科學家首次發現世界最稀有鯨魚

2020-11-22 科學網

 

這種稀有的鏟齒中喙鯨(左)曾被誤認為哥氏中喙鯨(右)。

 

圖片來源:(從左到右)K.Thompson et al., Current Biology 22, 21 (6 November 2012); Crown Copyrigh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e Papa Atawhai (January 2011)

 

前不久,一種極為罕見的鯨魚首次被確定「身份」。在這之前,此類鯨魚只留給了科學家幾根骨頭。

 

起初,它是一匹被披上了「羊皮」的「狼」:2010年,當一些活著的鯨魚在紐西蘭的海灘上第一次被發現時,當地政府將它們誤認為一種常見的鯨類。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些動物是一種罕見的鯨魚物種。之後,有兩條鯨魚死去,相關部門提取了一些組織標本,並埋葬了它們。

 

原本這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僅僅數月之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這些組織樣本進行了常規的分析,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發現了第一隻之前從未見過的活著的鏟齒突吻鯨(鏟齒中喙鯨)。

 

「非常令人興奮。人們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幾乎全都來自於三塊頭骨碎片。我們也不清楚這個物種現在是依然存在,還是早已滅絕。」奧克蘭大學的生物學家Rochelle Constantine說。Constantine致力於海產哺乳動物研究。這三塊頭骨殘片是從紐西蘭和智利搜集而來的,花了整整140年的時間。此次是第一次獲得這種鯨魚的完整標本,「我們很幸運能夠發現兩頭鯨魚」。

 

這兩隻鏟齒中喙鯨—— 一隻5.3米長的雌性鯨魚和一隻3.5米長的幼年雄性鯨魚——最初被誤認為是哥氏中喙鯨,後來經過形態學分析,證實了它們與其他物種的區別,最終驗明正身。該研究小組將研究報告發表在了11月6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日本國立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海產哺乳動物研究人員Tadasu Yamada表示,在目前發現的突吻鯨中,鏟齒中喙鯨是極為罕見的,也是被了解最少的。幾乎沒人見過它們的真容,但科學家堅信它們的存在。

 

這些鯨魚定居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以魷魚和小魚為食,僅有極少的時間會出現在海面上,因此它們很少會被擱淺在海灘上。「這些動物睡覺、吃飯、社交和交配都在深海裡,也許我們會覺得它們是難懂的,其實,事實是它們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而兩足的人類無法在那裡生活。」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海產哺乳動物學家Robert Harcourt說。

 

之所以這種鯨魚被認為是「稀有」的,Harcourt提到,是因為目前究竟還存活著多少頭尚不得而知,海洋深處是未知的世界。

 

而科學家在這種生物中發現了頭骨存在形態學上的不同,Yamada則對是什麼驅使該生物進化出這種不同感到好奇。

 

但是,要更多地了解這些動物並不容易。「至少我們現在知道了這種動物的長相。」Constantine說,這對將來進行更深入的海洋研究可能有用。

 

「雖然能證明鏟齒中喙鯨依然存在,但該發現也證明,我們對於深海生物區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Harcourt說。與此同時,通過這一研究,科學家們也得以了解到在稀有物種的鑑定中,新興的DNA分析技術和傳統的文獻資料搜集都非常重要。

 

無論如何,「還有無數未知的海洋生命等待我們去發現。」Constantine強調。(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鳳)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又發現鯨魚新品種
    所以當聽到科學家們居然又發現新品種的鯨魚,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發出了驚嘆聲。關於這種新鯨魚的線索首先出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日本,那時捕鯨者報告說他們抓住了一頭陌生的劍吻鯨。然後在2004年,一頭死去的鯨魚被衝上阿拉斯加的海岸,它看起來似乎有點印象。
  • 科學家首次發現,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一項新發表的科學研究首次發現,即使生活在地球最深處的生物,也正以驚人的數量食用塑料垃圾。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一個英國研究小組從世界上最深的 6 個海溝中捕獲片腳類動物(amphipods)——一種類似蝦的甲殼類動物,並帶回實驗室分析,隨後發現,超過 80%片腳類生物的消化系統(「hindgut」)內部存在塑料纖維和顆粒。且海溝越深,這些微塑料含量越多。
  • 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鯨落!世界上最唯美的死亡,一鯨落,萬物生
    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據專家介紹,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鯨落,而且該鯨落尚處於第一個階段,其長期的觀測價值不言而喻!
  • 科學家意外發現公海豚與母鯨魚的「後代」,外觀看起來特奇怪?
    科學家意外發現公海豚與母鯨魚的「後代」,外觀看起來特奇怪?近日,幾位科學家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域中,發現一隻像海豚又像鯨魚的海洋動物,在跟著一隻成年鯨魚在遊泳,難道這是海洋誕生的新物種?這個物種到底會是什麼樣的海洋生物呢?科學家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近距離研究新物種的機會!
  • 科學家首次發現海洋「高音」,它們長29毫米,聲音比鯨魚還大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很了解地球,比如說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生物,我們能說出名字的又有幾個?況且,人類目前對海洋只不過探索了5%左右,科學家認為,在那一望無垠的大海中,尚且存在著一千多萬種我們目前還未發現的生物,其中還包括我們認為已經滅絕的生物。
  • 科學家錄下了最稀有鯨種之一的「歌聲」_中國婦女報<20190625期>第...
    美聯社19日這樣評價一首來自地球上最稀有的鯨魚之一——露脊鯨的聲音。這是人類首次記錄到北太平洋露脊鯨的「歌聲」。露脊鯨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鯨類之一,具體分為北大西洋露脊鯨,北太平洋露脊鯨和南露脊鯨。美聯社報導稱,由於捕鯨者的獵殺,白令海的北太平洋露脊鯨僅存30頭左右。對於露脊鯨這一「唱歌」行為的原因,克蘭斯表示,雄性露脊鯨「唱歌」可能是想吸引雌性。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你明明存在著,卻沒人能發現你的存在
    據說,鯨魚是可以預知自己死亡的,當它知道生命即將終結時,它就會慢慢地、安靜地沉入海底,成為這一片海洋中的一座孤島。像這種鯨魚沉入海底的現象,我們就稱之為鯨落。但是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這種自然現象,而是一頭特別的灰色鯨魚,它的名字是Alice。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它叫Alice,1989年被發現,從1992年開始被追蹤錄音。在其他鯨眼裡,Alice就像是個啞巴。它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它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一條鯨魚獨自在北太平洋徘徊, 卻沒有一個來自同伴的回應。
  • 世界十一大最稀有的花
    在這裡,我們將看看世界上一些最稀有的花朵以及它們為何如此特別。多虧莎士比亞,最常見的是將情人的美麗與花朵相提並論。花朵有著空靈而短暫的美麗,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只是初戀的花朵除外。但是不幸的是,世界上許多珍貴的花朵已經在野外滅絕了,只存在於某些地方。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52赫茲鯨魚Alice,他的歌聲你聽過嗎?
    」——《化身孤島的鯨》世界上最孤獨的鯨,他的歌聲00:16來自TODO音樂52赫茲鯨魚(英語:52-hertz whale),是一條在太平洋出沒,發出不尋常52赫茲聲音的鯨魚。由於它叫聲的頻率比起任何已知的鯨魚物種都要高很多,因此科學家認為它的叫聲一直無法被其他鯨魚接收得到,所以亦稱它為「世界上最寂寞的鯨魚」 - 維基百科The 52-hertz whale is an individual whale of unidentified species which calls at the very unusual frequency of 52 Hz.
  • 科學家發現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可能是被潛艇聲納嚇著了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喙鯨的擱淺與軍方的聲納幹擾有關。儘管以往科學家已經認識到軍用潛艇發出低頻聲納會影響鯨魚的活動,但對更具體的原因卻莫衷一是。現在科學家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近期由 21 位研究者發布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Royal Society journal Proceedings B)的一篇論文給出了進一步解釋,簡單地說:軍方的低頻聲納對鯨魚產生了驚嚇。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海洋「高音」,身長29毫米,聲音卻比鯨魚還強
    我們通常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擁有生物較多的星球,還養育了人類這種高級生物,是特別神奇的一個星球。但是你知道嗎?雖然地球上的生物有很多,但是不為人知的生物也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說一下科學家在日本海岸發現的一種隱藏生物,其聲音比鯨魚聲音還強,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鯨落!全球發現不足50個,卻沒上熱搜
    4月,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2020年度第一個科考任務,在科學家們返回碼頭時,他們得到了一個重大發現:在中國南海首次發現鯨落。50個,而這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鯨落,並且該鯨落尚處於第一階段,擁有非常高的長期觀測價值。
  • 鯨魚的祖先來自陸地?科學家發現四足鯨,能在陸地上奔跑自如
    相比於陸地世界,海洋世界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更多的未知,因為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畢竟比陸地的面積更大,不過人類並沒有因為海洋世界的龐大而停止對海洋世界的探索,反而由於未知所以人類對海洋世界更加感興趣,在人類的不停探索中,非常多的海洋生物被人類漸漸認識,而在眾多的海洋生物中,最讓人類有濃厚興趣的生物可能就是鯨了
  • 世界最罕見鏟齒中喙鯨魚解析DNA之謎(圖)
    喙鯨死亡在紐西蘭的海灘邊科學家首次發現兩頭罕見的鏟齒中喙鯨死亡在紐西蘭的海灘邊《當代生物學》在2012年11月6日的報導中對其進行了完整的描述,之前對這種物種的了解僅限於一些鯨魚的骨頭。奧克蘭大學的羅謝爾康斯坦丁教授說:「這是首次發現這個物種的完整標本——母親長約17英尺(5.3米),幼崽只有11英尺長(3.5米)。直到現在,對於鏟齒中喙鯨的所有認識,也僅限於收藏在紐西蘭和智利的三個鏟齒中喙鯨局部的頭骨,這些頭骨收藏了有140個年頭。
  • 科學家發現遠古巨魚 堪比現代鯨魚
    新發現的史前巨魚能在水中緩慢遊動,張開大嘴將浮遊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吞下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網站報導,科學家在博物館裡對幾乎被遺忘的古生物化石進行研究,發現了兩種巨大的濾食性史前魚類物種。這兩種大魚曾經統治地球海洋上億年,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之後被鯨魚和鯨鯊佔據。英國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馬特·弗裡德曼說:「我們知道曾經存在巨大的史前魚類,但是認為它們只存活了2000萬年。
  • 這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瀕危的「熊兔子」
    伊利皮卡兔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瀕危的兔子之一。它是由保護主義者李衛東於1983年在中國西北天山首次偶然發現的。在海拔2-4千英尺的高度。
  • 鯨魚的叫聲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叫聲?你聽過嗎?
    10~40Hz,但在1989年,美國海軍意外地從「SOSUS(為了偵測敵方潛艇而建造的水聽器)」上拾取到一些鯨魚的歌聲,其中主要音符的頻率是52Hz,這一奇怪的現象迅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1992年,美國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員比爾·沃特金斯開始了對歌曲的來源——鯨魚Alice長達12年的研究。
  • 中國首次發現極稀有生命奇蹟!它們死後100年仍造福世界…...
    在深海探索了近一個月之久後,科研者們在昨日宣布了他們的重大成果——我國海域中發現了首個鯨落!在南海的海底,拍攝到一隻3米長的鯨魚屍體。它死亡的時間不算太長,身上大部分的肉質都已經被其他生物吞噬,只留下了尾部少量的肌肉,等待更多食客的到來。
  • 科學家新發現,鯨魚起初或在陸地生活,並非是在海洋中!
    深扒鯨魚的進化史,發現它最開始不是海洋霸主,是陸地「王者」!提到海洋我們會同一時間想到鯊魚、鯨魚的存在,因為它們在海洋當中是一個巨型的存在。陸地上發現鯨魚化石考古是最直接觀測到史前生物進化的,在1978年的時候,一群考古學家來到了密西根州開始了考古道路,他們認為每一層巖石都代表了一個年代,從巖石上我們能夠大體了解到環境的變化等等,仿佛是一個天然的「日記」,無獨有偶,在巖石當中發現了關於鯨魚的化石,在此之前是從未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