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稀有的鏟齒中喙鯨(左)曾被誤認為哥氏中喙鯨(右)。
圖片來源:(從左到右)K.Thompson et al., Current Biology 22, 21 (6 November 2012); Crown Copyrigh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e Papa Atawhai (January 2011)
前不久,一種極為罕見的鯨魚首次被確定「身份」。在這之前,此類鯨魚只留給了科學家幾根骨頭。
起初,它是一匹被披上了「羊皮」的「狼」:2010年,當一些活著的鯨魚在紐西蘭的海灘上第一次被發現時,當地政府將它們誤認為一種常見的鯨類。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些動物是一種罕見的鯨魚物種。之後,有兩條鯨魚死去,相關部門提取了一些組織標本,並埋葬了它們。
原本這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但僅僅數月之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這些組織樣本進行了常規的分析,所有人都意識到,他們發現了第一隻之前從未見過的活著的鏟齒突吻鯨(鏟齒中喙鯨)。
「非常令人興奮。人們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幾乎全都來自於三塊頭骨碎片。我們也不清楚這個物種現在是依然存在,還是早已滅絕。」奧克蘭大學的生物學家Rochelle Constantine說。Constantine致力於海產哺乳動物研究。這三塊頭骨殘片是從紐西蘭和智利搜集而來的,花了整整140年的時間。此次是第一次獲得這種鯨魚的完整標本,「我們很幸運能夠發現兩頭鯨魚」。
這兩隻鏟齒中喙鯨—— 一隻5.3米長的雌性鯨魚和一隻3.5米長的幼年雄性鯨魚——最初被誤認為是哥氏中喙鯨,後來經過形態學分析,證實了它們與其他物種的區別,最終驗明正身。該研究小組將研究報告發表在了11月6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日本國立自然與科學博物館的海產哺乳動物研究人員Tadasu Yamada表示,在目前發現的突吻鯨中,鏟齒中喙鯨是極為罕見的,也是被了解最少的。幾乎沒人見過它們的真容,但科學家堅信它們的存在。
這些鯨魚定居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以魷魚和小魚為食,僅有極少的時間會出現在海面上,因此它們很少會被擱淺在海灘上。「這些動物睡覺、吃飯、社交和交配都在深海裡,也許我們會覺得它們是難懂的,其實,事實是它們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而兩足的人類無法在那裡生活。」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海產哺乳動物學家Robert Harcourt說。
之所以這種鯨魚被認為是「稀有」的,Harcourt提到,是因為目前究竟還存活著多少頭尚不得而知,海洋深處是未知的世界。
而科學家在這種生物中發現了頭骨存在形態學上的不同,Yamada則對是什麼驅使該生物進化出這種不同感到好奇。
但是,要更多地了解這些動物並不容易。「至少我們現在知道了這種動物的長相。」Constantine說,這對將來進行更深入的海洋研究可能有用。
「雖然能證明鏟齒中喙鯨依然存在,但該發現也證明,我們對於深海生物區的了解還停留在表面。」Harcourt說。與此同時,通過這一研究,科學家們也得以了解到在稀有物種的鑑定中,新興的DNA分析技術和傳統的文獻資料搜集都非常重要。
無論如何,「還有無數未知的海洋生命等待我們去發現。」Constantine強調。(來源:中國科學報 唐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