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譚錚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4月1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62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邀請廣州市越秀區、荔灣區、從化區、市交通管理總站及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當前廣州外防輸入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荔灣區副區長江帆通報,截止4月1日8時,荔灣區接待境外來穗人員累計為2678人,其中中國籍2164人,外國籍514人。目前,納入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總計為1380人。在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方面,江帆介紹荔灣區主要從建網、搭橋、築牆、送暖四方面落實防控工作。
建好垂直高效的「服務網」。荔灣區成立了入境人員服務組,下設調度、文秘、督查、綜合、信息、保障6個專班。全區總動員,從各機關事業單位抽調了600多名精幹力量,成立黨員先鋒隊、幹部突擊隊,24小時在崗下沉到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的戰鬥一線,參與轉運調度、後勤保障、醫療服務等工作。先培訓考核再上崗,培訓內容涵蓋防疫政策、禮儀常識、基礎英語、衛生防護、心理輔導等方面。派出醫務人員680人,組建「三人工作小組」204個,全面落實社區排查和健康服務。通過電話摸排、穗康核查、上門入戶、發動群眾等方式對入境人員進行地毯式排查。
搭通信息共享的橋,開展「網際網路+防控」。通過非接觸的方式掃碼註冊,確保了入境人員「車門到房門」的點對點線式流轉,避免人員因辦理入住手續時不必要的聚集。搭通語言交流的橋,配備翻譯人員、安裝手機翻譯app、選派具有外語特長的工作人員、隔離點留學生自願擔當在線翻譯等方法,破解了語言不同難題。一名入境人員表示,儘管口罩遮掩了人類表達友好的微笑,但友好的肢體語言依然讓人心靈相通。「回到祖國真好,有你們在真好。」一名從荔灣區轉運回湖南的女孩,在感謝信中這樣寫到。
築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牆。組建了以CDC為核心、由專業醫護人員組成、各街道和公安參與的疫情應急隊伍和流調隊伍,收到疫情報告後能迅速開展病例及家庭密接者流行病學調查,確保密切接觸者快速隔離到位。築牢「外鑄剛性,內顯柔性」的牆,專業部門規範了定點酒店服務和防疫標準,分樓分層分梯管理,嚴防交叉感染。築牢「外防鬆懈,內保高效」的牆,嚴守發熱篩查關,構建發熱患者首診負責和閉環追蹤管理機制,保障發熱病人發現、轉運、檢測、追蹤環環相扣無紕漏。此外,配置了最新的核酸檢測儀,入境人員核酸檢查覆蓋率100%。荔灣區內實現7個集中接轉場所24小時不間斷檢測,確保核酸採樣、送檢、檢測、報告等節點科學高效無空檔。
以廣府文化暖人心,荔灣區眾多非遺大師和老字號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向旅客獻上「最老廣」的歡迎。比如廣彩茶杯、廣繡掛屏、中藥香囊、防疫茶等。既推廣了西關文化,又送去文化關懷。推送中英文版「八段錦健身功法」小視頻,鼓勵旅客足不出戶鍛鍊身體。此前,有8名運動員入住區內隔離酒店,服務團隊知道後立即協調製定專門的菜譜,提供適合的室內訓練器材。針對不同國家和民族飲食習慣,還提供差異化飲食保障,為幼齡留學生提供一對一服務。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倩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張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