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原本打算做3000個香囊,但現在已經做了40000多個了。」
2月12日,在路橋中醫院二樓,副院長、乳腺科主任官卓婭忙碌地組織包中藥闢穢香囊。在該科室的候診室裡,30多位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埋著頭,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儼然一個臨時的手工流水線。稱重、填藥、封口、分裝、打包,工序分配合理,配合井然有序。
不一會兒,在一旁等待的路南街道南岸村黨支部書記陳禮富從官卓婭手中接過了一箱中藥香囊,合計200多包。等在他後面的還有路南街道紅光村的黨支部書記朱家彬。
「我和官院長都是人大代表,聽說她這裡有預防疫病的中藥香囊可以拿,就立即和她聯繫了。」陳禮富說:「關鍵是,這些都是免費的,拿回去就用於一線防疫工作人員。」
「真的非常感謝。」陳禮富和朱家彬不停地說道。
「不要感謝我,我覺得最了不起的還是這裡的志願者,你們知道嗎?他們曾經都是的癌症患者,我都為他們做過手術。現在,他們都是抗癌志願者了。」官卓婭說道。
官卓婭是路橋中醫院乳腺學科帶頭人、路橋區腫瘤防治辦公室副主任、中華中醫藥外科乳腺病防治工作委員會常委,領銜了官卓婭名醫工作室,在腫瘤防治領域可謂是業內專家。經她的治療,許多得了乳腺癌和其它癌症的患者,都熬過了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頑強而樂觀地繼續著自己的人生。
志願者小渺是和她的妻子一起來的,他的妻子患癌症已經14年了。「我得的是乳腺癌。」小渺的妻子說道,聲音響亮,看不出一點頹廢喪氣的樣子。
「我也是乳腺癌。」「我11年了,前列腺癌。」「我13年了。」「我胃癌、腸癌,官院長給我做了三次手術,現在好好的。」「還是要感謝官院長,她做的這個藥,肯定好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自爆「家醜」,絲毫沒有彆扭。
「我們這裡充滿了正能量,每個人都很好!」志願者人群中有人說道。
「我們延長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在座的有人說道。
「這位病人今天上午剛做完放療,在這兒住院,下午沒事情,也來這裡做義工。」官卓婭挨個介紹來這裡的志願者。
據了解,這裡的工作從農曆大年二十九就開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官卓婭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她翻閱中醫藥典籍,從明代的醫書中找到了相關的藥方,連夜配藥,製作香囊免費送給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這種傳染病,中醫稱之為『疫病』,我們製作的這種香囊小包的可以貼在口罩裡,中包的可以放在車上,大包的可以放在家裡,主要是能夠防止『病從鼻入』,因此叫做『闢穢香囊』。」官卓婭介紹,「放在口罩裡的這種全國首創,專門為這次大家都要佩戴口罩特製的,可以連用3天。」
「我們一天都沒有停過,每天忙碌14個小時。」官卓婭說,很多人都來幫忙,他們一度出現了封裝塑膠袋緊缺的問題,由於疫情管控,官卓婭的一個同學還翻牆進了自家倉庫,給他們「偷」了一大箱子塑膠袋過來,解決了問題。
「趙小紅醫生昨天剛值了一個通宵夜班,但是她還是要來做義工,晚上也還要繼續上班。」官卓婭也不忘介紹科室裡的同事,他們同志願者一樣默默奉獻,在工作之餘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目前,這裡製作的中藥香囊已經送往了椒江章安、溫嶺、路橋、黃巖等地的6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一線崗位,幫助他們抵抗夜裡的寒氣,增強身體抵抗力。
「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領取,但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藥材已經不夠了。」官卓婭說。
「我覺得我們做醫生的,看的是病,治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我們只是通過這樣的行動,和全社會一起,為抗擊疫情做一些事情。」官卓婭說:「你看他們這麼難的難關都能過來,還都這麼熱情、樂觀,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呢?」
據悉,內一病區的護士給每位病人免費發放了這種香囊。「一開始口罩形的闢穢香囊是貼於口罩的兩側,緊貼於兩邊臉頰,但是考慮到每個人臉型不一樣,緊密性也會不一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於是我們想了一個既適合於任何臉型又舒適的方法,將香囊貼於口罩下方,戴上後香囊貼於下巴處。」護士長吳雲萍介紹,如此一來,香囊裡的中草藥散發出的濃鬱香味,會在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
就在這時,科室的電視機裡響起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這裡的所有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於生命意義的追求,和對於國家與社會的一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