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Women+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
關注
無畏逆行,鼓樓的「她們」最勇敢
據統計,南京市鼓樓區先後有2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其中有眾多女性醫護人員。作為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的主管護士,趙世敏毅然奔赴了湖北「抗疫」第一線。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的護士長蔡崔春2月11日火線報名,參加了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家住石頭城新村12號的江雨璐,是鼓樓醫院一名年輕護士,她大年三十就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加入了援助武漢的醫療隊,現在在武漢一家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仍在緊張工作。
戰「疫」最前沿的,還包括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醫護人員。鼓樓區鳳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春紅是單位第一批申請到觀察點的醫護人員。「 作為一名有著 22 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參加過非典和禽流感防控,請優先考慮我。」「 我是黨員,我報名。」1 月 27 日晚,她寫下請戰書。當她進駐集中醫學觀察點工作時,每天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和戰友們進入隔離區進行醫學觀察,負責他們的生活保障、三餐配送、垃圾清運等工作。一次,剛剛忙完回到辦公室又接到新任務,她二話沒說穿上脫下的防護服又一次走進隔離區,配合疾控檢驗科對隔離的群眾進入房間進行病毒核酸咽拭子採樣,遇到一個孩子不願配合,她輕聲細語地安撫,採樣的小孩子很快安靜下來。她就像身兼數職的「戰士」,總是滿腔熱情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江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李雪青是有著15年三級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經驗的護士,主動報名進駐醫觀點後,每天除了仔細核准完成登記隔離人員基本信息,採集流調史、測量體溫、辦理入住、交待注意事項等工作外,還要配送三餐、送快遞、買東西、清理生活垃圾,每天處理的垃圾大約就有100公斤左右。隔離點的被隔離人員很擔心自己患病,普遍比較焦慮和煩躁,細心的李雪青主動與隔離人員交流,幫助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已經為61位隔離人員提供了各項服務,不僅如此,她還向鼓樓區紅十字會捐贈了300個KN95口罩。
幹部衝鋒,鼓樓的「她們」最頑強
鼓樓區機關女幹部全員作戰,組建了一支能打敢拼的娘子「鐵軍」。鼓樓生態環境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周穎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奔赴一線,負責鼓樓區六個街道的環境監察工作,監察的重點則是鼓樓區所屬醫院的「病毒集中區」——醫療廢棄物處置點。由於鼓樓區分布著全市半數的三甲醫院和傳染病專科醫院,任務艱巨,有時候監察一個點位就要2個多小時。
清晨7點,周穎整裝待發,與隊員們一同趕往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院才是疫情防控的『脈搏』,我們能做的就是守護好它,不給病毒留死角。」她說。
鼓樓區防疫指揮部社區工作組承擔了重要的一手資料搜集整理任務,任務艱巨。鼓樓區民政局副局長、區婦聯執委李文大年三十當天立即奔赴社區工作組,大年初一凌晨兩點才結束當天工作,回家稍事休息後,又馬上趕回指揮部。作為社區工作組的「智力擔當」,她必須隨時保持頭腦清醒,理順各類數據——社區核查了多少數據,在鼓樓人員有多少,去過武漢的數據,不在武漢的數據……所有情況,必須盡在掌握,且隨要隨有,隨叫隨到。
鼓樓區婦聯全體黨員幹部加入機關志願服務隊,下沉到下轄挹江門街道鍾阜路社區,從2月2日開始一直奮戰在社區,為鍾阜路1號大院、1號大坡和鍾阜路1-11號三個無物管小區的248戶757位居民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堅守社區,鼓樓的「她們」最辛苦
一方書記守一方居民。作為寧海路街道三步兩橋社區黨委書記,疫情防控正值春節假期,張紅娟放棄休息連續20多天早出晚歸,大年三十開始便帶領社工挨家挨戶排查走訪。此時部分社區居民尚未認識到疫情擴散的嚴峻形勢,加之春節,社工在喜慶的日子到訪並勸阻走親訪友,部分居民存在牴觸情緒。張紅娟不厭其煩地一一解釋,在化解居民牴觸情緒的同時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有效減少本社區居民外出。
由於復工生產,外地人員陸續返寧,上級指示對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三步兩橋社區常住居民3312戶,8892人,且全部為敞開式院落,管理難度極大。張紅娟迎難而上積極應對,按防疫防控「三不準、三個必須、三個一律」的要求在重點路段設置崗點,居民小區包幹到人,物資供應及時到位,確保所有防控卡點二十四小時值守,所有居民辦理出入證,嚴查返城人員,對隔離人員採取實時監控、服務上門等措施。
下關街道熱河路社區書記張玉萍,是一位在社區為居民服務了20多年的老書記。多年來,她與轄區居民同舟共濟,深受居民們的愛戴。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張玉萍從除夕開始連續工作,一天也沒有休息。除夕當天開始部署社區防疫工作直到深夜,社工們都回去休息了,她還在一線和居民、物業、社區骨幹宣傳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她說,「居民安,我們安!」
「手機響了,媽媽問什麼時候回來 ? 等著你吹蠟燭呢!」除夕當天,是全國巾幗文明崗鼓樓區挹江門街道丁山社區書記陶豔紅的生日,「父母特地從老家趕了過來,女兒也準備了生日驚喜,但是好像我破壞了大家的計劃 ……」陶豔紅的日記,記錄下了2020年這個特殊而難忘的生日。當天,她在入戶排查和登記報表中不停忙碌著,晚上11點多,她才返回家中。從1月21日開始,陶豔紅和她的小夥伴們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天,正是她們的堅守,才有了社區居民的安全保障。
助力戰疫,鼓樓的「她們」最有愛
連日來,鼓樓區婦聯常執委們積極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作用。
手部消毒液1020瓶、護目鏡200副、防護服100套、防護面罩120個、一次性手套3000副……疫情來襲之下,同心慈善基金從2月3日起,14天完成了10萬元善款的募集。
2月26日,基金會將713份沉甸甸的「愛心」,轉化為防疫物資,送到鼓樓醫院、雨花臺派出所、5個街道和社區。緊急籌集善款、捐獻物資的,是鼓樓區婦聯執委、一鹿同心社會組織的負責人潘曉娟。她說:「疫情來襲,不能讓堅守防疫一線的戰士們缺少防護,做這點小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南京協和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鼓樓區婦聯常委黃豔,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家,多年來,從汶川地震捐款,到長期結對幫扶鼓樓區華僑路街道的孤寡老人和貧困學生,她從未停止愛心奉獻的腳步。疫情來襲之下,黃豔帶領企業員工,多次捐款捐物,並走進華僑路街道的戰「疫」一線,帶著慰問品看望堅守一線的社區工作者。
南京巨鯊醫療1月28日向武漢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捐贈了28臺醫用專用顯示器,總價值達120多萬元,大大提升了診斷準確率。公司疫情應急小組常委副組長、鼓樓區婦聯常委卜凡林表示,從大年初二開始公司就緊急開展工作,為打贏防疫攻堅戰做出巨鯊人應有的貢獻,這是企業的使命擔當。
蘇寧旗下蘇寧物業公司總經理倪培玲作為鼓樓區婦聯常委,也積極參與助力。2月19日,倪培玲帶著蘇寧物業的黨員志願者,探望了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的家屬,送上了殷切的祝福和暖心的慰問品。臨別時,黨員志願者們還留下了熱線電話,家屬們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播打電話,黨員志願者們將第一時間上門服務。
傾情奉獻,鼓樓的「她們」最無私
自疫情發生以來,鼓樓區巾幗志願者積極參與社區疫情群防群治、聯防聯控,做好「守門員」「宣傳員」「服務員」「疏導員」。
寶塔橋街道燕江路社區巾幗志願者陸續籤下抗疫決心書,成立了燕江路社區巾幗志願者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走上了抗疫第一線。「雖然不能在醫療前線出力,但我們也要盡一份力量」,巾幗志願者黨支部臨時書記劉學美說。小區封閉管理,她主動承擔起了志願者的分工任,在她的協助下,志願者們對小區封閉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她們挨家挨戶的上門入戶、摸底排查、做好登記、宣傳告知,在小區院落內張貼防控疫情溫馨提示小廣告;遇到外出的居民都會勸告讓其注意安全,出門帶好口罩,最好是在家隔離不外出。
在挹江門街道丁山社區黨委招募黨員志願者的倡議下,入黨積極分子如意居養老服務負責人張海燕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加入了疫情防控的戰鬥中。從2月初開始,張海燕就一直輪班值守在防疫監測點。無論是清晨的早班還是寒冷的晚班,她始終堅守在華嚴崗1號的監測點上,不敢有絲毫的鬆懈。進入華嚴崗1號小區的路是條斜坡,電瓶車等車輛會加速進入小區,為了防止居民強行闖關,張海燕將2個塑料凳子放在路口,自己站在馬路中間。逢車必查,逢人必檢,牢牢守護住華嚴崗1號140戶居民的生命安全。
鼓樓區中央門街道將軍廟社區的殘疾居民諸曉蘇,因二級肢殘行動不便,但她卻毅然報名擔任志願者,穿起紅馬甲、騎著電動車,承接了為一線運送防控物資的任務,大家都親切的稱呼她為「快遞諸姐姐」。褚曉蘇笑著說:「政府平日很關照我這樣的殘疾人,關鍵時刻,我也要出力。」
今年22歲的喬蘇琬家住熱河南路街道唐山路社區,是南京藝術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2月9日,她毅然報名擔任社區防控志願者。2月12日,喬蘇琬在唐山路社區書記劉翠宏的安排下,開始值守中山北路609號的無物管小區。在檢測點,她成為一個「多面小能手」:檢查出入證、測量體溫、登記返寧人員、發放宣傳折頁,每項工作都井井有條。
家住建寧路街道70多歲的裁縫尚文友奶奶接到一個特殊訂單:縫製一批專供防疫一線的香囊袋。特殊訂單來源於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鼓樓區疾控中心結合傳統中醫重視「未病先防」的原則,決定製作一批中藥香囊送給參與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讓他們醒神安神,提升正氣。尚文友聽說製作的香囊是送給一線防疫人員,二話沒說,立即應了下來。在兩天之內完成200個香囊袋的縫製,並堅持不收加工費。2月10日上午,疾控中心的醫護人員將大家趕製的香囊贈送給街道、社區和集中醫學觀察點的工作人員們。
來源:南京市鼓樓區婦聯
編輯:周序
校對:楊易霖
審核:李志宏
總編:陸艾溳
以案釋法 助力廣大家庭學法懂法——江蘇省婦聯、省法院聯合發布2019年度婚姻家庭十大典型案例《反家庭暴力法》四周年:遭遇家暴,婦聯能幫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