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
「逆行者」曹孟:與時間賽跑 繁花定會開得更早些
1月25日下午,市一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成玲接到組派該科醫生前往武漢的通知。「當時曹孟負責排班,所以我打電話問她哪個班的醫生可以安排,沒想到話音剛落,曹孟就回答說,她去。」李成玲回憶,當時覺得曹孟是個女孩子,怕她體力上吃不消,可曹孟在電話那頭回答說,「我是黨員,我上。」態度很堅決。
1月28日,四川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武漢,作為新冠肺炎診治院級專家組成員,曹孟與本院其餘七名醫護人員一道,從宜賓出發隨隊前往武漢。經過一系列崗前培訓,1月30日,四川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正式進駐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曹孟所在的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發熱二病區,共有60張床位。醫生們堅守一線,24小時輪班,每人平均每班工作6到8個小時,負責病房裡確診患者的日常診療。
確保防護到位是首要的,為了騰出更多時間檢查防護措施,早上七點,曹孟就從醫院附近的酒店出發,來到紅十字醫院開始「上陣」前的準備。上班之前是不敢多喝水的,一個雞蛋一個包子,基本就是曹孟每次早班前的標配。
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穿工作服、防護服、防護鞋套……穿戴完整套三級防護裝備,曹孟需要近半個小時。從事感染一線臨床工作十幾年,這種最高級別的防護,在她的職業生涯並不常有。披上「凱甲」,和同事們互相確認防護是否到位,曹孟穿過專用通道,高效運轉的隔離病房,依然緊張忙碌。
14天的奮戰,紅十字會醫院近百名患者治癒出院,還有不少患者病情好轉,轉至方艙醫院繼續觀察,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曹孟覺得去武大看櫻花的日子越來越近。
大年初一帶著孩子去電影院看一場《熊出沒》,是曹孟一家人每年春節的保留節目。
出發那天,曹孟給兒子許諾,要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牽著他的小手,到郊外去放風箏,彌補這場沒有看的電影。
「戰疫一線,有這麼多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相信今年的繁花定會開得早些。」曹孟說。
達州:
巾幗英雄舍小家戰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達州市達川區疾控中心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工作崗位,夜以繼日地奮戰防疫一線。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一群特殊的身影,她們照顧不了家中老人小孩,為了抗「疫」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穿上「白色戰衣」,一直堅守在防控一線上,她們是這個特殊時期的最美麗的「逆行者」。
戰「疫」先遣隊員——吳忠霞
吳忠霞,共產黨員,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二寶只有1歲7個月,她也是流調組裡少有的女隊員,24小時待命,一有疫情立即出發,與病毒攜帶者直接面對面,她也害怕,但是為了疫情,她還是衝在最前面,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
戰「疫」軍需官——劉華英
劉華英,共產黨員,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寶只有2歲半,作為區疾控中心行政科科長,當疫情來臨時,她帶著行政科全體人員轉為後勤保障組,作為後勤保障組組長的她,每天晚上都是忙到半夜才下班,從1月20日至今連續奮戰,從未休息,全力保障著前線的各種物資供應。
戰「疫」宣傳員——張霞
張霞,共產黨員,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寶只有1歲8個月。作為疫情防控宣教組隊員的她,走進社區、走進廣場、走進車站,向廣大群眾宣傳新肺防治知識,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對新肺疫情防治知識知曉率,提升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主動配合疫情防控各項管控措施。
戰「疫」情報員——段凱嵐
段凱嵐,共產黨員,1歲半寶寶的媽媽,負責新肺疫情防治工作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如果說我們整個疫情防控體系如一臺巨大的戰爭機器對病毒作戰,那麼信息就像是這臺機器的中樞神經,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傳送速度,關係著疫情防控工作是否能正常運轉,她整天整天地坐在電腦面前,處理著一條條枯燥的數據。
戰「疫」哨兵——唐中姝
唐中姝,兩個孩子的母親,小寶只有一歲多,也是體溫檢測組成員,為了防病毒源輸入,她和隊員們在火車站口、高速路口、客運站口24小時輪崗值守,對過往的每一名旅客、每一位司機進行體溫檢測。
戰「疫」偵察兵——馮貞貞
、
馮貞貞,兩個孩子的母親,二寶只有3歲,之前負責病例的採樣送檢工作,現被抽調到達州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工作。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勁,快速發現病毒源、甄別病毒、阻隔病毒擴散,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是她堅定的目標。
像這樣的奮戰一線的白衣戰士還有很多很多,她們付出了超乎尋常的艱辛和努力,舍小家為大家,向這樣一群奮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巾幗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