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七賢井家溝村村民也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每當反映得比較激烈時,村委會就會貼出一份水質檢測報告,證明水質是合格的」。
在井家溝村一個公告欄裡,記者也見到了一份水質合格的檢測報告,對這一報告,很多村民半信半疑。記者也採訪了出具檢測報告的部門,該部門表示,該報告是基於送樣進行的檢測,他們只對樣品檢測結果負責,至於樣品採集過程,他們沒法控制。
村子裡一些人得病,懷疑與水有關
在井家溝村,一提起村裡飲用水的問題,村民們都有很多話要說。「人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喝水。」一村民說,他們村裡的飲用水是綠色的,還有異味,沒法正常飲用。
這時,另一位村民接過話頭說:「沒法喝也得喝呀,人家經濟條件好的,可以買大桶的純淨水,或是安裝一個淨水器,像我們這些條件不好的,就只能喝這個水了。」據了解,井家溝村總共4000多口人,絕大部分村民還是會飲用村裡的水,洗衣、做飯也全都得靠它。另外,也有一些經濟條件不算好,卻不怕麻煩的村民會到外村去接水回來用。「喝村裡的水,身體會有什麼反應?」記者問。「以前經常會拉肚子,不知道與水有沒有關係,現在都已經習慣了。」井先生說,但他擔心村裡的孩子們長年喝這樣的水,會對其身體健康和成長有影響。
據介紹,近幾年,井家溝村的一些老年人,患結石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比較多,也有患癌症的,還有一些中年人,剛剛40多歲,就已經半癱了,現在說話、走路都不利索。
不過,村民們同時表示,由於沒有正規權威部門鑑定,他們也不能確定一些人得病就與這水有關係。「只是懷疑而已。」井先生說,「俗話講『病從口入』,我們更加希望我們喝的水是安全的。」
村民曾改喝外部自來水
既然村民懷疑飲用水受到了汙染,並且汙染已嚴重到肉眼可見的程度,那麼村民就甘願一直喝這樣的水,而沒有反映過嗎?對於這個問題,村民在回答時都略顯激動。「怎麼可能沒反映過,這些年都反映了不知多少次了,有什麼用啊?」村民井先生說。
在採訪中,一些村民向記者證實,他們懷疑飲用水有問題已經多年了,也曾向有關部門匯報過。前幾年,村裡曾一度不再喝皇上嶺井裡的水,改喝從外面調來的自來水。「當時,感覺口感和水質明顯改善,與村裡的井水很不一樣。」井先生說。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一些村民反映,外來自來水費用太高,就又換回了原來的井水。據介紹,喝自己村裡的井水,村民只要交一些電費就可以了,花費並不大。
也有村民向記者表示,當時村裡改喝外部自來水,與村裡井水水質沒有關係,「只是因為當時井水壓力太低,不足以供應村民飲用」。
水質檢測合格,村民仍有疑慮
「那你們反映懷疑水質有問題的事,相關部門就不管嗎?」記者追問村民。一位村民笑了笑,指著井家溝村的一個公告欄說:「管,當然管。這不是貼出了告示嘛,找的次數多了就會貼這個,都已經貼了四五次了。」
在村民所指的公告欄上記者看到,上面貼了一份檢測報告書,出具單位為濟南市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品名稱為生活飲用水,委託單位為濟南市市中區井家溝村,報告日期為今年7月31日。
記者細讀檢測報告書內容發現,本次檢測為送樣檢測,樣品採集時間和送檢時間均為今年7月18日。當時一共送檢了2份飲用水樣品,分別為500毫升瓶裝水和5升桶裝水。共檢測了13個項目、26項次,檢測項目分別為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總硬度、硝酸鹽、砷、鉛、鐵、銅、總大腸菌群以及細菌總數。
檢測及評價依據也一條條羅列其中,除了常見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外,還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感官性狀和物理指標,無機非金屬指標,金屬指標及微生物指標。
這些檢測依據非專業人士可能並不了解,但下面所寫的結論卻是很多人都能看懂的。結論及評價上這樣寫著:「根據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份樣品所檢項目符合衛生要求。」
檢測報告書的最底部還有相關負責人的籤字,以及濟南市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蓋的公章。
當記者仔細閱讀檢測報告書時,一位村民指著報告書說:「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檢測標準,可我們的飲用水顏色發綠,
還有雜質,用肉眼都能看出來,那麼高級的儀器檢測出來的結果竟然是合格的,我不相信。」
在井家溝村,記者隨機調查了10位村民,問他們是否認為檢測結果能證明其整天飲用的水就是合格的,不少人都表示懷疑。
檢測部門:樣品為送檢,採樣過程無法控制
針對一些井家溝村村民的疑慮,22日,記者聯繫到水質檢測報告書的出具方——— 濟南市市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質量科相關負責人程先生,以下是記者與他的一段對話。
記者:有井家溝村民反映該村飲用水是綠的,有異味,但你們出具的檢測報告書證明,水是合格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程先生:他們當時是送樣檢測,我們只對送來的樣品負責,樣品的檢測結果絕對是符合要求的。至於這些樣品是從哪裡採集來的,我們就不知道了。採樣的中間過程我們監督不了,我們也不負責採樣。
記者:村民反映水是綠的,有異味,你們沒有發現嗎?
程先生:送到我們這裡檢測的水是用小瓶裝著的,水很少,我們看不出顏色,也沒有仔細品嘗味道,只能是聞一聞。
記者:據我所知,新的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有106項水質指標,你們給井家溝村檢測的怎麼才13項?
程先生:對,國家飲用水標準是106個指標,常規的40多個,常做的20多個。農村用水一般要求20多個指標,但井家溝村這次是委託我們檢測,是需要花錢的,檢測項目越多花費越多,我們檢測也需要付出大量勞動,一份樣品,不是一兩天就能檢測出來的,一個人做20多個項目需要10多天的時間。
記者:你們平時對井家溝村的飲用水做過抽樣檢測嗎?不是送檢,就是你們自己採集樣品然後檢測。
程先生:飲用水抽檢,國家有固定安排,每年在幾個固定地點輪流抽樣,費用由國家財政出。我們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去年接受委託抽檢了幾個村,今年抽檢了5個,我不記得有井家溝村,具體有沒有抽查還得再查。至於村裡打的井,在打井之前,水務部門有要求我們才會去檢測。再說,村裡的井,水質變化很快,枯水期或許是合格的,漲水期一下雨,井邊的垃圾被衝進去,可能又不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