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濱常見無脊椎動物(三):扁形動物門&紐形動物門

2021-02-23 煙臺之海濱動物


三、扁形動物門 Platyhelminthes

 

1  種名:網紋平渦蟲Planocera reticulata

分類學歸屬:多腸目Polycladida;平角科Planoceridae。

別名:平角渦蟲、網平角渦蟲

關鍵特徵:體扁平卵圓形,前端寬圓,後端稍窄,體背面有一對細圓錐形的觸角,其基部有呈環形排列的觸手眼點,觸手間稍前有腦眼點兩叢。口位於腹面中央,體背表面灰褐色,有深色的色素顆粒常結成網狀,腹面顏色較淺。

生境與分布:潮間帶巖石塊下常見,春秋季節較多。

                           

 

2  種名:薄背渦蟲Notoplana humilis

分類學歸屬:多腸目Polycladida;背渦蟲科Notoplanidae。

別名:

關鍵特徵:體薄而扁長,前端鈍圓並向後端漸漸變窄。觸角不明顯,位於體前方。兩觸角的基部聚集很多眼點形成觸手眼點,在兩腦的內側上方具兩簇較小的腦眼點。口位於腹面中央稍靠前處。生活時體多呈淡黃色或灰色。

生境與分布:常棲息在巖石下或牡蠣殼間,爬行速度較快。


四、紐形動物門Nemertinea

1  種名:白額縱溝紐蟲Lineus alborostratus

分類學歸屬:異紐目Heteronemertea;縱溝紐蟲科Lineidae。

別名:

關鍵特徵:蟲體細長,略扁平,腸區前部較粗而寬,腸區以後逐漸變細。蟲體體色通常肉紅色、暗紫色、深褐色或灰褐色,背面色深,腹面色較淺。頭端鈍圓,近長方形。前端額部具白色斑紋。頭裂明顯,位於頭部兩側,向後延伸至頸部。

生境與分布:潮間帶下區泥沙中可採到。環境不良時有自截現象,易斷裂。

 

2  種名:無溝紐蟲Baseodiscus curtus

分類學歸屬:異紐目Heteronemertea;無溝科Baseodiscidae。

別名:

關鍵特徵:體細長,絲狀或帶狀,背腹略扁,體表光滑。頭部前端鈍圓,向後逐漸變細,與頸部區分不明顯。頭部邊緣具多數眼點。身體背面褐色,有深色斑點,腹面為灰白色。

生境與分布:生活在海藻或巖石下,受觸動後身體易捲曲。

相關焦點

  • 無脊椎動物分類
    腔腸動物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
  • 光與暗之間---扁形動物門
    它們混沌地蠕行於光與暗之間,慣看幾億年雨雪風霜,它們就是扁形動物門(Phylum Platyhelminthes)。 喜歡玩水草造景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水草缸中,外來的沙石或植物常常帶來一種褐色的小動物。
  • 【常識積累】無脊椎動物分類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刺胞動物體呈輻射或兩輻射對稱,僅具二胚層,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扁形動物門是動物界的一個門,無脊椎動物,是一類兩側對稱,三胚層,無體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無肛門的動物。生活於淡水、海洋等潮溼處,體前端有兩個可感光的色素點(眼點)。
  • 無脊椎動物的分類你知道嗎
    今天圖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無脊椎動物的分類。扁形動物  扁形動物門是動物界的一個門,無脊椎動物,是一類兩側對稱,三胚層,無體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無肛門的動物。生活於淡水、海洋等潮溼處,體前端有兩個可感光的色素點(眼點)。
  • 常識|無脊椎動物分類
    腔腸動物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刺胞動物體呈輻射或兩輻射對稱,僅具二胚層,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扁形動物扁形動物門是動物界的一個門,無脊椎動物,是一類兩側對稱,三胚層,無體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無肛門的動物。生活於淡水、海洋等潮溼處,體前端有兩個可感光的色素點(眼點)。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無脊椎動物分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無脊椎動物的分類」。腔腸動物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刺胞動物體呈輻射或兩輻射對稱,僅具二胚層,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
  •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有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無脊椎動物分類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無脊椎動物分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扁形動物   扁形動物門是動物界的一個門,無脊椎動物,是一類兩側對稱,三胚層,無體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無肛門的動物。生活於淡水、海洋等潮溼處,體前端有兩個可感光的色素點(眼點)。
  • 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簡史
    撰文 | 東華君 (南昌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編輯 | Gloria  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演化。a.網狀神經系統(水螅-腔腸動物門);b. 梯狀神經系統(渦蟲-扁形動物門);c. 鏈狀神經系統(蚯蚓-環節動物門); d. 鏈狀神經系統(螃蟹-節肢動物門);e. 頭足類的神經系統(軟體動物);f.海星的神經系統(棘皮動物門)。
  • 2019中考生物複習資料:原生動物門
    原生動物門:     汙水二級很有用,運動鞭纖偽皆有     體表呼吸和排洩,伸縮收集是水分     抗逆適應是包囊,草履大營小生殖     無性生殖為橫二,有性生殖為接合     鞭毛綱,眼蟲夜光是赤潮,無性縱二具鞭毛
  • 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界定「無脊椎動物RNA病毒圈」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動物源病原體的發現及其對人類致病性研究」(項目編號:81290343)等支持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研究所張永振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病毒發現和起源進化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無脊椎動物中發現了1445種新病毒,對這些新病毒與已知病毒的遺傳進化研究結果,極大地完善了對RNA病毒的系統與進化路徑的認識
  • 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被破解
    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被破解
  • 中科院動物所在有爪動物門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新聞...
    中科院動物所在有爪動物門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櫛蠶的歷史生物地理學遷移模式 同時,這個問題的解讀和理論上的突破,還能夠與歷史語言地理學、古人類學等學科的相關結論互相印證。而櫛蠶是一類非常罕見的無脊椎動物,亦可稱天鵝絨蟲、黏液蟲等,隸屬有爪動物門。現生櫛蠶包括2科(櫛蠶科Peripatidae和南櫛蠶科Peripatopsidae)54屬186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部、馬來半島、美洲中部、澳洲等地,中國無分布。
  • 中考複習第二十講——無脊椎動物
    :體內有脊柱,如鳥等無脊椎動物:體內無脊柱,如蚓等無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無脊椎動物有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腸消化食物基本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與人類的關係:寄生在人體內,導致患病(血吸蟲、絛蟲)舉例: 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絛蟲三、線形動物代表動物:蛔蟲
  • 初二生物教學教案:第二章 腔腸動物門
    第二章 腔腸動物門   教學目標   1.了解水螅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了解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徵及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觀察水螅的形態結構及對刺激的反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