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小天鵝公布的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21.54%,淨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31.65%,實現了行業內的逆勢增長。從1978年造出國內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小天鵝一直專注於洗衣機領域。在「網際網路+」時代,智能洗衣機的個性化功能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成員卻始終關注一個問題:洗衣機如何在短時間內把衣服洗得更乾淨?
按鍵手感不好也要調試找原因
昨日早上8時20分,走進小天鵝技術研發中心的四樓,百來號研發人員正在討論當天需要協調的事項,會議地點就在辦公桌前的白板旁,二三十個人圍成一圈,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寫著新品測試、老品切換、計劃開始時間、實際完成時間,延期或者重點項目則用紅筆標註。滾筒洗衣機內銷產品研發部負責人周濤告訴記者,這樣熱火朝天討論的場景每天都會出現。
開完晨會,周濤走進五樓的實驗室,開始研究當天需要攻克的難題:前一天檢測部門反饋過來有一款樣機的洗滌盒按「PUSH」鍵後無法彈出,如何修復?他說,每一臺小天鵝的新品在出廠前都會進行精品打分,就是邀請一批專業人士和消費者體驗,即使像按鈕手感不好這樣的細小問題,只要在打分中有體現,就要找出原因改進,問題解決不了就無法形成閉環,新品就不能批量化生產。
「家用電器的新品開發速度越來越快,以滾筒洗衣機內銷產品為例,一年新項目有100多個,平均下來每三天就要做一個改進。」在周濤看來,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就是一種「工匠精神」,從1978年造出我國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小天鵝專注在這個領域長達三十八年,洗衣服的基本性能已具備,接下來考慮更多的是通過細節調整,把衣服洗得更乾淨、用戶體驗更好。
試錯再試錯,一款精品推出耗時數年
好的產品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將潔淨做到極致」,這是小天鵝最新推出的一款高端產品的廣告語。2004年,原本做波輪洗衣機的小天鵝開拓滾筒洗衣機市場。由於洗淨比高且衣服不容易打皺、磨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滾筒洗衣機,但是不少用戶反映「洗滌力較小、洗衣時間太長」,波輪洗衣機「兩漂一洗」的標準時間在40分鐘左右,滾筒洗衣機卻要1小時20分,內筒容量也小得多。
如何在保持滾筒洗衣機優勢的同時,增大容量、縮短洗衣時間呢?小天鵝研發團隊首先想到的是增大內筒直徑。由於設計初期晃動因素沒考慮周全,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發出來的樣機一直通不過震動測試。「研發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原來的樣機上修修補補始終不行,索性推翻重來。」周濤已經記不清這些年來做過多少次實驗了。
2014年,小天鵝重新開發新系統,乾脆放棄了原本直徑490毫米的內筒規格,集中精力研發直徑為510毫米的內筒,同時提高轉速形成衝刷水流,開發滾筒洗衣機的水魔方技術,這就意味著研發難度比之前更大。「在一臺洗衣機中,運動部件最關鍵。」小天鵝研發團隊通過改造筒底三腳架的「工字筋」結構,增加運動部件的強度,提高內筒的抗偏心能力,同時,在內筒外壁安裝一個位置傳感器,當發現抖動劇烈時,就把信號傳輸給控制板,降低速度。2016年2月,這款最新的小天鵝滾筒洗衣機正式投放市場,打的廣告語就是「工匠精神」。
企業工匠精神更多體現在團隊的配合
在機器自動化時代,工匠精神如何秉持?從1996年進廠,周濤見證了這家公司的20年起伏,在他看來,研發過程就是一點點琢磨,琢磨出來後形成產品投放市場,當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可以批量化生產後,標準化智能製造將進行得更順利。
「工藝師對藝術品的雕琢,有時候靠個人埋頭苦幹就可以做好,企業的工匠精神更多體現在團隊的配合上。」周濤記得,剛進小天鵝時只有一個研發部門共50多人,到現在,光研發中心一棟樓就有五層共35個實驗室、400多個研發人員,小到塑料面板的成分檢測,看有無有害物質,大到整機的性能檢測,看新品樣機在不同的溼度、溫度和運輸環境下是否會發生變形。他說:「質量是製造之基。一臺洗衣機大概有200多個零部件,從研發實驗室到批量生產,總共要進行多少道檢測,連專業技術人員都數不清,品質保障的背後是一群工匠的堅守。」
「我們的洗衣機不比國外做得差!」周濤對於自己「雕琢」出來的「作品」深感自豪。據介紹,去年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1500萬臺洗衣機的銷量,出口130多個國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2%,換句話說,就是中國每賣出五臺洗衣機中就有一臺印著「小天鵝」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