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赤水山中有一種「野花」,
每年五月綻放。
據說這種野花需要長滿三年才會開花,
而且每一根開花的莖一生也只開一次,
這就是赤水的市花----金釵石斛花。
金釵石斛花白紫相間,
花期和我們的皮膚代謝時間一樣28天。
《神農本草經》中將石斛列為上品稀有藥材,
《道藏》更是將石斛列為九大仙草之首。
科普一下:
石斛,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藥用植物,性味甘淡微鹹,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石斛種類挺多的,有金釵石斛、霍山石斛、水草石斛、鼓槌石斛等等。
金釵石斛原產於貴州省赤水市,
是中國國家二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
與雪蓮、人參、冬蟲夏草、首烏、茯苓、蓯蓉、靈芝、珍珠並稱為「中華九大仙草」,
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
在赤水四洞溝,發現了很多賣石斛的店家。
只見四洞溝內的師傅把石斛和苔蘚搭配在一起簡單造型,
就成了一株盆景,
有點土,也有點雅。
我問師傅這個好養嗎,
他說本就是在山上巖石上摘下來的,在巖石上都能存活,
怎麼會不好養?
貴州赤水民間廣泛種植的石斛,
最早是在清代乾隆年間,由四川引進貴州。
傳說在乾隆年間,川鹽入黔,
赤水河成為川鹽入黔重要通道,
各地商賈營集赤水,大量流民湧入,
鹽工們拉船背鹽,號子連天,口乾煩渴,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鹽工發現黃角樹上生長的吊蘭花,
隨手摘了一花用嘴咀嚼,味道極苦,
可後來感到清爽,生津且不口渴。
就開始用當地生長的金釵石斛熬湯,
與「老鷹茶」水混合喝服,用以清嗓潤喉,生津止渴。
金釵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因其莖杆兩頭細小,中間粗壯,色金黃,
其莖狀形如古代人們用來綰住頭髮的「黃金髮簪」首飾,半月形,
所以用「金釵」命名,
冠以」赤水「地名,稱為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不僅具有藥用價值,
還具觀賞價值,屬名貴蘭花品種之一。
在數十年前,赤水金釵石斛野生資源十分豐富,
常年收購量在200~300噸之間。
另一方面,由於石斛生長在巖縫中和寄生樹上,
繁殖能力低,發蔸慢。
過去的成藥採集是連蔸拔起,拔一蔸就少一蔸。
自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
無節制、無計劃的採集使野生石斛資源受到毀滅性的破壞。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赤水市野生石斛產量不到兩噸。
金釵石斛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
20世紀80年代初期,赤水市開展人工栽種石斛試點。
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覆在赤水市建立「國家級石斛生產基地」,
規劃發展原生態石斛栽種面積2000公頃,
這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金釵石斛基地。
金釵石斛的瀕危境遇才得到了些許改觀。
希望天氣恰好之時,
再探四洞秘境,
看一看那些水裡的草和樹,
帶一株金釵石斛。
▲ 赤水四洞溝
▲ 赤水四洞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