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小粉嫩的蠑螈,在億萬年前居然和恐龍一般大小,為什麼會變小了

2021-01-08 俗夫論科學

在地球上現存的多種動物「活化石」中,蠑螈算是比較特別的一類,這類動物已經從遠古時期的水生生物演變成了兩棲動物,並且由於生存環境的影響在外表上有較大的差異。一類蠑螈體表的顏色比較深,而另一類蠑螈的體表呈現粉紅或者淡黃的膚色。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體型嬌小,和上億年前的蠑螈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那麼,遠古時期的蠑螈長什麼樣?它們又是如何一步步演變成如今的形態?

看到如今嬌小可愛的蠑螈,你很難想像它們在恐龍時期體型比一匹馬還要龐大。古生物學家通過考古研究,發現蠑螈這一類生物早在2.3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但它們的形態和當時大多數動物一樣龐大。曾有考古學家根據史前蠑螈的化石進行樣貌復原,發現它的頭上長出了六隻類似犄角的結構,再加上其體長長達4米,讓人不由地將其與霸王龍聯繫了起來,因此這種史前蠑螈獲名「霸王蠑螈」。

古生物學家表示,霸王蠑螈在2億多年前還是名副其實的海洋生物,它們的外表看起來並不符合人類對蠑螈的固有印象,反倒更像是深海巨怪。從霸王蠑螈的還原模型來看,它長出了十分尖銳的牙齒和修長的尾巴,和現代鱷魚有些相似。那麼,當霸王蠑螈遇上了恐龍,誰會生出呢?首先,霸王蠑螈基本無法接觸到陸地上的恐龍,因此它無法對陸地上的小型恐龍造成威脅。其次,與霸王蠑螈同時期生存在海洋裡的恐龍幾乎都是龐然大物,例如滄龍、水龍等等,因此它們很難在於恐龍的對峙中取勝。

但也不能排除有霸王蠑螈以小犯大,畢竟在自然界中動物為了生存什麼事都做得出。那為何曾經高大威猛的蠑螈變成了如今嬌小的模樣呢?古生物學家認為蠑螈的形態變化是大多數動物活化石都走過的路程,這與生存環境息息相關。恐龍時期的地球在大氣中還含有大約30%的氧氣含量,在如此富含氧氣的環境下,連昆蟲都能變成龐然大物。但隨著地球自然環境的變遷,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漸降低,這導致很多好氧動物無法適應變化而滅絕。

蠑螈龐大的體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充足的氧氣支撐起來的,在氧氣整體減少的情況下,它們只有朝著體型越來越小的方向發展,才有可能通過大自然的考驗。再加上後來幾次地球環境劇變,蠑螈的生存空間開始從海洋過渡到陸地,從陸地過渡到山洞裡,一切的遷徙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幸運的是,蠑螈歷經滄桑最終還是存活了下來。

現代大多數蠑螈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個別種類還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如果保護這些種類不被推向滅絕的深淵,是人類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福州街邊公開售賣「小娃娃魚」是什麼?實為東方蠑螈
    花鳥市場裡的墨西哥鈍口螈,俗稱六角恐龍,長相可愛「娃娃魚」公開售賣  「前幾天在街邊,我看到一個人面前擺著個盆,說盆裡是小娃娃魚,野生的,吃了大補。」最近,市民小葉向記者報料,在街上看到有人售賣「小娃娃魚」,盆裡有3條,每條長十幾釐米。小葉的媽媽想買,被小葉拉走,「那人叫價一條200元,我覺得是騙人的,而且就算是真的,野生娃娃魚是保護動物,購買和食用是犯法的。」  根據小葉的描述,記者昨日詢問了省林業廳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平常說的娃娃魚,學名大鯢,能夠長到1米多長。
  • 武庚紀中的神獸八臂飛螈,原型居然是寵物市場常見的人氣蠑螈
    最近在看武庚紀,在第一季30集中出現了來去如風的神獸八臂飛螈,被六部大神圍困的伏羲和武庚等人被雲中子的神獸八臂飛螈給救走了,看到八臂飛螈的樣子的時候,小編不由看了一眼魚缸裡的六角恐龍,對,這種神獸的原型不就是六角恐龍嗎?沒想到我的六角也是神獸的後裔呀。
  • 網傳福州街邊公開售賣小娃娃魚 實為東方蠑螈
    記者走訪得知,原來所謂的「小娃娃魚」,不過是我們常說的娃娃魚的親戚——蠑螈(róng yuán),價格不貴,販售需要獲得審批,且部分品種的蠑螈表皮有神經毒素,並不建議食用。「娃娃魚」公開售賣「前幾天在街邊,我看到一個人面前擺著個盆,說盆裡是小娃娃魚,野生的,吃了大補。」
  • 福州街邊公開售賣「小娃娃魚」 原系東方蠑螈
    記者走訪得知,原來所謂的「小娃娃魚」,不過是我們常說的娃娃魚的親戚——蠑螈(róng yuán),價格不貴,販售需要獲得審批,且部分品種的蠑螈表皮有神經毒素,並不建議食用。  「娃娃魚」公開售賣  「前幾天在街邊,我看到一個人面前擺著個盆,說盆裡是小娃娃魚,野生的,吃了大補。」
  • 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霸王蠑螈,若它還在,恐龍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史前巨獸-霸王蠑螈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霸王蠑螈和火瓢蟲一起守護著九層妖塔,其中碰到人就能讓人燃燒的火瓢蟲是杜撰的,並不存在,但是,霸王蠑螈卻真的有原型存在。那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從化石的分析看,霸王蠑螈生活在距今2.3億年前的三疊紀,這個時間節點非常的奇妙,因為在2億年前曾經地球的另一種霸王-恐龍開始發跡了。從出土化石的地形看,霸王蠑螈是一種喜歡棲息在潛水中的兩棲類動物,它的捕獵與鱷魚一樣,都是喜歡潛伏在水下等待獵物到來後直接躍出水面咬住獵物,然後拖入水中享用。由於體型龐大而且兇猛無比,所以,曾經的霸王蠑螈也是地球的「霸主」。
  • 粉紅色的呆蠑螈,俗稱六角恐龍的傢伙,不用費什麼勁就能養活
    蠑螈是兩棲類的動物,所以它是產卵的,而且蠑螈的生活地點一般都是在水裡。家裡給六角恐龍準備一個魚缸就可以了。這種墨西哥蠑螈最多可以長到二十五釐米,在市面上買到的它的長度一般是十釐米左右,不過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我認為你如果給它餵食餵的比較好的話,一個月你就能讓它長到十二釐米到十四釐米這樣一個長度,非常的迅速。
  • (修訂版)世界最大陸生蠑螈之一!夠兇猛,夠好玩~丨虎紋蠑螈
    餵食虎紋蠑螈時,其實要注意的就只有一點,就是要控制好虎紋蠑螈的食量。因為虎紋蠑螈會一直吃吃吃,吃多了之後,各種肥胖併發症就會來臨。不要讓它吃到不想吃了,才停止餵食,餵至半飽即可。一周可以安排餵食 2 ~~ 3 次,一次餵食的量不要超過被餵食個體兩個頭部的大小。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比拳頭還小,或許會改寫鳥類演化史?
    近日,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發現了一塊琥珀,裡面保存著近一億千年前的鳥狀頭部,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取名眼齒鳥。蜂鳥大小的恐龍蜂鳥大小由於眼齒鳥頭骨不到2釐米,所以古生物學家根據比例推斷眼齒鳥的體型接近吸蜜蜂鳥。吸蜜蜂鳥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小的蜂鳥,古巴獨有的物種,身長5釐米,重約2克。
  • 探秘中國的侏羅紀公園,億萬年前恐龍寶寶的出生地,竟藏在這
    在億萬年的地質演變中,蛋殼受擠壓大多成了碎片,偶有完整的,但其卵黃和卵白也被分解或其它物質置換掉了,能像這樣蛋中還有清晰小恐龍骨骼的「路易貝貝」,簡直是天降奇蹟。那麼,這流失在國外多年的「路易貝貝」,何以能確定它就出自中國南陽的西峽呢?這次正好有機會來西峽,就讓我們一齊走進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為這恐龍寶寶追本溯源吧。
  • 驚人長度,小火車一般,鯨魚和它比太小,探索中曾經最大的恐龍!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什麼龍?看到很多媒體把地震龍列為最大的恐龍,那只能說是科學家計算的一種錯誤,根據當前出土的恐龍化石來看,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是易碎雙腔龍,體型比地震龍大的多,最長可達80米,最重可達220噸。
  • 科學家在一億年前的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 比蜂鳥還要小
    【環球網科技報導】據外媒報導,在緬甸北部的一處考古遺址,研究人員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新恐龍的類鳥頭骨(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科學家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中生代時期恐龍化石,它的小尺寸使它比目前地球上發現的最小的活鳥還要小。
  • 永遠臉帶微笑的可愛生物,誰能想到2億年前它們以恐龍為食
    筆者-小文提到蠑螈,人們都會想到一種可愛的生物,它的別名是「六角恐龍」,也叫墨西哥鈍口螈(英文名稱)或者美西螈,是一種兩棲動物。在自然環境下,六角恐龍只能在淤泥的水道和湖泊中生長,因為它們獨特的長相而獲得了這個名字,即使在性成熟之後,六角恐龍還是會保持著水棲糼體型態。自然條件中的六角恐龍的生存環境非常狹窄,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易危生物,受到世界各國的保護。
  • 奇特寵物——六角蠑螈
    ,因為它的長相獨特,有點兒像是遠古時期的恐龍。所以,人們有時候也叫它「六角恐龍」。兩個月前,玩家大白,就在她的傳媒工作室養了兩條。一條黃色、一條紅色,她每天看它們快樂遊泳,偶爾賣萌,常常被瞬間萌化。 像從漫畫裡走出來的萌寵 大白購買六角蠑螈,是個巧合。前段時間在大閱城逛街,偶然走到一家寵物店,見到魚缸裡趴著幾條六角蠑螈,超級興奮,就像發現了新大陸。
  • 蠑螈之卵,如行星一般
    斑點鈍口螈是一種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常見的斑點蠑螈,黑底黃點,模樣憨憨的。令人欣慰的是,這種蠑螈數量很多,目前是「無危」的保護狀態。小雨蛙蝌蚪和漂浮的蠑螈卵↓不久後,胚胎看上去會越來越綠(這麼小就被綠也真是不容易),其實是因為斑點鈍口螈是唯一會在自己的生活史中與藻類共生的蠑螈,也是唯一有這個現象的脊椎動物。
  • 六角恐龍為什麼要終生保持幼態?
    六角恐龍,白嫩嫩的小胳膊小腿,扁腦袋黑眼睛一字嘴,頭上扎著6根小紅辮子,長得像人參娃娃一樣討人喜歡。生活在水裡的六角恐龍,既不是魚,也不是恐龍。它的學名叫墨西哥鈍口螈(Ambystoma mexicanum,也叫美西鈍口螈),是蠑螈家的寶寶。
  •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2014-07-03 09:56:55其實,早在1.65億年前,牛虻的前輩就已經誕生了。它長相奇特,又叫「侏羅紀奇異蟲」,雖然個頭只有兩釐米,但膽子奇大,緊緊吸附在蠑螈身上,吸它們的血。因此,古生物學家又叫它「水中吸血鬼」,也是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蟲。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與臨沂大學等單位合作,揭開了「侏羅紀奇異蟲」的秘密,並發表在國際著名刊物《eLife》上。
  • 一億年前,貪心不足蛙吞蠑螈
    在距今1.2億年的早白堊世龍江盆地光華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主要類型有魚類、龜類、兩棲類等脊椎動物,以及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化石,如昆蟲類、葉肢介類等。由於特殊的地質條件,化石門類繁多、賦存條件完好,是目前已知遼寧西部熱河生物群外的又一處重要化石產地。
  • 遠古巨獸史前「霸王蠑螈」, 連恐龍都讓它三分?
    史前霸王蠑螈,看過鬼吹燈的同學都對它印象深刻,一種體長達12米的超級兩棲類史前生物,傳聞早期恐龍甚至都要顧忌它三分。?網上的資料顯示:史前霸王蠑螈,名科爾鱷螈、巨蠑螈,體長可達8至12米,是一種遠古的蠑螈物種,生活在兩億多年前中新世-全新世(恐龍剛剛崛起的年代),在冰河時期滅絕。
  • 不要再把這些水族寵物,當成什麼恐龍或者娃娃魚了,不是一個物種
    六角恐龍是兩棲類動物,因其獨特的外貌和鮮豔的體色黑、白、黃體色而聞名,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作為寵物飼養,在原產地也會選擇食用的。六角恐龍最大的體長可以超過40釐米,一般成體長度在二三十釐米之間,壽命在10到15年,據傳最長壽的可以活到25年。
  • 墨西哥鈍口螈走紅 像小恐龍一天能賣出上百條
    說是魚吧,感覺怪怪的,全身上下沒有鱗片,滑溜溜的,身材圓滾滾的;說是娃娃魚呢,顏色不止有黑色,或金或粉或藍,五顏六色的……更怪的是,它的身上有4隻小短腿,頭上有6隻角,身後還拖著一條大尾巴,有10多釐米長,但是眼睛很小,小到幾乎看不大出。  昨天,記者在金華工商城鮮花一條街14號「原生態水景」的店裡,就見到了這種外觀奇特的小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