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4日在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3月14日《新華網》)
史蒂芬·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他的去世,無疑讓人很悲痛,是世界科學界的一大損失。
霍金去世消息迅速刷屏朋友圈,客觀的說,這與人們刷存在感有關。因為在朋友圈中刷屏霍金去世消息的網友中,很多人可能跟筆者一樣,或許壓根就沒有看過或者沒有看完他的那本暢銷幾千萬冊的名著《時間簡史》,又或者完全看不懂他的著作,不明白他創立的無邊界宇宙理論,甚至上中學時連物理考試都不及格。
但是,這些並不重要,因為這些並不妨礙我們悼念霍金,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並不丟人,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仍然有資格悼念霍金、崇拜霍金。
我們很多人悼念霍金,在朋友圈中刷屏霍金去世消息,並不是崇拜他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就和所作的貢獻,也不是我們關注黑洞研究,而是他身上的堅毅精神,這是最令人尊敬、最讓人崇拜、最偉大的地方,也是這些年來社會上出現「霍金熱」的主要原因所在。
眾所周知,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患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他的身體健康狀況開始不斷惡化,從最初的行動走路必須使用拐杖,到坐在輪椅之上,再到逐漸失去寫字能力、言語能力逐年退步、必須使用維生系統。但是,面對這些厄運,霍金並沒有被命運打倒,沒有向惡疾低頭,他仍然保持著樂觀主義,憑藉著一股堅強的精神,獻身科學,在科研徵途上鍥而不捨,才在宇宙和黑洞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偉大的科研成就。
霍金正是用他的這種堅強、偉大人生告訴我們,我們或許不能像他一樣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們作為普通人同樣需要一點精神,要擁有幹勁、抱負、理想和夢想,只要我們的精神不頹廢,意志不薄弱,就不會迷失人生的方向,我們人生之路就不會被任何困難所打倒。
總而言之,霍金已逝,我們廣大普通網友悼念霍金,就是要學習他身上的堅毅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為艱難險阻,攻堅克難,勇攀高峰,這是霍金永遠流傳於世最寶貴的財富和遺產。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言,「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