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也在預測GDP,曾準確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每個物理學家的內心深處都相信,只要他們有六個月的閒暇時間,他們就可以把經濟學混亂的人文科學特徵建築在一個更加精確和理性的基礎之上。一群義大利物理學家正在努力讓這個白日夢成真,但他們發現這項工作要所需的時間比想像的長。城市的經濟模型,例如東京,情況就非常複雜,需要上百個變量。

羅馬複雜系統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Complex System)的 Andrea Tacchella 是發表在《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雜誌上的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說:「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為這件事情工作了大約六年。」

在羅馬大學的 Luciano Pietronero 的帶領下,研究人員使用公開的出口數據預測世界各國五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他們的預測結果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準確程度平均高出 25%。

經濟領域的複雜性要求在對其研究時利用來自複合體系的跨學科工具。它涉及以複雜的、非線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大量元素(例如原子、動物或公司)的網絡。這些相互作用產生了連貫的結構和「緊急」的屬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學與湍流的流動或交通擁堵的形成有一定相似性,可能——只是可能——可以用一組相對簡單的規則來描述。

該團隊寫道,他們的目標是「重新思考經濟學模型,朝著更科學、更少教條化的方向發展」。

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一個非常複雜、同時十分精妙的系統:數百萬個體在不確定的可能性和約束限制下相互作用,這些不確定性既包括資源的物理可得性、教育水平和財政政策,還在於國家本身也在和世界其他地區繁忙地交換著商品、服務和人口。

傳統的預測手段可能會嘗試將數百個變量考慮在內,但 Pietronero 的團隊打算進行徹底的簡化。他們建立了一個只有兩個變量的模型:第一個變量是國家目前的 GDP,第二個是他們所謂的「經濟適應性」(economic fitness)。

「適應性是一個國家出口產品多樣化程度的指標,用產品的複雜程度來衡量」,Tacchella 說。因此,一個國家出口的產品範圍越廣、越複雜,其適應性就越強,GDP 就更有可能會增加。(計算產品的複雜性相當於增加了一個非線性的變量:它取決於生產它的所有國家的適應性。)

結果是非常有希望的。2015 年,該方法正確預測中國經濟將保持強勁增長,而許多其他預測認為中國經濟會急劇下滑。這種方法的回顧性使用還早在 2005 年就揭示了巴西和俄羅斯將面臨的困境,而當時高盛等公司預測他們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強國。

經濟適應性正逐漸進入經濟學專業的研究中。「我們與經濟學家有許多積極的互動,」Tacchella 說,但他承認存在「來自保守派的一些阻力」。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的經濟學家 Mikhail Anufriev 持有保留意見。「使用出口數據作為國家競爭力的代理變量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他指出,但他希望看到有關該方法及其結果的更多細節。

「把 IMF 的預測作為新方法的比較基礎的選擇有些不同尋常,」他補充說,因為 IMF 的預測不是完全透明的,Pietronero 的團隊可能只是在 IMF 預測中消除了一些隱藏的變差。「這更加接近機器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動態系統建模,」他說。

最後,市場會做出決定。Pietronero 的團隊過去兩年一直在華盛頓和世界銀行合作,而世界銀行的兄弟組織國際金融公司(IFC)已經在使用經濟適用性指標來指導其決策。IFC 目前已經在其網站上發布經濟適應性的數據。

據 Pietronero,中國和義大利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也對這種方法感興趣。

接下來的研究議程是什麼?Tacchella 說,是預測創新本身:「這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預測創新,根據創新的定義,就意味著預測從未有過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潘曉娟 1月8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預測中心」)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舉行「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發布會」。發布會上,預測中心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投資、消費、進出口、國內物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房地產、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年度預測值。主要預測結果如下。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速為8.5%左右。預計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增速的拉動分別為4.9、3.3和0.3個百分點。
  • 中科院預測中心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曲源)近日,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舉行2021中國經濟預測發布與高端論壇。最新發布的預測報告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將快速回升,預計2021年上半年受低基數影響各項經濟指標將保持高增態勢,下半年將逐步回歸近年正常增速水平。
  • 聯合國預測坦GDP將逆勢增長
    原標題:聯合國預測坦GDP將逆勢增長 來源:駐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公民報》11月26日報導,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ECA)數據顯示,因新冠疫情影響,今年非洲大陸經濟整體陷入衰退,包括南共體和西共體,而東共體是唯一預計經濟正增長
  •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原標題: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摘要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2020年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年回報率達到了
  • 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4% 中國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假設新冠肺炎疫苗在一年中廣泛推廣,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
  • 2020全球經濟預測:美國GDP增速-4.3%,印度-10.3%!中國「轉正」
    不過,在這場疫情的「大考」下,也並非所有國家都陷入衰退,我們都說中國是2020年有望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那麼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又如何?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主要經濟體的「成績單」。首先是中國。作為疫情較早爆發的國家,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 我們為何能預測中國增長的奇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亞是世界上最為貧窮的地區,人多、自然資源少,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不具發展希望的地區。然而日本在戰後迅速恢復,到了20世紀60年代成為第一個非白種人的高收入經濟體。接著東亞四小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到了20世紀70年代也成為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化經濟體。
  • 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原標題: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最新的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58%下調為1.15%。
  • 日本機構預測:中國GDP或在2028年超越美國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研究中心10日發布了亞太15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3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預測值顯示,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有可能在2028年超過美國。由於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的速度不同,原本預測最早要到2036年以後才會出現的美中逆轉現象可能會大幅提前。
  • 中國熱處理市場調研與行業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1)可控氣氛爐市場規模分析      (2)真空爐市場規模分析    3.4.2 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分析    3.4.3 關於熱處理設備主要產品市場容量的預測分析      (1)可控氣氛爐市場容量預測分析      (2)真空爐市場容量預測分析  3.5 中國熱處理設備製造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分析    3.5.1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主要經濟預測數據
    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1月8日對外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預測數據,預計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高后低趨勢,投資、消費、進出口、國內物價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房地產、糧食產量等多個方面的年度預測值也同步發布。  預測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為3.2%,第二產業增速為9.5%,第三產業增速為8.4%。
  • 2020-2026年中國塑料光纖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塑料光纖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塑料光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塑料光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塑料光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塑料光纖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保加利亞預言家稱普京將被暗殺,曾準確預測英國退歐ISIS崛起
    據《鏡報》12月10日報導,去世二十多年的預言家巴巴萬加曾預言2019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成為暗殺的目標,歐洲也將面臨經濟崩潰。一位雙目失明的預言家曾準確預測了英國退出歐盟、美國雙子塔被襲擊和伊斯蘭恐怖組織ISIS的崛起。這位預言家就是巴巴萬加(Baba Vanga)。
  • 「地震奇人」可憑藉特殊感應 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各國專家為地震預測(Earthquake prediction)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至今仍不能準確預測地震,只能做出粗略的估計。然而,民間卻有不少奇人能夠預知地震的發生。他在中國臺灣地區找到了30多位「地震奇人」,並整理了他們的感應記錄。一些人在地震發生前,身體某部位會出現跳動,或耳朵會聽到地震的聲音等。其中一位便是海洋大學應用經濟所碩士王益昌,他從小就具有異常的感應力。在地震來臨前,他往往會聽到類似蟬鳴的聲音,或耳朵內會感應到震波。他將自己對地震、颱風、氣候變化等的感應記錄在兩本筆記本上。
  • 劉遵義: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有可能超過5%
    原文標題《對2020年中國GDP水平的預測》 本文源自:中美聚焦網 本文作者 劉遵義(Lawrence J.我們首先注意到,中國的GDP季度同比實際增長率是逐年下降的。而且,在2019年,由於當時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目前仍受其負面影響。
  • 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
    《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生命科學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是生命科學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生命科學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生命科學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醫藥製造業相關行業協會、國內外醫藥製造業相關刊物的基礎信息以及醫藥製造業行業研究單位提供的詳實資料,結合深入的市場調研資料,立足於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主要行業對醫藥製造業行業的影響,重點探討了醫藥製造業行業整體及醫藥製造業相關子行業的運行情況
  • IMF:預計2020年全球GDP萎縮4.4% 中國經濟將增長1.9%
    (原標題:IMF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仍預測中國是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