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家大寶班級上組織郊遊。
因為這次主題是玩水,所以前一天大寶還滿心期待的準備了水槍,結果到了車上,才想到水槍居然沒有帶上。
他很生氣,還嚷嚷說不要去了。我告訴他,帶什麼東西去玩,是你自己的主意,也由你責任,忘記了就要自己承擔嘛!
其實,類似這樣的時候還有很多。交代孩子的事情,常常就忘記了,等到你提醒的時候,他們才面帶無辜又有點愧疚的表情,哎呀!我忘了。
你是否還擔心過,這是孩子的記性不好嗎?
恐怕不全然,因為孩子看動畫片卻沒有這樣的現象。動畫片中的角色再多他們都能夠記下姓名和長相,甚至連這個角色喜歡做的事情都記得。
為什麼孩子沒辦法把你希望他們記住的事情記牢呢?
這就要先說下記憶的內容本身,它是有區別的。
我們交代孩子的事情,是所謂的事件記憶(episodic memory),即有一個獨特的時間、地點、內容;
而孩子喜歡的動畫片角色,則是所謂的知識(knowledge),我們對於知識的記憶本來就是會比事件記憶好。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沒有動機,而不是沒有能力。
大部分時候,孩子沒有動機要記下爸爸媽媽交代的事情,但是他們會很想要記住動畫片的每個細節,這樣才可以跟他的同伴們有的聊。
除了缺乏動機之外,有時候孩子真的是能力不足,所以沒辦法把事情記下來。
前幾天,我在聽宋冬野的歌,有一首歌叫「鴿子」,第一句歌時就說到:「迷路的鴿子啊…」
二寶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這句歌詞。後來,他就會跟我說:「爸爸,我要聽那首小雞的歌。」
我就納悶,哪有什麼小雞的歌,後來才想到他說的其實是「鴿子」這首歌。
為什麼二寶會有這樣的錯誤?
其實,他用自己的理解方式,來保存要記下來的信息。可能在他的小腦袋瓜中,還沒有建立了「鴿子」這樣的概念,他就用了最類似的概念來做保存。
不僅是孩子,成年人在記事情的時候,其實也都是用自己內在的方式來建構外在的世界。
所以,對很多愛看劇的媽媽來說,他可以很清楚分辨每個角色,當然能夠記下來在某一集當中,有哪些角色演出了哪些情節。
可是不愛看劇的爸爸,可能就無法招架了,可能只記得有幾個姑娘還蠻漂亮的,根本無法記下來確切的名字。
那麼,怎麼能幫助孩子記得好,不再丟三落四,培養一個好的記憶力呢?
猜你也想到了,孩子要有動機才會記得好。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對要記憶的事物感興趣。
你可以利用簡單的獎勵機制,或是遊戲對抗的方式,就能夠達到效果。
比如我在家為了讓孩子記下英文單詞的意思,就會讓大寶、二寶用競賽的方式。二寶顯然不會是大寶的對手,但是這樣競賽的做法提升了大寶想要記憶的東西,也學得比較快。
另外,要知道記憶不是孤單存在的,它是和情景是相聯結的。
你可以刻意安排一些情境,讓孩子發現自己如果可以記住一些事情,是會有好處的。比如告訴孩子某個點心放在了某個地方,你餓的時候,可以去那個地方找到。如果你記得,就可以去拿來吃。
這樣設定了一個情景,孩子更能記住你交代的事情。大多數生活中會面臨的記憶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方法。
不過,有時候孩子記不住一些事情,確實是能力限制。
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幫孩子一把,比如我們可以把他們需要記憶的東西做一些整理。
如果孩子需要記一些物品的名稱,可以鼓勵孩子把物品之間做一些串連。有了比較強的印象,就容易記住。比如要記下貓、汽車、農夫,我們就可以請孩子記得有一位農夫開車載著一隻貓。這樣把物品串連在一起、又有很強的視覺感,孩子就會比較容易記住這三個詞彙。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要記憶的事物,轉化為孩子懂的東西,也可以提升他們的記憶表現。
這個轉化的過程可能會有一點失真,不過至少孩子記下來。像二寶把鴿子錯記為小雞,雖然是記錯了,但因為我知道他想表達的是鴿子,所以他其實也沒有記錯!
孩子上學之後,要記憶的東西變得更多,像是要記更多的漢字和英文單詞,算術的九九乘法表等等。
雖然要記憶的內容會改變,但是原則是不變的。
讓孩子多一些動機、幫孩子做一些情景加工,物品整理或串連等,都可以讓孩子記得更好。
快試試這些方法吧,希望你的孩子記憶力超級棒!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