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第35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 大會特邀講者

2020-12-08 騰訊網

CCF第35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CCF NCCA 2020)暨2020年網際網路+智能應用學術會議將於2020年10月16-18日湖北 · 襄陽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CCF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湖北文理學院聯合承辦,湖北省計算機學會、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單位協辦。

大 會 特 邀 報 告

金海,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CCF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IEEE Fellow,ACM終身會員,武漢網絡安全戰略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大數據技術與系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服務計算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集群與網格計算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大數據安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六、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學部委員、副主任委員。973計劃「計算系統虛擬化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雲計算安全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學家、十三五雲計算與大數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家組副組長、教育部重大專項「中國教育科研網格ChinaGrid」計劃的專家組組長、「十二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主題專家組專家、「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項目專家組成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CCF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評獎分委員會主席、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性能計算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普適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服務計算專委會常務委員/大數據專委會常務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

劉雲浩,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GIX)院長,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主編,IEEE/ACM Fellow,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5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謝濤,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講席教授,高可信軟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副主任,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CCF傑出會員。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以及其延續資助,美國NSF Faculty CAREER Award,IEEE計算機協會軟體工程技術委員會(TCSE)傑出服務獎。擔任CCF軟體工程專委會副主任,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評獎分委員會主席,CNCC 2020程序委員會主席,軟體工程旗艦國際會議ICSE 2021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軟體工程,系統軟體,軟體安全。

胡瑞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院長,二級教授,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曾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計算機學院/國家網絡安全學院院長。現任國家網絡空間安全2030重大專項計劃專家組成員,國家先進音視頻標準專家組音頻組執行主席。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研)和重大科技專項(已結題)首席專家,曾任海康威視公司第一任研究院院長、TCL公司技術顧問、美亞柏科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和華為、科大訊飛等公司長期合作。先後主持四項多媒體大數據信息處理和網絡空間自然行為與社會理解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指導研究生獲網際網路+金獎、智慧城市大賽特等獎、移動終端大賽一等獎、CCF優秀博士論文獎、ACM中國優秀博士論文和中國圖形圖像學會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近年來開展包括多媒體信息處理、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和自然行為與社會理解等技術在內的交叉學科研究,重點專注空間海量視頻編碼與信息智能處理、大數據自然行為與社會理解(可信身份/隱秘組織/複雜關係/模式行為/安全解析)的理論與方法研究,16年在美國NIST舉辦的國際視頻大數據分析領域最著名的Trecvid實例競賽中取得30項全球第一的優異成績。

熊剛,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網絡測量與行為分析、數據挖掘與人工智慧對抗、網絡取證技術等。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十三五國家前沿科技創新專項,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信息安全保障持續發展計劃等20餘項,參與973、863、中科院先導專項等多項課題。主持研發了多個重大信息安全平臺和系統,在信息安全保障基礎設施中成功應用,效果顯著,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獲評中國科學院「新時代科技報國」優秀共產黨員。在INFOCOM、CIKM、計算機學報、IWQos、ECMLPKDD、RAID、ICC、GLOBECOM等國內外重要會議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12項,參與制定標準9項。培養指導博士生、碩士生30餘人。

黃龍濤,現任阿里安全知識服務團隊負責人,研究興趣包括NLP、知識圖譜等,致力於解決網絡空間內容安全領域的內容理解與分析難題。於2010年和2015年獲得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士和博士學位,2014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目前還擔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數據新聞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業委員會委員。在ACL、AAAI、IJCAI、WWW、SIGIR等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會議及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Google Scholar累計引用900餘次,曾入選第二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

重量級嘉賓

精彩熱點論壇

持續更新

-----敬請期待-----

關注大會網站

可提前查閱

大會網址:https://conf.ccf.org.cn/ncca2020

CCF第35屆中國計算機應用大會

簡要日程

相關焦點

  • 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10月舉行聚焦「人工智慧」
    記者從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獲悉,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今年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30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企業家將與6000餘參會者共話當前熱門課題——人工智慧。 聚焦熱門話題「人工智慧」 本屆大會以「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為主題。「人工智慧一般說的是應用層面的事情,其背後的核心是計算。」
  • CCF NLPCC 2018 自然語言處理與中文計算國際會議
    ) 是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中文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年度學術會議,是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及中文計算領域的國際會議。會議旨在為來自學術界、工業界和政界的學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促進學者和研究者分享研究和應用成果及創新思維。NLPCC 將在 2018 年 8 月 26 日-30 日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致力於推動相關領域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創新與應用的發展,成為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與創新交流平臺。
  • ...2018 將於本周四開幕,15 場特邀報告重磅全公布(內附大會全議程...
    作為我國計算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學術、技術、產業交融互動的盛會,本次大會不僅有 15 位國內外計算機領域知名學者、專家及企業嘉賓蒞臨現場做特邀報告,同時還將舉辦 60 場技術論壇,預計參會人數將超過 7000 人。屆時,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將會作為獨家戰略合作媒體進行全程跟蹤報導。
  • 大會發言人、主旨報告人、特邀報告人簡介一覽——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歡迎您!
    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5項。多項研究成果在海洋裝備等實際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中國材料學會材料基因組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行業核電廠老化與壽命管理工作組副組長、核能材料產業發展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十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中國地質代表團出席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
    &nbsp&nbsp&nbsp&nbsp第35屆國際地質大會近日在南非召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帶隊,來自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有關地勘單位和地質院校等機構的中國地質代表團400餘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 清華大學承辦第16屆國際傳熱大會
    清華大學承辦第16屆國際傳熱大會航院教授張興當選國際傳熱大會常務理事會主席清華新聞網8月22日電 8月10-15日,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第16屆國際傳熱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這是該大會成立67年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
  • 科學網—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在京開幕
    本報北京8月20日訊(見習記者邱銳)今天,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ICTAM2012)在京舉行開幕式
  • 關注科技,關注首屆國際理論計算機聯合大會!
    為了促進我國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首屆國際理論計算機聯合大會(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IJTCS)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計劃於2020年8月17日-21日在線上舉行!
  • 貴州省生態學會圓滿承辦第十九屆中國生態學大會分會場活動
    近日,由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承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生態學大會」在線上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生態科學新使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貴州省生態學會受邀承辦第21分會場活動,主題為:「喀斯特山地生態:過程與修復」,會議就喀斯特山地水文、土壤、生態氣象、植被類型和小生境微生物等領域作相關學術報告。
  • 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在京召開
    8月20日上午,為期5天的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簡稱ICTAM2012)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這也是這項有「力學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學術盛會近百年來首次落戶中國。
  • IJCAI 2019 新增特邀講者: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主席兼 CEO 北野宏...
    今年,萬眾矚目的 IJCAI 也將如約而至,將於 8 月 10 日至 16 日在中國澳門隆重召開。特邀報告(Invited Talks)作為 IJCAI 最受關注的環節之一,隨著會議的臨近,特邀講者名單也在相繼公布中。
  • 「第5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暨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臺北...
    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主席張陽德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講話「第5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暨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2013年臺北海峽兩岸內鏡微創醫學高峰會議」,於12月13日至16日在臺北舉行。「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榮譽主席」、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致賀本屆大會在臺灣隆重召開,並希望籍由此項盛事,強化醫療體系聯結,創新醫學科技研發,增進診治醫療效果,體現國際合作交流,共同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貢獻心力。敬祝活動圓滿成功,諸位平安愉快。「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榮譽指導」、臺灣當局領導人吳敦義先生致賀此次盛會。
  • 第20屆中國遙感大會閉幕
    南方日報訊 為期3天的第20屆中國遙感大會於8月12日在深圳閉幕。在閉幕式上,大會頒發了「世景杯」影像藝術獎、「吉威時代杯」優秀論文獎、「航天宏圖杯」青年遙感辯論會團隊和個人獎。此次被評為優秀論文的文章將收錄到《遙感學報》或SPIE論文集(EI檢索)中。
  • 銀河麒麟生態點亮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
    2020中國計算機教育大會(CECC2020)近日在廈門舉行,麒麟軟體攜最新作業系統產品及校企合作方案亮相此次盛會,並被授予「特色化軟體教育技術創新基地」。大會特邀到了9位中國院士帶來了他們對計算機教育的前沿觀點。來自全國計算機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界的100多名領導和專家,3000餘名高校師生及企業高層齊聚一趟,共話計算機教育的「新變局、新技術、新機遇」。圖靈獎得主:計算機人才建設,本科教育和校企協同很重要
  • 專家齊聚共話第三代人工智慧演進路徑丨CNCC大會論壇
    除此之外還有:14個特邀報告、3場大會論壇、百餘場技術論壇、CNCC三場大會論壇講者陣容十分強大,其中《第三代人工智慧的演進路徑:「統計」還是「類腦」?》近年來,張鈸院士帶領的團隊在深度學習和大規模概率建模及其在視覺信息處理的應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高質量論文數十篇。於2015年獲得CCF終身成就獎。
  • 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鄢光哲)第十七屆國際免疫學大會10月20日在北京召開。國際免疫學學術大會(ICI)是國際免疫學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IUIS)的官方大會,每3年召開一屆。
  • 第十四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兩千人共享盛會,綻放青島!
    2018年10月20日,主題為「HPC+一切皆可計算」第十四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HPC China2018)在青島勝利閉幕!大會特邀中國科學院陳國良院士、吳立新院士,中國工程院陳左寧院士、王恩東院士,齊魯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王英龍研究員,CCF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主任孫凝暉研究員出席大會。
  • 強度所王彬文受邀參加中國力學大會並做特邀報告
    本次大會歷時3天,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導,由中國力學學會與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王彬文研究員受邀參加大會並在固體力學分會場做特邀報告。本次大會專家雲集、盛況空前,DetlefLohse、杜善義、方岱寧、包為民、馮雪、郭萬林、曲紹興等國內外專家學者作大會特邀報告。
  • CNCC首批KN講者: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做特邀報告
    首批特邀講者官宣確認,圖靈獎得主、院士、名企專家將在CNCC2020做特邀報告。CNCC2020首批特邀報告講者確認,其中包括:ACM圖靈獎獲得者John Hennessy、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明,
  • 第六屆全國雷射雷達大會召開
    11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全國雷射雷達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中國國家委員會(CNISDE)主辦,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首都師範大學共同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主席、大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郭華東參加開幕式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