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宇宙的憂懼:讀《索拉裡斯星》

2020-11-30 鳳凰網

《索拉裡斯星》

[波蘭] 斯塔尼斯瓦夫·萊姆

趙剛 譯

花城出版社,2014年4月

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是,如果人死了什麼都沒有,那人活著其實也等於一無所有。因為你的每一個當下都正在飛逝成為過去,成為死掉的時光,成為什麼都沒有。這也正是曹雪芹所說的「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但對於某些更為執拗的人來說,事情似乎總是沒個完,他們相信,人死後總還有些什麼,永遠都不會消失。但丁就堅信在地球的某個位置人會一路墜下,穿過地心,最後從另一個口子出來,升到炫目的永恆光玫瑰之中,在那裡,死去的愛人貝雅特裡齊將與他重逢,並永遠在一起。

這種與愛人靈魂在永恆中重逢的強烈願望,事實上有著一種物理學上的基本依據。如果萬事萬物都並非憑空而來,那一切總有所來源。而時間這消滅一切的流逝也必然來自那根源,因此,在那根源中所有的消逝都將被歸還。對於但丁,貝雅特裡齊的靈魂復活和永恆重逢是一件必然的真實事件。而對於更刻板地執著於現代物理學規律的波蘭作家斯塔尼斯瓦夫·萊姆而言,死去的愛人若要再現,則與模擬和複製聯繫了起來。

小說《索拉裡斯星》中,最核心的動機和故事線索,便是喪妻的太空人凱爾文來到索拉裡斯星,從而遇到了復活的妻子哈瑞。因為萊姆推測和設定了一種星球級智慧體,簡而言之,如果整個星球就是一個智慧體,一個變動不居的大腦,這個星球規模的智力體便能將任何所想直接呈現為現實中的事實。而這顆敏感的星球大腦甚至能像接受電波一樣接受到人類的意識活動,因此,當一個懷著喪妻之痛的凱爾文來到目的地,他面前這片被不斷洶湧變形的大洋覆蓋的星球,就對他的意識做出了反應。

在他的空間站中,亡妻再次出現了。對此故事段落,我們可以作出種種不同的解讀。面對一個與生前的妻子一模一樣的女人,但又深信她並非原來那個愛人,而是某種蛋白質生物的模擬物,凱爾文所遭遇的不單是一個如何對待這個被索拉裡斯星複製空降給他的「妻子」的困境,更多的是如何面對那個已經失去但依然在他心中的妻子,如何面對自己的情慾和愛情的問題。愛撫面前這個與妻子一模一樣的女人,是在追憶愛撫妻子,還是在背叛遺忘妻子?愛撫這個模擬愛人時,凱爾文自己是忠於了自己原先的感情,還是從原先那個自己中脫離和分裂了出來,開始了另一段全新的感情?能把面前這個與亡妻一模一樣的女人,當做一個全新遭遇的戀人來開始一場全新的戀情嗎?

尤其當這個「女人」也有著女人對男人的依戀和依賴,不斷要和凱爾文同進同出,不能忍受與他分離之時。事實上,索拉裡斯星球大腦,那片腦海般潮湧的大洋感知到了他心目中的那個亡妻所有的感知和情緒,甚至模擬出了她對凱爾文的某些怨恨。

面對這種徹底無法解開的困境,凱爾文採取了一個最直接了當的解決方式,將模擬妻子騙進小型火箭,然後轟然發射了之。但這個解決方案似乎也不像看起來那麼乾淨。第一,凱爾文的空間站同事旋即告訴他,這個「女人」一定會死在發射器裡。第二,既然被排除出去的「女人」是來自索拉裡斯星的模擬,那麼她也就絕不是唯一的。於是,凱爾文很快就看到第二個復活出現的亡妻。這第二個復活者甚至有了更多凱爾文亡妻的記憶,甚至有了被凱爾文騙入火箭拋離的記憶。於是,凱爾文的罪責一層層堆疊起來,如那被殺死的「女人」的血,令他感到窒息。包括他自己對於亡妻生前所有的傷害,也不斷浮現出來。於是,一個女人開始變成一個宇宙,全面地吞沒他。

事實上,這段複述絕非簡單的複述,而是幾乎改編了萊姆小說整個節奏,讓它變成了一個更為直接而緊張的故事。萊姆本人在凱爾文的故事之外,還花費了大量筆墨鋪墊描述索拉裡斯星空間中另兩個太空人的精神不正常情況,已經連篇累牘地描述人類所謂的對索拉裡斯星的研究,即所謂的索拉裡斯學者和索拉裡斯學,所謂的偽經和老擬態群等。整個星球成了大腦,一個最簡單的創意,卻被大量學究式的筆墨兜著圈子鋪敘,以及反覆出現的對於索拉裡斯海波瀾變幻的描寫所拖延得相對弱化和平淡了。相對於主人公與復活之後的亡妻的緊張對峙,以及那種永遠都能模擬復活的宇宙海洋,其實萊姆編造的索拉裡斯學者這些章節都顯得沉悶而累贅,甚至是迷戀於學術辭藻,而削弱了主幹。事實上,在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改編拍攝《索拉裡斯星》時,便將其來了個腰斬,所有那些學究式描述和索拉裡斯海的動態描述都被刪去,直截了當便是一片荒涼寂靜的宇宙空間中亡妻再現。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對於人類和宇宙問題的獨創思想和貢獻所在。

萊姆的另一部短篇小說集《完美的真空》也依然延續了《索拉裡斯星》的一半嘮叨廢話一半驚若遊龍。給從來都不存在的書寫書評,以此來把自己從無數的場景搭建和細節營造的苦役中解脫出來,直接將故事動機迅速拋出,這種討巧的虛構技法其實早在萊姆之前就有人玩過,而且純熟圓滑遠遠超過萊姆,那個人就是博爾赫斯(《赫伯特·奎因的作品分析》等都寫於1940年代,而《完美的真空》寫於1970年代)。但是與博爾赫斯魔術般翻轉出的奇思妙想不同,萊姆更多的則是將某些社會性現象往一個極端推導,演示一番最後的那個圖景。比如 《千兆網絡》、《性爆炸》、《人精有限公司》等。

要隆重推薦的是這部短篇集中最精彩的一篇,《宇宙創始新論》 。在這裡能看到近年來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升到歐美同等水準的扛鼎之作《三體》邏輯框架的原型,無論劉慈欣本人是否承認(事實上,在一次訪談中,劉曾經提到過萊姆和這部短篇集)。這個短篇的閱讀也可以從中間三分之一處開始,起初的那些關於評價的評價和關於作者的作者的絮叨和繞圈子無關宏旨。但當萊姆真正的思想實驗開始時,我們對自身生命所在宇宙的平靜和安全感便會怦然破碎。

我們這個安全靜謐的宇宙如一面鏡子般被打破,其理由非常簡單。如果宇宙有上百億年的歷史,上百億星系的規模,像地球這樣條件的行星必然大量存在,也必然有大量文明存在。但為何人類對於宇宙的觀察包括監聽卻收不到任何有文明特性的聲音痕跡。似乎那些文明都在宇宙中玩一個絕對靜默的躲貓貓遊戲。而對於文明的自我躲藏,更引出了宇宙自然規律本身是不是自然的這一根本性問題,因為最好的安全措施便是改變宇宙規律,徹底封鎖其他文明抵達或觀察自己的途徑。事實上,對於宇宙大面積黑暗中隱藏的文明及其威脅,絕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幻話題,霍金就曾經警告人類,不要向宇宙投放過多地球文明的信息。這一宇宙社會學思路,讓人類所存活依賴的整個世界背景來了個顛倒。原本最終得到拯救與愛,得以永恆重逢的天堂,成了一個被神力暴力扭曲的冰冷空間。或許,這也是20世紀的宇宙與但丁世紀的宇宙截然不同之處吧。

相關焦點

  • 索拉裡斯星驚魂記
    索拉裡斯星驚魂記時間旅行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那麼它們在哪呢?」  從著名的費米悖論到麥克·哈特悖論,人類對外星文明的探索和思考從來未曾停下腳步,但浩瀚的宇宙卻始終報之以絕對沉默,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從未得到充分的證據支持。科學和理性所陷入的困頓泥沼,恰恰是文學想像解鞍馳騁的草原。
  • 《索拉裡斯星》——純玩理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故事開始於心理學家凱爾文登陸索拉裡斯星太空站。人類研究索拉裡斯星已經多年,卻毫無進展,索拉裡斯星被膠狀態的「大洋」覆蓋,通過對「大洋」的多年研究發現,也許「大洋」是一個有生命智慧的高等生物。無法解釋的事件頻頻在這個「大洋」中發生,人類不得其解一籌莫展,漸漸擱淺對索拉裡斯星的研究。凱爾文登陸索拉裡斯星後,發現太空站凌亂破敗、僅存的兩名科學家行蹤神秘,處處瀰漫著詭異窒息的氣息。一覺醒來後,凱爾文的亡妻突然出現,原來太空站的其餘兩名科學家都有其「客人」來臨。
  • 世界科幻巨著《索拉裡斯星》上集,對宇宙生命的另一種解讀
    《索拉裡斯星》原著:斯塔尼斯拉夫.萊姆。
  • 索拉裡斯星
    (複製粘貼)本書是史蒂芬•金以霍奇斯為主角創作的偵探小說三部曲的第二部,可作為單獨的故事來讀。幾年前求職大會上發生的「梅賽德斯」慘案中,小男孩彼得的父親身受重傷,母親也因為經濟衰退而收入減少,這個小家庭一度到了入不敷出、生活難以為繼的地步。就在這時,彼得一家開始得到神秘人的資助,每個月都會收到幾百美金,直到他們渡過難關。另一方面,著名作家羅思坦被竊案於三十年後重新浮出水面。
  • 索拉裡斯星: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喬治克魯尼主演的科幻懸疑片
    《索拉裡斯星》是一部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喬治·克魯尼主演的一部科幻懸疑電影。講述的是索拉裡斯星球上作為唯一居民——「海洋」通過喚醒人們潛意識中的恐怖回憶來和人類作戰的故事。我們只是不知道,這部影片是索拉裡斯星在解讀男主角的心路歷程,還是按照時間順序,在影片結尾處男主角被索拉裡斯星所吞沒。不過這些細節,可能沒有男主角所感受到的那份救贖感重要吧。本片當然仍是十分索德伯格式的,我認為可以算作他生涯中的上乘之作了。敘事、節奏、剪輯、配樂、構圖無不精雕細琢而遊刃有餘,配合起來,十分引人入勝,而且美學效果獨特,令人身心愉悅。
  • 人造黑洞——可能是打開通往平行宇宙的入口
    黑洞是根據理論和觀察推測的一種密度巨大的天體,通常存在於宇宙各星系中。目前黑洞到底是什麼,我們都不得而知,可是科學家聲稱已經造出了黑洞,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威廉·昂魯教授提出:聲波在流體中的表現與光在黑洞中的表現非常相似,如果使流體的速度超過聲速,那麼就可以在該流體中建立一個聲音現象的「人造黑洞」。隨著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發明,物理學家認為這些加速器很可能產生類似黑洞的高密度物質,「人造黑洞」甚至可能威脅地球安全。
  • 招募 | 熱愛表演的你,歡迎光臨索拉裡斯星!
    如果你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出發了——歡迎光臨,孔德罡的索拉裡斯星。南國劇社劇目總監,編劇,導演,製作人,南京大學文藝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講師。《飛向索拉裡斯》偵探,《戈多小姐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愛斯特拉岡,《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
  • 龍珠中人造人篇章一共有多少個平行宇宙,每個宇宙究竟是什麼劇情
    艾紀766年人造人17,18號出現,他們殺死了格羅博士,以屠殺為樂,在與Z戰士的戰鬥中殺死了包括短笛在內的所有戰士。僅有未參戰的悟飯沒有犧牲,十餘年間悟飯一邊指導特蘭克斯一遍一人造人展開拉鋸戰,艾紀778年,一次戰鬥中悟飯不敵人造人,犧牲!艾紀785年,特蘭克斯為了改變歷史,決定回去艾紀763年,找悟空幫忙。
  • 宇宙到底是什麼?太陽系邊緣發現保護罩!難道太陽系真的是人造的
    說起宇宙,那是有太多的話題與未解之謎!從古至今,我們人類一直在探索,宇宙到底是什麼?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出一個全面的答案!19世紀,奧匈帝國的偉大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在他的日記裡寫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話語,比如說,人類就是一個精妙的儀器,無時無刻的接收著來自於宇宙深處的文明信號,他還說,太陽系是人造的,在太陽系的邊緣一定有防護罩的存在!當然,這些奇怪的日記,在當時人們看來,這就是一些笑話!但是後來幾十年過去了,特斯拉日記之中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話語卻變成了一個個的現實!
  •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大多數人第1次接觸宏觀世界應該是初中的化學當中,世界的頂級科學家為了更好地了解微觀宇宙,他們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做CERN叫做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宇宙大爆炸這一研究小組聯合了22個成員國共同參與,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通過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世界的物質以及宇宙的組成。 那麼用眼睛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和人類無法觀測的宇宙,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 荒謬的太陽系皮殼理論:月球是人造、宇宙是投影!
    由此,他們提出,我們的太陽系的外圍有一個皮殼,原來是被外星人封閉起來了,我們看到的星空都是假象而已,月球也是人造的。   真是可笑!不要說他們這點小小的問題,在強大的科學成果面前,只不過是螢火蟲與太陽的較量,就是這幾個微不足道的所謂「證據」,也實在不值一駁。且看我來扒皮!
  • 人造黑洞揭示外星人真面目 人造黑洞能毀滅地(圖文)
    [導讀]人造黑洞揭示外星人真面目,人造黑洞威力巨大能毀滅地球!國外媒體稱,俄羅斯科學家曾經預言地球將會出現能量巨大的人造黑洞。
  • 從「讀心頭盔」到「人造肌肉」 西媒盤點未來十大軍事技術進步
    武器庫 西班牙《趣味》月刊11月號發表了題為《最前沿的十大軍事技術進步》的文章,西媒文章盤點了十種最前沿的軍事技術進步,包含了「讀心頭盔」、「人造肌肉」等。受這些動物偽裝機制的啟發,梁和同事們研發出能在紅外波段下實時(光學)隱身的新型人造薄膜材料。無人機革命如果我們抬頭望向天空,會發現近年來最大的科技創新之一就是無人機。在軍事領域使用的無人機機群已經相當具規模。
  • 《寶可夢劍盾》人造細胞卵特點分析 人造細胞卵怎麼配招
    導 讀 寶可夢劍盾中的人造細胞卵是一隻特攻很高的寶可夢,喜歡這個類型寶可夢的話可以嘗試培養一下。
  • 《精靈寶可夢劍盾》人造細胞卵怎麼配招 人造細胞卵配招攻略
    導 讀 精靈寶可夢劍盾人造細胞卵該怎麼配招呢,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吧!
  • 目前地球上,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說火箭、宇宙飛船的都錯了
    大家都很好奇,就是到目前地球上,最快的人造物體是什麼?別人拿著問題來問我,我也覺得是地球上的宇宙飛船火箭,超音速飛船等等……但是真實的答案卻不是這樣,說火箭、宇宙飛船的都錯了。事實正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一個下「水道井蓋」,是至今為止速度最快的一個人造物體,說起這個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下水道井蓋。還得從1957年的一個事情說起,在1957年的時候,由於科技人員的計算錯誤死了,出現了一個突破206倍音速,飛上太空的水道井蓋,至今為止它都是地球上飛行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
  • 人造黑洞誕生在中國為何嚇壞美日
    我們之前說過在宇宙中黑洞吞噬萬物,甚至包括光,它身處宇宙最幽暗的地方,沒有人能直接觀測到它,而靠近它的任何物質,都會被無情地拖曳到它的深淵裡,小行星、星塵、光波、時間無一例外。面對關於「人造黑洞」的各式各樣的議論,程強認為,「成果公布以後,被許多國際媒體轉載和評論,確實也大大出乎我們意料。從我們個人角度而言,只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工作。不過雖然名為「黑洞」,但是和真正存在於宇宙中的黑洞還是有大差別的,這種差別並不僅僅體現在質量的大小上,而且兩種「黑洞」的原理其實並不一樣。
  • 日本「人造流星」衛星今日發射:明年迎首場人造流星雨
    去年1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展示了一種可製造「流星雨」的超小型衛星。東京時間18日9時50分(北京時間今天8時50分),在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包括該衛星在內的7顆衛星跟隨艾普斯龍4號固體燃料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隨後全部進入相應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