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裡斯星》——純玩理念的非主流硬科幻

2020-12-04 三千影相

1.硬核科幻

和朋友聊起科幻電影,朋友說中國科幻由《流浪地球》建立,被《上海堡壘》弄垮。

我覺得不能這麼說,中國科幻根本還沒建立,《上海堡壘》和《流浪地球》本質上其實並無不同,都是垃圾。如果非要比較不同,可能只是幹垃圾和溼垃圾的區別。

但仍然是垃圾。

朋友說,中國科幻技術條件的局限,和好萊塢相比差距是難免的。

這個我承認,我只是覺得中國人在拍攝科幻電影的方向上面錯了,不應該盲目追求宏大敘事和特效奇觀,而應該揚長避短,玩硬科幻。

朋友問什麼是硬科幻?

我所定義的硬科幻就是硬核科幻,不靠視覺特效取勝,純粹玩理念,用對白推動情節、用留白激發想像,將科幻感展現。

不動聲色中令觀眾一臉懵逼。

中國人的想像力是無與倫比的,無論《山海經》、《鏡花緣》、《子不語》這類神話故事,還是《莊子》、《六祖壇經》、《奇門遁甲》這類空靈術數,怪力亂神天馬行空。如果拍攝硬科幻,就該研究這些著作,玩理念或者說意境,絕對非同凡響。

2.索拉裡斯

這部拍攝於1972年的的科幻電影,我認為是科幻中的科幻、硬科幻中的硬科幻。

正如前文所言,這部影片幾乎沒有用特效畫面,僅僅通過談話、新聞書籍資料及高超的拍攝技法,就將索拉裡斯星這個神秘的星球構架而出、異域的神秘感以及深邃的哲學主題呈現。(PS: 2002年索德伯格也翻拍過一部,不怎麼樣。)

原著由波蘭作家萊姆創作於1960年。

巧的是在戴錦華老師推薦這部電影不久後,X博士在其公眾號、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都不約而同的推薦原著小說。我看了原著小說後看得電影,塔可夫斯基拍攝得很遵從原著,他將小說中哲學性、精神性的事物與理念,用鏡頭得以完美呈現。

故事開始於心理學家凱爾文登陸索拉裡斯星太空站。

人類研究索拉裡斯星已經多年,卻毫無進展,索拉裡斯星被膠狀態的「大洋」覆蓋,通過對「大洋」的多年研究發現,也許「大洋」是一個有生命智慧的高等生物。

無法解釋的事件頻頻在這個「大洋」中發生,人類不得其解一籌莫展,漸漸擱淺對索拉裡斯星的研究。

凱爾文登陸索拉裡斯星後,發現太空站凌亂破敗、僅存的兩名科學家行蹤神秘,處處瀰漫著詭異窒息的氣息。

一覺醒來後,凱爾文的亡妻突然出現,原來太空站的其餘兩名科學家都有其「客人」來臨。他突然明白一切並非是幻覺,原來「大洋」可以進入人類的大腦,探索人類記憶深處最隱秘的事物,無關善惡道德地將其實體化,通過這一方式與人類「溝通」。

在大洋面前,任何人都無秘密可言,記憶深淵裡面的所有的想像、恐懼、欲望、悔恨都將以具象化,出現在你面前,無法擺脫。

3.認知邊界

啟蒙主義及人類中心主義認為這個宇宙的事物只分為已經認知的和未知的,而未知的就是未來必將被認知的。這也就否定了人類認知之外事物的存在。而記憶深處的重現,令凱爾文等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人類認知的疆界。

正如在片中對人類自身的思考:「我們真的想徵服宇宙麼?我們真的想認知宇宙麼?不是,我們不過是想把地球的邊緣推到宇宙的盡頭。」——人類並不是在尋找地外生命,人類只是基於已有的認知,去尋找地外另一個「自己」。

這是人類中心主義的自大,也是人類認知的局限,更是一種對「自我」無意識的囚禁。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人類思維的局限性與邊界性註定了思維的疆域,這種「邊界性」,簡單可以用大腦的容量或者說頭蓋骨的隔絕去理解。你所思索、發生、判斷、論證、創造的事物都僅限於「顱內」,而這個「頭顱」在世界與宇宙面前是如此渺小。

而在佛教語系中,「不可思議」即表達了這一觀點,「不可思議」一詞出自《維摩詰經》,簡單來解釋就是你別想了,因為你想也想不明白。

因五蘊薰心、五色蒙眼,肉身皮囊的裹挾與限制,人永遠無法看到世界的真相。

他人是否是天堂未知,但自我一定是地獄。

作為科幻電影裡的一個重要分支——科幻歌劇,《飛向太空》並沒有其類型應有的奇觀,但卻比任何一部太空電影都具有科幻感,塔可夫斯基用其天才性的拍攝手法與理念將太空感得以呈現,這種充滿神秘、未知、陌生、危機的氛圍與敘事的營造,正是前文所說的「硬科幻」的靈魂所在。

最後將我推薦朋友的硬科幻影片羅列如下:

硬核片單

《十二猴子》(特瑞吉列姆)

《K星駭客》(伊恩索芙特雷)

《飛向太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移魂都市》(壓力克斯普羅亞斯)

《異次元駭客》(約瑟夫魯斯納克)

《2001太空漫遊》(斯坦利庫布裡克)

《彗星來的那一夜》(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理察沙因克曼)

相關焦點

  • 索拉裡斯星: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喬治克魯尼主演的科幻懸疑片
    《索拉裡斯星》是一部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喬治·克魯尼主演的一部科幻懸疑電影。講述的是索拉裡斯星球上作為唯一居民——「海洋」通過喚醒人們潛意識中的恐怖回憶來和人類作戰的故事。我們只是不知道,這部影片是索拉裡斯星在解讀男主角的心路歷程,還是按照時間順序,在影片結尾處男主角被索拉裡斯星所吞沒。不過這些細節,可能沒有男主角所感受到的那份救贖感重要吧。本片當然仍是十分索德伯格式的,我認為可以算作他生涯中的上乘之作了。敘事、節奏、剪輯、配樂、構圖無不精雕細琢而遊刃有餘,配合起來,十分引人入勝,而且美學效果獨特,令人身心愉悅。
  • 索拉裡斯星驚魂記
    索拉裡斯星驚魂記時間旅行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那麼它們在哪呢?」  從著名的費米悖論到麥克·哈特悖論,人類對外星文明的探索和思考從來未曾停下腳步,但浩瀚的宇宙卻始終報之以絕對沉默,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設從未得到充分的證據支持。科學和理性所陷入的困頓泥沼,恰恰是文學想像解鞍馳騁的草原。
  • 人造宇宙的憂懼:讀《索拉裡斯星》
    小說《索拉裡斯星》中,最核心的動機和故事線索,便是喪妻的太空人凱爾文來到索拉裡斯星,從而遇到了復活的妻子哈瑞。因為萊姆推測和設定了一種星球級智慧體,簡而言之,如果整個星球就是一個智慧體,一個變動不居的大腦,這個星球規模的智力體便能將任何所想直接呈現為現實中的事實。
  • 最反科幻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
    在《飛向太空》面前,一切科幻灰飛煙滅提到科幻,腦子立馬出現了兩部電影,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導演的《飛向太空》,都是大師之作,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想到這兩部,一美一蘇,相似而又不同。
  • 世界科幻巨著《索拉裡斯星》上集,對宇宙生命的另一種解讀
    《索拉裡斯星》原著:斯塔尼斯拉夫.萊姆。
  • 索拉裡斯星
    作品主人公既像壞人,又像好人;既像小人,又像一個飽經滄桑、逆來順受的人;既像英雄,又像「非英雄」,又什麼都不像。……「地下室人」被認為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的典型」,但是又有人認為, 「地下室人」是俄國的哈姆雷特,是「多餘人」的當代變形。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他那個時代的「真理的探求者」。
  • 新知丨4分鐘,35部經典科幻電影
    4分鐘,35部超經典科幻電影】這段視頻由35部經典科幻電影片段剪輯而成,背景聲音是《星際穿越》中出現的著名詩歌: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個良夜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由安東尼·霍普金斯朗讀。熱愛太空和科幻的你一定不要錯過。來看看,有你喜歡的電影嗎?
  • 同樣是「硬」科幻,《流浪地球》比《星際穿越》差多少?
    說到「硬」科幻電影,在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後,中國影迷終於可以挺起腰杆了,而這部影片也憑藉46.6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為了國內電影史上的票房季軍。這部承載在中國幾代電影人的大片,是一部貨真價實的科幻電影。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
  • 《第九區》: 非主流科幻片
    第九區是一部打著科幻片旗號的非主流科幻片。晃動的紀錄片式的鏡頭,各傳媒巨頭的直播,在如廢墟般一樣的貧民窟——「第九區」,隔離著從外星飛船來到地球的外星生物——被稱作「大蝦」的外星人,他們外形醜陋、骯髒不堪,以腐肉、垃圾為食物。
  • 看科幻,必須知道的8個詞!
    文/賀培峰什麼都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科幻大片和小說更是如此。有些人看完之後,嗯,特效不錯!有些人看完之後,嗯,這部「蒸汽朋克」片子不錯!在科幻界,知道這8個詞,馬上逼格!1硬科幻這個詞在科幻界比較常用,屬入門級詞彙,核心意思就是比較科學,幻想情節有嚴格的技術推演。當你看電影或小說時,發現有一些大量你不認識的物理、天文詞彙時,一般就可以叫硬科幻了。大家熟悉的《三體》,裡面有複雜的推導和計算。
  • 《索拉裡斯》,科幻故事表象下探討的卻是靈魂的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萊姆是一位天才型作家,他曾廣受讚譽,甚至被公認為「如果科幻界作家要入選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位便應給萊姆」,小說《索拉裡斯》具有良好的哲學思辨基礎,但受到長期思想壓抑的塔科夫斯基絕不會循規蹈矩地改編,電影中所有的元素都是他對於整個世界的思考,《索拉裡斯》也成為塔可夫斯基七部作品中唯一一部被冠以「科幻電影」的作品。
  • 娛樂「知乎」丨科幻電影的「硬」和「軟」
    有了「硬科幻電影」,那麼,是否還有「軟科幻電影」麼?別急,接下來就為大家答疑解惑——距離我們最近的「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11月12日起在內地上映的《星際穿越》帶動起來的熱潮,直到現在都還未消散。
  • 娛樂「知乎」|科幻電影的「軟」和「硬」排行榜
    有了「硬科幻電影」,那麼,是否還有「軟科幻電影」麼?別急,接下來就為大家答疑解惑——  距離我們最近的「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11月12日起在內地上映的《星際穿越》帶動起來的熱潮,直到現在都還未消散。
  • 電影分享 | 流浪地球 國產科幻劃時代之作! 1080P藍光杜比音效
    -By豆瓣用戶:褻瀆電影華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小兵扛大旗的主流價值觀人設,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故事鋪排+情節張力+情緒渲染+鏡頭調度非常嫻熟,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雖然有瑕疵但整體非常流暢,後30分鐘更攥著手看,幾處情節令人淚目,片尾BGM燃爆。
  • 招募 | 熱愛表演的你,歡迎光臨索拉裡斯星!
    這幾年,孔德罡帶領南國劇社將《紅樓夢》轉換成當代2017年發生的故事搬上舞臺,以當代故事重排續寫永恆女性宿命;他們藉助黃金時代的浪漫科幻精神探索人類生命和情感的極限,在那裡,璀璨的理性與愛共同《超越星辰》;▲「2019·南京戲劇節」青年單元《超越星辰》合影重新製作的《戈多小姐的孤獨之心俱樂部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流浪地球》避開了劉慈欣原著中那些容易冒犯普通觀眾的冷酷理性,這讓電影看上去更加樂觀,更加穩妥,同時更套路化,成為一部非劉慈欣書粉、非科幻迷都能更輕鬆接受的娛樂大片。一方面,它所呈現的恢弘的視覺奇觀令人震撼,另一方面,人物塑造扁平化、功能化、臺詞生硬、剪輯失控、表演水準等問題導致不少觀眾難以代入劇情。
  • 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第一本:《深空之下》 作者:最終永恆書評:這是一本很嚴謹的科幻文,地球被外星飛船的燃料倉炸了,倖存人類坐著從月球背面翻出來的一架比金剛狼爪子還硬的外星古董飛船,靠丟核彈爆炸的衝擊力當作動力
  • 科幻迷不容錯過的硬科幻電影,你看過哪些?
    這是許多科幻迷心中最佳電影之一影片比較老,是學多科幻迷心中的最經典科幻片之一。7.《超時空接觸》 上映:1997年你還看過哪些值得一看的硬科幻電影呢?歡迎留下評論。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但是,《瘋狂的外星人》顯然不是硬科幻電影,儘管影片的背景音樂多處致敬了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作為書迷+硬科幻影迷,非常期待有朝一日,《鄉村教師》可以被改編為硬科幻電影。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