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坦絲帶,由詹姆斯克萊克麥克斯韋於1861年拍攝。被認為是第一張彩色攝影圖像,三色法也是最早由麥克斯韋於1855年首次提出的。麥克斯韋讓攝影師託馬斯·薩頓(ThomasSutton)用不同的濾色片(紅色、綠色或藍紫色)在鏡頭上拍了三次格子絲帶。這三張照片被製作出來,印在玻璃上,然後用三臺不同的投影儀投射到屏幕上,每個投影儀上都裝有相同的濾色鏡。當三幅圖像疊加在屏幕上時,就形成了一幅全彩色圖像.麥克斯韋的三色方法幾乎是所有彩色攝影形式的基礎,無論是基於膠片的,模擬視頻,還是數字的。這三張攝影底片現在在愛丁堡印度街14號的一個小博物館裡,麥克斯韋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三色法是幾乎所有實際顏色過程的基礎,無論是化學的還是電子的,這是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萊克·麥克斯韋(JamesClerkMaxwell)在1855年的一篇關於色彩視覺的論文中首次提出的。這是基於Young-Helmholtz理論,正常人的眼睛看到顏色,因為它的內部表面覆蓋著數以百萬計的混合的三種類型的錐細胞:理論上,一種對我們稱為「紅色」的光譜結束最敏感,另一種對中間或「綠色」區域更敏感,第三種是受到「藍色」最強烈刺激的。命名的顏色在可見光的連續光譜上有些任意的劃分,而且這個理論並不是對錐靈敏度的完全準確的描述。但是,對這三種顏色的簡單描述與眼睛所經歷的感覺十分吻合,即當使用這三種顏色時,三種錐型都受到充分和不平等的刺激,從而形成各種中間波長的光的錯覺。在他對色覺的研究中,麥克斯韋通過使用一個可以改變比例的旋轉盤,表明任何可見色調或灰色色調都可以通過混合三種純粹的淺色--紅色、綠色和藍色--在特定的光照條件下刺激這三種細胞達到相同的程度來實現。為了強調每一種細胞本身並沒有真正看到顏色,只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刺激,他用黑白照片作了類比:如果三張相同場景的無色照片是通過紅、綠、藍三種濾鏡拍攝的,由它們製成的透明(「幻燈片」)通過相同的濾鏡投射出來併疊加在屏幕上,其結果將不僅再現紅色、綠色和藍色,而且再現原來場景中的所有顏色。
根據麥克斯韋的處方製作的第一張彩色照片是由託馬斯·薩頓於1861年拍攝的一套三種單色「分色」的照片,用於演示麥克斯韋的一個關於顏色的講座,在那裡用三重投影法進行彩色顯示。試驗對象是一個緞帶製成的蝴蝶結,有各種顏色的條紋,顯然包括紅色和綠色。在這次關於物理和生理學而不是攝影的演講中,麥克斯韋評論了結果的不足,以及需要一種對紅光和綠光更敏感的攝影材料。一個世紀後,歷史學家對任何紅色的複製都感到困惑,因為薩頓所使用的攝影過程對紅光完全不敏感,對綠色只略微敏感。1961年,研究人員發現,許多紅色染料也反射紫外線,恰巧是薩頓的紅色濾光器發出的,推測這三幅圖像可能是由紫外線、藍綠色和藍色波長所致,而不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所致。通過混合不同比例的彩色燈光(通常是紅色、綠色和藍色)來創造顏色是顏色複製的附加方法。液晶顯示、LED顯示、等離子顯示和顯像管彩色視頻顯示均採用這種方法。如果用一個足夠強的放大鏡來檢查這些顯示器,就會發現每個像素實際上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子像素組成的,它們在正常的觀察距離內混合在一起,再現了廣泛的顏色以及白色和灰色的陰影。這也被稱為RGB顏色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