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納米材料在超濾膜中的合理應用

2020-12-03 玄月緋離

超濾是以壓力為驅動力,過濾精度介於微濾和納濾之間的一種膜分離過程。超濾膜的膜通量、抗汙染性能及使用壽命與膜材質有密切關係。為了增加超濾膜的性能,對膜材料進行有機-無機改性是常用的方法,改性後的膜兼具有機和無機膜的優良特徵,其物化穩定性、抗汙染能力、分離特性和滲透性及膜孔結構完善程度均大大提高。近年來,無機納米材料的快速發展為膜材料的開發與設計開闢了新的方向。無機納米材料,如二氧化鈦( TiO2) 、氧化鋁( Al2O3) 、二氧化矽( SiO2) 和碳納米管( CNT) 等,由於其性能穩定且易於製備,促進了納米複合膜的發展。無機納米材料與膜基質結合後,較大的表面積和孔隙通道,增加了膜的親水性,同時全面有效地提高膜整體的分離效率。

綜述了近年來無機納米材料在超濾膜方面的最新進展和應用,主要包括TiO2、Al2O3、SiO2、CNT、銀納米粒子及其他無機納米材料,並詳述其應用於超濾膜的作用效果。納米TiO2的粒徑只有普通TiO2粒徑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即10 ~ 100nm。納米TiO2具有化學穩定性、抗腐蝕性、強氧化還原性,自淨能力較強,同時具有高選擇性和反應活性,加上其難溶、無毒性和成本低廉等性質,使其在環保領域應用前景廣闊。TiO2應用於超濾膜中可以增加複合膜的親水性,如研究發現,添加納米TiO2可以使PES 超濾膜的親水性增加。

TiO2還可以提高超濾膜的抗汙性能,如經汙水廠活性汙泥運行和機械清洗處理後,改性的PES 超濾膜的膜通量的恢復率比未改性的PES 超濾膜恢復率高25. 3%。添加納米TiO2還可以改善膜的內部結構,納米TiO2可以使TiO2 /PVDF 複合膜表面具有更小的平均孔徑和更多的膜內部孔隙,因此可以改善膜的結構和性能,提高膜的抗汙染性能。在 PVDF 鑄膜液中添加TiO2納米線,發現複合膜的微孔結構、力學性能、熱穩定性、親水性、滲透性及抗汙染性能均提高。

另外,不同含量( 0 - 4%) 納米TiO2顆粒製備的PVDF/TiO2複合膜比純膜去除大腸桿菌的速率快,納米TiO2含量在4% 時除菌效果最好。在UV 光照條件下,與純PVDF 膜相比,PVDF/TiO2複合膜的光催化特性明顯增強,納米TiO2含量為2% - 4%的複合膜的抗汙染和自淨的性能良好,且膜汙染後,複合膜的跨膜壓力和水通量可以通過UV 處理快速恢復。納米Al2O3作用於超濾膜,有著機械強度大、化學穩定性好、抗微生物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目前廣泛應用在汙水處理、海水淡化、飲用水淨化、藥物濃縮分離等領域。研究發現,以Al2O3 /TiO2混合填料應用於聚偏氟乙烯( PVDF) 超濾膜,以乳化油廢水處理,無機納米複合超濾膜的通量恢復率比純膜高6. 8%。

以聚醚碸( PES) 膜添加1%的Al2O3製成的納米複合超濾膜,在跨膜壓差0. 5Mpa 下,純PE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的膜孔隙率分別為68 和66. 6%,以乳清蛋白進料處理後,其初始通量分別為1. 2和1. 99L/m2h,純水通量分別為3. 9 和4. 63L/m2h,通量恢復率分別為58. 2 和96. 1%。當以Al2O3添加量0. 4% 加入純PES 膜後,純PE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的膜孔隙率分別為52 和62%,以血清蛋白進料處理後,發現純水膜通量分別為181 和209L/m2h。納米SiO2( 粒徑≤100nm) 具有的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使其產生淤滲作用,可以深入到高分子鏈的不飽和鍵附近,並和不飽和鍵的電子云發生作用,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達到提高產品的抗老化性能及耐化學性等目的。

以Ce /SiO2為填料加入PES 製成的超濾膜,在跨膜壓差0. 05Mpa下,純PE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的膜孔隙率分別為78. 6 和41.7%,用乳化油廢水處理後,截留率分別為98. 3% 和98. 9%。以SiO2為填料加入二醋酸纖維素( CA) 製成的超濾膜,添加量為4%,以血清蛋白進料處理後,發現初始通量分別為5. 2 和19. 8L/m2h,純水通量分別為15. 6 和46. 7L/m2h,截留率分別為94 和81%,通量恢復率分別為61 和75%。以SiO2為填料加入聚碸( PS) 膜製成的超濾膜,添加量為3%,純P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膜孔隙率分別為36. 2 和79. 17%,以乳化油廢水進料處理後,發現初始通量分別為1. 08 和19. 32L/m2h,通量恢復率分別為10. 3 和34. 01%。CNT 由六角形網格結構組成,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力,導熱性、導電性、化學穩定性,可以容易地進行化學改性,以改進它們的分散性,增強它們的吸附性。

CNT 最早被Choi 等人作為納米填料用於超濾膜,在羧酸鹽中混合1. 5%的CNT 和聚碸,發現這種合成的納米複合材料可以提高純水通量。我國復旦大學吳慧青博士將羧基化的多壁碳納米管( MWNTs) 負載到溴化聚苯醚( BPPO) 基體中,製成雜化超濾膜,發現該膜的純水通量隨MWTNs 含量的增加而急劇增大。當膜中不含有MWTNs 時,膜的通量僅是197L/m2h,而當膜中MWTNs 含量為5wt%時,其通量為達到最大值487L/m2h,若再增加MWTNs 含量,膜通量又有所降低,但仍高於不含MWTNs 的純聚合物膜。

以PES 膜為基體,CNT 添加量1%製成的超濾膜,純PE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純水通量分別為124 和184L/m2h,BSA 進料處理後,其通量恢復率分別為27 和46%。然而構建具有定向排列結構的碳納米管聚合物複雜化膜,方法十分繁瑣,並且涉及價格昂貴的化學試劑,不適用於實際的工業生產和使用。因此,尋求簡單有效的構建途徑是碳納米管改性超濾膜未來發展的方向。納米銀的尺寸由於屬於納米級範疇,所以同時具有納米材料的三個主要特點: 量子效應、小尺寸效應和極大的比表面積,因此抗菌效果比常規抗菌劑好,且殺菌效力更持久,極少量的納米銀顆粒即可殺死大量細菌。

納米銀顆粒抗菌機理是納米銀能夠與微生物和細菌發生吸附作用,從而夠損傷細菌的加速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並誘導脫氧酶失活,促使菌體內容物洩漏,並中斷細胞信號轉導從而將細菌殺死。膜的超濾性能結果表明,納米銀顆粒修飾後的聚酸碸平板膜和中空纖維膜的水通量和對牛血清蛋白質溶液的截留率均大於未修飾的聚醚諷膜。通量恢復率的結果表明,納米銀顆粒修飾後的PS 膜的抗牛血清蛋白質汙染能力比未修飾的PES 膜要強。並且納米銀顆粒修飾後的PES 膜對大腸桿菌繁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提高膜的抗生物汙染能力。

以PS 膜添加4%的銀納米粒子製成的納米複合超濾膜,在跨膜壓差0. 3Mpa 下,純P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的接觸角分別為81. 2 和60. 9%,以BSA 進料處理後,其初始通量分別為42 和147L/m2h,純水通量分別為48 和168L/m2h,截留率分別為64 和97%。以PS 膜添加0. 5%的銀納米粒子製成的納米複合超濾膜,在跨膜壓差0. 3Mpa 下,純PS 膜和納米複合超濾膜的接觸角分別為70 和60%,以BSA 進料處理後,其初始通量分別為94. 2 和43. 2L/m2h。其它可用於超濾膜的無機納米材料還包括氧化鋯( ZrO2) 、氧化石墨烯( GO) 、蒙脫土( MMT) 、沸石( zcolite) 等。在管式陶瓷微濾膜基礎上製備的ZrO2複合超濾膜可以提高膜的截留率,納米GO 可以改善PVDF 膜的親水性,納米蒙脫土可以提高PVA 膜的力學性能,改性沸石預塗層可以改善超濾膜的通量。

相關焦點

  • 膜技術應用丨無機超濾膜過濾設備在海洋熱採平臺海水淨化中的應用
    21-2WHPB熱採平臺鍋爐水處理流程  從流程圖可以看出,海水(原水)經雙介質濾器處理後直接進入無機超濾膜系統處理。無機超濾膜主要用來降低原水的混濁度(NTU)及汙染指數(SDI),原水經無機膜超濾系統處理後,其水質NTU較進口下降數十倍,大大提升了過濾效率。
  • 超濾膜的種類、生產方法、應用領域
    1超濾膜的分類及製備方法 超濾膜的製備材料大體可分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兩大類。有機高分子材料由於具有品種多、韌性好、成本低等點,而且,制膜工藝簡單,膜結構形態易於控制,因而成為超濾膜製造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材料。無機超濾膜進入工業領域較晚,研發時間短,市場應用較少。
  • 超濾膜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超濾膜技術清潔效率高於其他水處理工藝,整體處理效果以及質量有著明顯的優勢,在環保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減少水處理過程中化學藥劑的用量,在控制了水處理成本的同時也有效防範了水處理造成的各種二次汙染。超濾膜技術水處理操作使用比較簡單,只有打開和暫停兩種控制狀態,運行過程中酸鹼性以及化學穩定性良好,在各種行業以及應用場景水處理中的應用適應性都比較好。
  • 超濾膜在水處理應用中的工藝解析
    超濾膜在水處理應用中的工藝, 超濾膜的透水能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水溶液其粘度隨著溫度而降低,從而降低了流動的阻力,相應提高了透水速率
  • 我國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原標題: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中科院城市環境所二維納米複合中空纖維超濾膜取得新進展
    然而傳統高分子聚合物中空纖維超濾膜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機械性能低、水通量小、親水性差、抗汙染性能等缺點限制其廣泛應用。為減少成本,增強膜的耐汙染性,延長膜的使用壽命,製備具有高親水性,高抗汙染性能的中空纖維超濾膜是關鍵所在。近年來,大多數研究熱點都集中於通過引入無機二維(2D)納米材料來改善膜的性能。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著名納米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芳瓊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納米藥物載體即運用納米技術直接將藥物製成具有納米尺度的粒子,或將藥物吸附包裹在納米尺度的載體中製成的藥物劑型,通常包括脂質體、膠束、納米乳、有機納米粒、無機納米粒等。唐芳瓊表示,理想的納米藥物載體既可以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對藥物進行緩釋和控釋,又可以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可以兼具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勢,並可實現活性位點的精準控制,從而實現ECR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的調控(圖1)。該綜述論文首先介紹了CO2電還原的相關測試裝置和評價指標,以及有機、無機及其複合納米材料在ECR中的反應路徑等(圖2)。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中空纖維超濾膜的應用優勢是什麼?
    中空纖維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孔徑範圍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過濾膜。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中空纖維超濾膜的應用優勢是什麼吧。
  • 環保工程水處理過程中的超濾膜技術應用
    論文主要對環保工程水處理過程中超濾膜技術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進而對環保工程水處理過程中超濾膜技術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而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推動我國環保工程水處理工作的開展。3環保工程水處理過程中超濾膜技術的應用3.1電泳漆廢水國外超濾技術的較大規模應用開始於70年代,當時就是主要用於電泳塗漆工業。
  • 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在纖維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        本文介紹了納米技術在化學纖維中的應用方式,並闡述了納米技術在功能性纖維和其他特種纖維中的應用情況,以及納米材料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最後展望了納米技術的應用前景。
  • 納米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
    2、天然納米材料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具有納米結構的礦物,例如粘土礦物以及鐵和錳氧化物納米顆粒等。其中在環境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粘土礦物。而在環境領域,由於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矽羥基,蒙脫石主要作為納米基底與其他納米材料結合,應用於重金屬的去除以及有機物的降解。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新型納米無機材料 室內空氣治理專家
    分解醛、抗菌、防黴三大功能隆達致力於新型納米無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馨潔居》的核心技術是新型納米無機材料,其能廣泛用於多個行業例如治理汽車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可以應用到紡織面料的後處理、各種高分子材料中以及印刷行業中。《馨潔居》是第一代產品。
  • 東華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無機納米纖維彈性材料—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淨水器知識之超濾膜濾芯
    現今,超濾膜淨水器在市面上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的淨化效果好,而且功能也比較強大。關於超濾膜,我們又了解多少呢?其實,超濾膜根據膜材料的不同,可分為有機膜和無機膜。有機膜主要是由高分子材料製成,如醋酸纖維素、芳香族聚醯胺、聚醚碸、聚偏氟乙烯等。根據膜的形狀的不同,可分為平板膜、管式膜、毛細管膜、中空纖維膜等。目前,市面上家用淨水器的超濾膜基本上都是中空纖維膜。無機膜中,陶瓷超濾膜在家用淨水器應用比較多。
  • 科學家實現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設計合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淺談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
    超濾膜是懸浮顆粒及膠體物質的有效屏障, 同時超濾膜也可以實現對「兩蟲、藻類、細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從而達到溶液的淨化、分離與濃縮的目的。與傳統工藝相比,超濾膜技術在水處理方面具有能耗低、操作壓力低、分離效率高、通量大及可回收有用物質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飲用水淨化、生活汙水回收、含油廢水、紙漿廢水、海水淡化等水處理中。在此,本文就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展開簡要闡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