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現場看到,幾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操作,兩根粗粗的軟管是處理的進出通道,一根軟管伸進化糞池抽出裡面的汙物進入設備、經過脫水擠壓、固液分離、除臭等幾個環節排入汙水管道,車體的尾部排放口一些黑色的物體從設備內排出,這些黑色物質就是有機肥料。它通過真空泵把它洗到處理箱當中,然後經過除臭、噴淋、殺菌、擠壓、脫水,水像清水一樣排到市政管網中,糞便就變成綠色有機肥,我們可以用於政府的扶貧或者送給種植戶、養殖戶使用。
飛機如何處理糞便,我還真不清楚,不太可能直接排到飛機外面吧,說不定什麼時候,天上下起了「便雨」,這對地面上的人來說太不公平了。可不是直排,飛機又會採用什麼方法來處理乘客的副產品呢?飛機起飛前,供水車給飛機的供水系統注入純淨水。你打開水龍頭就可以直接飲用。蓄水器裡的流進鍋爐裡,燒開後,就是你在飛機上用來泡茶的水。有時候,乘客身上帶的東西會掉進馬桶裡,技術問題就來了,但這種失誤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婦女連衛生巾也扔到裡面,這就太過分了。這種東西遇水膨脹,容易堵塞系統。
一頭成年牛每天可產生糞便30千克,一個擁有千頭牛的牛場每天可產生30噸牛糞,這些牛糞如果不加處理排到自然當中會對養殖戶造成損失,並造成汙染,那麼牛糞應該怎麼處理呢?使用沼氣池 將糞便放進沼氣池,發酵後產生沼氣和沼液,沼氣可以為牛圈供暖,沼液可以為田地、草場施肥,一舉多得。但是沼氣池前期投資過高,維修費用貴,產氣不均,沼液清理不便,效益不高,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使用。加工有機肥 傳統的有機肥製造方法主要是堆積自然發酵,發酵時間較長,損失營養也多,且耗費空間大。而將糞便進行有氧高速發酵則所需時間短,大約10~15天,可以消滅大部分大腸桿菌和金色球菌等有害菌,並將糞便充分腐熟。在糞便中加入益富源菌肥發酵劑,經過發酵,臭味降低,不會出現結塊現象,酸鹼度適中,營養流失較少。經過發酵完成後,還要送入加工車間進行擠壓造粒、乾燥篩分、分析化驗後才能作為成品包裝。這樣可以使牛糞變廢為寶,給養殖戶帶來較好經濟效益。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會同農業部制定了《全國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工作方案(2018-2020年)》,整合中央投資專項,重點支持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全國畜牧總站組織徵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典型技術模式,在全國共收集了29個省239種技術模式,經專家篩選評審,總結提煉出種養結合、清潔回用及達標排放3個方面9種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模式。糞汙全量還田模式對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糞水和汙水集中收集,全部進入氧化塘貯存,氧化塘分為敞開式和覆膜式兩類,糞汙通過氧化塘貯存進行無害化處理,在施肥季節進行農田利用。主要優點:糞汙收集、處理、貯存設施建設成本低,處理利用費用也較低;糞便、糞水和汙水全量收集,養分利用率高。主要不足:糞汙貯存周期一般要達到半年以上,需要足夠的土地建設氧化塘貯存設施;施肥期較集中,需配套專業化的攪拌設備、施肥機械、農田施用管網等;糞汙長距離運輸費用高,只能在一定範圍內施用。適用範圍:適用於豬場水泡糞工藝或奶牛場的自動刮糞回衝工藝,糞汙的總固體含量小於15;需要與糞汙養分量相配套的農田。糞便堆肥利用模式(包括條垛式、槽式、筒倉式、高(低)架發酵床、異位發酵床)以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羊規模養殖場的固體糞便為主,經好氧堆肥無害化處理後,就地農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主要優點:好氧發酵溫度高,糞便無害化處理較徹底,發酵周期短;堆肥處理提高糞便的附加值。主要不足:好氧堆肥過程易產生大量的臭氣。適用範圍:適用於只有固體糞便、無汙水產生的家禽養殖場或羊場等。糞水肥料化利用模式養殖場產生的糞水經氧化塘處理儲存後,在農田需肥和灌溉期間,將無害化處理的糞水與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進行水肥一體化施用。主要優點:糞水進行氧化塘無害化處理後,為農田提供有機肥水資源,解決糞水處理壓力。主要不足:要有一定容積的貯存設施,周邊配套一定農田面積;需配套建設糞水輸送管網或購置糞水運輸車輛。適用範圍:適用於周圍配套有一定面積農田的畜禽養殖場,在農田作物灌溉施肥期間進行水肥一體化施用。

不要壓實,疏鬆堆放發酵以加快發酵速度 ,但要密封或簡單覆蓋好,發酵時間夏天15天以上,冬天25天以上;這個發酵配方適用於禽糞比較溼的情況下使用,用大量的秸稈粉或蔓藤粉或統糠粉來吸附禽糞中多餘的水分,使發酵物料呈現半固體狀態,有利於發酵進行;因為雞糞的成分比較複雜,氨氣重,有害細菌也相對較多,而秸稈粉的特點是吸附性強、多孔性好、可牢固地吸附雞糞中的顆粒,有利於發酵劑的發酵反應,同時迅速消除氨臭味,這一點,與發酵床養豬,墊料吸附豬糞,再利用事先吸附在墊料上的微生物進行分解糞便的原理相似。另外,再加水調節含水量(如果禽糞本身比較溼的,當然就不必加水了),將上述原料調製成含水量為40~60%,以手捏成團,手指間有水印出但不流出為度,入缸或池中,不要壓實,疏鬆堆放,用塑料布嚴格密封好,進行厭氧發酵,發酵容器可用半地下式的水泥池,也可用陶瓷容器,或用地上打堆發酵(但先要用塑料布墊底),或用塑膠袋,總之一定要嚴格密封好,不漏氣,不進水,容器頂上稍墊高一點以防進水,發酵15~25天,即可產生曲香味(視天氣溫度而時間不同)即可使用。請注意要發酵徹底才能使用,最好是進行二次發酵處理,即發酵七天左右,再耙開物料,翻動一下,再密封好進行發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其充分發酵,充分殺死其中的病原體和蟲卵,翻動一次的目的是讓空氣大量進入,使之再次發熱發酵一次。

堆肥是一種傳統的簡單方法。將鵝糞和植物莖稈等有機物堆積成堆,由細菌的作用將有機物分解為穩定物質。根據堆內氧氣,可分好氧型和厭氧型兩種。好氧性堆肥是指含氮有機物(如鵝糞、死鵝)與富含碳有機物(植物秸稈)在好氧、嗜熱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腐殖質、微生物及有機殘渣的過程。在堆肥發酵過程中,大量無機氮轉化為有機氮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了比較穩定、一致且基本無臭味的產物,即以腐殖質為主的堆肥。好氧堆積發酵需要的條件,提供足夠的氧氣,一般要求在堆肥混合物中有25%~30%的自由空間,為此,要求用蓬鬆的秸稈材料與鵝糞混合,並在發酵過程中經常翻動發酵物。適當的碳、氮比,一般要求該比例為30︰1,可通過加入秸稈量來調節,溼度控制在40%~50%,溫度保持在60~70℃,這是監測堆肥發酵過程正常進行的重要指標。在其他條件均適合的情況下,好氧微生物迅速增殖活動,代謝過程產生的熱量使發酵物內部溫度上升。在此溫度條件下,可以基本殺滅有害病原體。好氧性堆肥常見的高度是1.5~2.0米、寬2.5~4米的長條形糞堆,頂部形成300坡頂,多雨季節下雨應成半圓頂或加頂棚防雨。每2~3天翻動1次,以衝入空氣保證好氧性細菌的活動,新型的堆肥方法是採用強制通氣的方法來輸入氧氣,這樣能大大縮短好氧堆肥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