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生活著上百種珍稀動物,每天產生的動物糞便有600多斤,如何處理這些糞便垃圾一直令人頭疼。現在,有了園林綠化部門研製的廢棄物資再利用系統,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煩惱了。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動物便便去哪兒?無公害處理"變身"營養土】
這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系統,位於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西南角一處的山腳。它由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立項,城建部門批准,目前已經試運行半年多了。
記者看到,經過大約20天的罐內發酵、滅菌、除臭等無害化處理,動物糞便和園林廢棄物變成有機肥和特種生物草炭營養土,整個生產過程基本沒有異味和汙染。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副園長居麗告訴記者:「根據季節不一樣,一般20來天出一批,我們進料是50立方米左右,出料是26立方米左右,這樣20天就可以處理掉園林廢棄物和糞便,非常快捷。我們把營養土用於園內的花草樹木的施肥,還有用於動物飼料的種植基地。」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生活著兩頭大象,每天它們要產生出糞便400斤左右,是園區糞便垃圾的"大戶",再加上其他食草動物和猛獸,每天動物園的動物糞便產出660多斤。原來這些糞便是採用堆肥處理,佔地面積比較大,氣味也比較重,堆了大概半年到一年再覆蓋,覆蓋以後慢慢發酵。但是在參觀了國外的動物園之後,紅山動物園的管理者有了這個變廢為寶的想法,想把園林廢棄物和動物糞便合理用起來。
【動植物廢棄物處置比例有講究 "變糞為寶" 很環保很科普】
如何將動物糞便變成環保有機肥?在國內動物園還沒有先例,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聯合南京農大大學、登博科技經過多年的研發、調試,確定了"變糞為寶"的秘方,動物糞便和植物廢棄物比例為1:3,再加上特製的發酵粉和菌劑,進行無公害處理。
南京登博科技公司技術總監丁萬文告訴記者:「密閉性罐杜絕了季節性限制,不管春夏秋冬,基本20天左右就能把肥料產生出來,產出的這個東西是好東西,可以改良土壤。這個做得好還可以給很多小朋友參觀,讓他們不僅看動物,還看動物糞便、園林廢棄物怎樣做成肥料,有更好的教育意義。」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趙琳、鄭麗麗、王苗軍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