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一動物園共繁殖出10頭小象 創下了國內亞洲象繁殖新紀錄

2021-01-21 羊城派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餘寶珠 通訊員 陳波

18日,記者從東莞香市動物園獲悉,該動物園亞洲象「妞妞」前不久成功產下一頭小象,目前小象健康狀況良好,每天都跟隨「象媽媽」出來玩耍,十分頑皮可愛。這是香市動物園的第三代亞洲象了,也是開園以來繁殖的第10胎,並創下了國內亞洲象繁殖新紀錄。

在香市動物園大象館,記者看到了剛出生的這頭小亞洲象。只見它緊緊偎依「象媽媽」身旁,幾乎寸步不離,在空地上學習走步。亞洲象「妞妞」也百般呵護它的孩子,見到陌生人,立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小象,生怕受到傷害。小象雖然剛出生不到兩個月,但是個頭已經有近1米高了,體重有100多公斤,真不愧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了,天生「麗質」。目前,小象已經可以出來玩耍了,它用稚嫩的象鼻子卷著粗壯的護欄,似乎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儘管如此,這頭小象和高大的「象媽媽」站在一起,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相比而言就是一個小不點。

剛出生的小象

「我們這頭小象是8月25日出生的,這是『妞妞』的第一胎,也是今年的唯一一胎,它是一頭公象,前年與一頭來自寮國的公象交配成功誕生的新生命。」飼養隊隊長金學成告訴記者。目前,這頭小象健康狀況良好,每天吃「象媽媽」的母乳,預計到一歲半斷奶。為了確保「妞妞」有足夠的營養,飼養員也是呵護有加,除了餵食青草外,額外還增加了紅糖、蘋果、香蕉、西瓜、紅蘿蔔等豐富的食物。據金學成介紹,亞洲象自開園以來,香市動物園先後共繁育了10頭小亞洲象,繁殖率非常高,而且打破了業內亞洲象10歲繁殖的傳統。他說,剛剛產崽的亞洲象「妞妞」是2009年出生的象,今年11歲,9歲懷孕,這在全國都是首例。今年,該動物園又有兩頭亞洲象交配成功,大象懷胎22個月,預計後年會誕生兩頭小象。

目前,該動物園共有19頭亞洲象,其中有6頭小象,年齡最大的在40歲左右,已成為國內最大亞洲象種群之一。目前,香市動物園亞洲象已「三世同堂」了。為什麼香市動物園的繁殖率這麼高?隊長金學成給出了答案。「我們的大象館面積大,總共有五六千平方米,而且餵養十分精細,我們種植了幾百畝象草,現割現喂。夏天餵食新鮮的青草,冬天餵食燕麥、苜蓿等乾草,並增加有甘蔗、水果、瓜類等餵養,並且配備了13名專職飼養員細心照顧,所以才有這麼好的成績。」談及亞洲象的繁育和餵養,金學成如數家珍。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吳彤

實習生 | 詹雅琦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園大批萌寵駕到 「象公主」徵名(圖)
    記者楊豔輝攝  新增7隻水獺充實水獺園、再次引進10隻環尾狐猴、首次成功繁殖細尾獴、又一對環尾狐猴生「雙胞」……近日,昆明動物園又有大批「萌寵」駕到,而備受關注的「象公主」徵名活動也正在持續,市民可抓住暑假的小尾巴,趕緊去圓通山看萌貨吧。
  • 當非洲象愛上了亞洲象,結果會是什麼?
    今天世界上一共有三種象: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其中後兩者因都歸類於非洲象屬,而統稱為非洲象。科學家推測在演化史上,亞洲象和非洲象可能已分離了上千萬年,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生殖隔離。所以過去人們都認為,非洲象和亞洲象雖然都是「大象」,但兩者不可能繁殖產生後代。
  • 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喜迎第9頭小象誕生
    新華社昆明2月23日電(記者姚兵)22日上午8時16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一頭32歲的母象「平載」順利產下一頭雌象,這是母象「平載」生產的第三頭小象,也是在該中心出生的第9頭小象。「這頭新生小象身高94釐米,體重85公斤,身體各項指標良好,出生40分鐘後,小象獨立完成站立,2小時15分後第一次吃到母乳。」該中心負責人保明偉說,由於母象「平載」生產經驗豐富,小象出生後就得到了媽媽細心的照顧,母象「平載」和小象狀態良好,目前工作人員正實時監測新生小象各項指標。
  • 迎新年動物園裡喜事多 4隻來自寮國的亞洲象落戶寧波
    &nbsp&nbsp&nbsp&nbsp剛過去的2016年,是雅戈爾動物園開園以來引進動物最多的一年。動物園共出資近1000萬元,從國內外引進了12種40多隻珍稀動物。除了亞洲象、黑猩猩、斑鬣狗外,還有東黑白疣猴、非洲獅、山魈、藍角馬、大羚羊、灰大袋鼠、鴕鳥、犀鳥等。
  • 引來非洲象和亞洲象 去長沙生態動物園看象群
    瀟湘晨報4月1日訊 「用大象喜歡吃的西瓜、蘋果、玉米、蘇丹草和黑麥草等製成國內最大的生日蛋糕,讓伴隨長沙市民度過了7個春秋的『華籍泰裔』,過一個快樂的生日。」4月11日,長沙動物園標誌性動物之一的大象「帕買」將迎來18歲生日。
  • 全國最大亞洲象活體走私案:犯罪分子給象餵毒品
    客居海南、休養了3年的4頭亞洲象西光、搬腿、格蘭、魯那,預計於本周六回到故鄉雲南。明天,它們就將從海口出發,途經海南、廣東、廣西、雲南4地。其中,從海口到海安路段,要渡過瓊州海峽,有長約一個半小時的海路;再從海安到雲南的1500多公裡的路程,將坐一輛9.6米長的大車。據了解,此次運輸4頭小象的花費在20萬元以上。
  • 再見童年的「象鼻頭」 上海動物園54歲亞洲象版納去世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1月26日報導:上海動物園園齡最長的動物長老亞洲象版納於11月25日12:50因搶救無效死亡。版納陪伴了大家46個春秋,承載了幾代上海小囡的回憶。  版納走了,幾代人心目中的「象鼻頭」將塵封為黑白的畫面。但她不會離開我們,據上海動物園透露,版納的皮張和骨骼將製成標本用於保護教育,永遠陪伴大家。
  • 難得一見:美國動物園公布懷孕亞洲象B超圖
    孕育後代在自然界是偉大的事情,日前,美國俄克拉何馬城市動物園的一頭25歲亞洲象Asha就被發現懷孕了。園方大方公布了B超畫面,並指出小象的頭部、軀幹和腿,就目前來看,母子健康狀態都不錯。不同於人類,亞洲象的妊娠周期長達22個月,估測母象的預產期要等到2022年2月。園方分享B超畫面後,得到不少人獵奇轉發,還有動物愛好者留言期待更新並得到了園方肯定的答覆。當然,B超畫面可不是每次都能見到的。
  • 1882年開園以來首見東京上野動物園大象生寶寶了
    位於日本東京的上野動物園今天宣布,園區內的亞洲象Authi今天清晨產子。這是上野動物園於1882年開園以來首度有大象誕生。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上野動物園表示,園區內的亞洲象Authi今天清晨產子,小象身高100公分、體重約120公斤,母子均安。 園方表示,Authi是和亞洲象Artid交配產子。
  •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成功繁育第9頭小象
    中新網昆明2月23日電(繆超)記者23日從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獲悉,22日中心一頭32歲的母象「平載」順利產下一頭雌象。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先後成功繁育9頭小象,在亞洲象的救助、繁育及人工養護方面積累下實踐經驗。
  •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成功自然繁殖珍稀動物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0月22日消息:一批珍稀野生動物在秦皇島野生動物園自然繁殖成功。據秦皇島野生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專家介紹,從1995年建園起,2000多頭(只)野生動物靠自然繁殖已經增加到了目前的6000多頭(只)。
  • 兩隻非洲小象將落戶鄭州 臨時住地已"戒嚴"(圖)
    大河網訊   老亞洲象巴布將告別獨居生活  商報記者 王棣/攝 商報記者 高雲   「兩隻小象河邊走,兩個鼻子勾一勾,好像一對好朋友,見面握握手握握手。」童謠中的景象將在鄭州市動物園上演。
  • 亞洲象印象——十三分布國簡介
    穆斯林被允許吃野生草食動物,但象肉是個例外。原因很多。最老的說法可能是大象被認為是能夠變成人或變成神的動物。這種神化、人化大象的故事非常多,至今仍在一些族群中流行。在大約9世紀時流行了這樣一個故事,可能與穆斯林不食象肉有關:一位穆斯林在旅行中遭遇暴風雨,他向上帝發誓,如果他倖免將不吃大象。海難倖免後,他和其他人偶然遇到了頭小象,飢餓的人們吃了小象,除了他。
  • 廣州動物園今年以來成功繁殖動物100多頭
    環尾狐猴(資料圖)廣州動物園 供圖中新網廣州5月28日電 (程景偉 王益)廣州動物園28日表示,今年以來,該動物園共繁殖了長頸鹿、袋鼠、環尾狐猴、金絲猴、松鼠猴、綠翅金剛鸚鵡、疣鼻天鵝等30多種100多頭動物。
  • 雲南一群野生亞洲象持續北遷 途中產下象寶寶
    2020年底,一群野生亞洲象首次進入雲南省墨江縣境內,在墨江縣,這個家庭再次產下一隻象寶寶,家庭數量變為18頭。近日,這群亞洲象繼續向北遷移進入到墨江縣通關鎮。  這群亞洲象在途經村莊時,闖進村民家中,將剛採摘回來的咖啡、曬乾的玉米粒等作物撒了一地,屋內的桌子等家具被掀翻。  據介紹,2020年3月,這群當時數量為16頭的野生亞洲象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向北遷移進入普洱市,沿著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一路北上,在此期間,這群象產下了一頭小象。
  • 南京一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藍舌蜥蜴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18日公布,該園兩棲動物爬行館5歲的藍舌蜥蜴產下8隻小藍舌,這是該園首次繁殖藍舌蜥蜴。  同期聲: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 工作人員 馬海燕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18日公布,該園兩棲動物爬行館5歲的藍舌蜥蜴產下8隻小藍舌,這是該園首次繁殖藍舌蜥蜴。
  • 疫情之下的動物園世界|斯堪森|露天博物館|羅馬動物園|疫情
    他家的官網上貼出了正式通知,從3月27日起開始閉園謝客。截至27日當天,烏幹達境內已經確診了23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該國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2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95億元,相比新聞上連篇累牘的西方國家疫情報導,已經侵入了這些不發達國家的新冠肺炎病毒讓人更覺揪心與擔憂。
  • 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兩隻高山兀鷲
    5月17日,西寧市2020年「愛鳥周」活動期間,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殖的兩隻高山兀鷲與遊客見面,兩隻雛鳥為國內人工繁殖的第三隻、第四隻高山兀鷲。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難題,在國內動物園成功的繁殖案例更是屈指可數。
  • 黑足貓情侶「同居」兩年未能繁殖後代,動物園無奈:這基因可惜了
    然而,由於圈養環境與野外環境有較大不同,很多黑足貓來到動物園後都因各種原因變得不易繁殖,這給黑足貓的人工繁育工作增加了很多難度。遇到不能正常繁殖的黑足貓,很多時候動物專家也很無奈。黑足貓羽娜2017年6月中旬,兩隻黑足貓從南非來到美國加裡福尼亞州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生活,該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分別給它們起了名字,雌性叫羽娜,雄性叫索耶。
  • 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同時長隆不斷攻克亞洲象繁育的難點,目前迎來了長隆亞洲象第三代的誕生。長隆亞洲象喜迎第三代2020年4月30日,長隆亞洲象莉娜產下了一頭公象,出生時已達88公斤,經過這近一個月的餵養,體重已達108公斤。接著到了5月12日,長隆又一隻亞洲象伊拉順利產下一頭母象,當時這頭「巨嬰象」出生體重已達10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