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當前全世界的亞洲象保護工作在積極進行中,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園」中也生活著一個亞洲象家族,他們在動物專家的照顧中過著幸福無憂的生活,安心繁衍下一代。同時長隆不斷攻克亞洲象繁育的難點,目前迎來了長隆亞洲象第三代的誕生。
長隆亞洲象喜迎第三代
2020年4月30日,長隆亞洲象莉娜產下了一頭公象,出生時已達88公斤,經過這近一個月的餵養,體重已達108公斤。
接著到了5月12日,長隆又一隻亞洲象伊拉順利產下一頭母象,當時這頭「巨嬰象」出生體重已達108公斤。
這兩頭大象的孕期均為21個月。
大母象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自產」的亞洲象。
至此,長隆亞洲象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懂「象語」的保育員鋒哥見證了長隆15頭象寶寶的誕生
讀「畜牧」專業的保育員鋒哥,一畢業就來到長隆。20年的保育大象經驗,讓他與大象家族有著深厚的感情。這20年來,他見證了長隆亞洲象園15頭新生象的誕生。
在4月30日的凌晨3點鐘左右,他說「仿佛是有感應,當時莫名其妙就醒來了,然後就接到為大象值班接生的同事報喜電話,莉娜生下娃了。」這種與大象的心意相通,妙不可言。
放下電話,鋒哥立即趕回長隆。
當鋒哥到達大象「產房」的時候,幼象已經可以站立著了,並且在母象莉娜的幫助下,順利地允吸上了母乳。
與大象們心意相通是來自與大象們的日夜相守、細緻呵護建立起來的特殊感情。
大象會通過不同的叫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喜歡用鼻子對鼻子,甚至將鼻子伸到對方口中「示愛」。大象還有一種「特異功能」——用低波彼此交談。而熟悉它們生活習性的保育員則懂得了這門「象語」。
鋒哥介紹,「它們大部分交流的聲音頻率都很低,我們人類是聽不到的這種次聲波;但我結合當時它們的動作和情景,可以判斷出它們的交談內容,八九不離十。」
鋒哥可以親切地叫出每頭大象的名字;周到地照料這個龐大家族的起居飲食,比如他們的食物「象草」,每頭大象就須進食250-300斤/天。
在旁人眼裡大象是龐然大物,還有一定的「攻擊性」;但在鋒哥眼裡,「大象們腳踏實地、忠厚聰明,智商等於5、6歲的孩子」。
長隆的保育團隊會每天24小時「監測」幼象的起居和飲食、精神狀態。保育員介紹,其中有2個重要的指標,其一看嬰象臥地睡覺的次數和時長,一般是玩耍1-2小時就臥地睡覺休息一小時;其二是吃母乳的次數和時長,一般是1小時吸2-3分鐘。小象基本是處於「吃睡吃睡」的狀態,增重約1.3-1.5公斤/天。
正是有了「象爸媽」們24小時的「陪護」,在長隆生活的亞洲象才會代代綿延,健康茁壯。
長隆過往保育亞洲象的成功經驗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中有面積很大的「亞洲象園」,在以前的自駕區域中還設有「亞洲象新區」,從亞洲象的展示區到生活區,一應俱全;同時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之一,目前共養育30多頭亞洲象,其中有十多頭是在長隆成功繁育的。
長隆的保育員對亞洲象的照顧非常暖心,曾經花了整整一天為亞洲象「卡蒂」準備了一個直徑兩米的巨型「水果蛋糕」;為了亞洲象們住得更舒適、更天然,保育員們齊心協力建造了高高的「象房」,地面還鋪設了特別厚實的床墊;夏日酷暑的時候,還為「愛美」的亞洲象們準備了黃泥水,讓它們可以滋潤皮膚。
亞洲象小知識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也是當今世界體型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僅次於非洲象)。一般身高約2.8米(最高記錄為3.7米),最重可達7噸。亞洲象是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瀕危物種之一的動物,也是中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亞洲象採食時會用鼻子將食物來回在地上或蹄背上甩打,以便甩掉泥土或塵埃;或者用鼻前端靈活的指狀突起來挑揀食物。
大象的視力很弱,但它們敏銳的嗅覺對此作了彌補,據相關資料顯示,大象敏感的嗅覺可以在叢林中追蹤逃犯,足以與大偵探犬媲美。
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
大象會彼此交談,它們大部分的交流聲音頻率很低,是人類聽不到的,這種次聲波可以傳到方圓幾公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