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2020-11-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當前全世界的亞洲象保護工作在積極進行中,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園」中也生活著一個亞洲象家族,他們在動物專家的照顧中過著幸福無憂的生活,安心繁衍下一代。同時長隆不斷攻克亞洲象繁育的難點,目前迎來了長隆亞洲象第三代的誕生。

長隆亞洲象喜迎第三代

2020年4月30日,長隆亞洲象莉娜產下了一頭公象,出生時已達88公斤,經過這近一個月的餵養,體重已達108公斤。

接著到了5月12日,長隆又一隻亞洲象伊拉順利產下一頭母象,當時這頭「巨嬰象」出生體重已達108公斤。

這兩頭大象的孕期均為21個月。

大母象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自產」的亞洲象。

至此,長隆亞洲象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懂「象語」的保育員鋒哥見證了長隆15頭象寶寶的誕生

讀「畜牧」專業的保育員鋒哥,一畢業就來到長隆。20年的保育大象經驗,讓他與大象家族有著深厚的感情。這20年來,他見證了長隆亞洲象園15頭新生象的誕生。

在4月30日的凌晨3點鐘左右,他說「仿佛是有感應,當時莫名其妙就醒來了,然後就接到為大象值班接生的同事報喜電話,莉娜生下娃了。」這種與大象的心意相通,妙不可言。

放下電話,鋒哥立即趕回長隆。

當鋒哥到達大象「產房」的時候,幼象已經可以站立著了,並且在母象莉娜的幫助下,順利地允吸上了母乳。

與大象們心意相通是來自與大象們的日夜相守、細緻呵護建立起來的特殊感情。

大象會通過不同的叫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喜歡用鼻子對鼻子,甚至將鼻子伸到對方口中「示愛」。大象還有一種「特異功能」——用低波彼此交談。而熟悉它們生活習性的保育員則懂得了這門「象語」。

鋒哥介紹,「它們大部分交流的聲音頻率都很低,我們人類是聽不到的這種次聲波;但我結合當時它們的動作和情景,可以判斷出它們的交談內容,八九不離十。」

鋒哥可以親切地叫出每頭大象的名字;周到地照料這個龐大家族的起居飲食,比如他們的食物「象草」,每頭大象就須進食250-300斤/天。

在旁人眼裡大象是龐然大物,還有一定的「攻擊性」;但在鋒哥眼裡,「大象們腳踏實地、忠厚聰明,智商等於5、6歲的孩子」。

長隆的保育團隊會每天24小時「監測」幼象的起居和飲食、精神狀態。保育員介紹,其中有2個重要的指標,其一看嬰象臥地睡覺的次數和時長,一般是玩耍1-2小時就臥地睡覺休息一小時;其二是吃母乳的次數和時長,一般是1小時吸2-3分鐘。小象基本是處於「吃睡吃睡」的狀態,增重約1.3-1.5公斤/天。

正是有了「象爸媽」們24小時的「陪護」,在長隆生活的亞洲象才會代代綿延,健康茁壯。

長隆過往保育亞洲象的成功經驗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中有面積很大的「亞洲象園」,在以前的自駕區域中還設有「亞洲象新區」,從亞洲象的展示區到生活區,一應俱全;同時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之一,目前共養育30多頭亞洲象,其中有十多頭是在長隆成功繁育的。

長隆的保育員對亞洲象的照顧非常暖心,曾經花了整整一天為亞洲象「卡蒂」準備了一個直徑兩米的巨型「水果蛋糕」;為了亞洲象們住得更舒適、更天然,保育員們齊心協力建造了高高的「象房」,地面還鋪設了特別厚實的床墊;夏日酷暑的時候,還為「愛美」的亞洲象們準備了黃泥水,讓它們可以滋潤皮膚。

亞洲象小知識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也是當今世界體型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僅次於非洲象)。一般身高約2.8米(最高記錄為3.7米),最重可達7噸。亞洲象是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瀕危物種之一的動物,也是中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亞洲象採食時會用鼻子將食物來回在地上或蹄背上甩打,以便甩掉泥土或塵埃;或者用鼻前端靈活的指狀突起來挑揀食物。

大象的視力很弱,但它們敏銳的嗅覺對此作了彌補,據相關資料顯示,大象敏感的嗅覺可以在叢林中追蹤逃犯,足以與大偵探犬媲美。

大象的耳朵很大,上面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

大象會彼此交談,它們大部分的交流聲音頻率很低,是人類聽不到的,這種次聲波可以傳到方圓幾公裡的地方。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廣州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園」是中國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之一,現養育近30頭亞洲象,當中十多頭在長隆成功繁育。5月27日,兩頭長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亮相,其中,小公象出生於2020年4月30日,出生體重88公斤;小母象出生於5月12日,是體重逾百公斤的「巨嬰象」。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也是當今世界體型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僅次於非洲象)。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6)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與媽媽寸步不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3)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在紅泥堆玩耍,這些泥土可以幫助大象護理皮膚和補充鹽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8)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亞洲象媽媽捲起紅泥撒在身上,這些泥土可以幫助大象護理皮膚和補充鹽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棲息範圍擴大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電(記者趙勝玉)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七日在此間透露,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他說,國家林業局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起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
  • 我國亞洲象野外種群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我國為保護亞洲象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付出了巨大努力,通過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保護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調查,我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亞洲象,目前在我國的野外種群約有150—250頭,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市和臨滄市一帶。為加強保護,國家相繼成立了雲南西雙版納、雲南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雲南思茅萊陽河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配備了302名專職管理人員和300多名護林員。
  • 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達293頭
    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記者趙珮然)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的293頭,增長率約為52%。  這是記者2日從在雲南省普洱市召開的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的。
  • 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喜迎第9頭小象誕生
    新華社昆明2月23日電(記者姚兵)22日上午8時16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一頭32歲的母象「平載」順利產下一頭雌象,這是母象「平載」生產的第三頭小象,也是在該中心出生的第9頭小象。據介紹,2018年4月初,母象「平載」在人工促進下與救助中心的一頭雄性亞洲象自然交配,整個孕期中均由繁育中心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照顧飼養。中心日常做好對救助象的健康管理、養護與監測工作的同時,工作人員對孕期母象「平載」重點監護,在其出現產前行為後,及時幫助「平載」順利產下小象。
  • [視頻]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
    進入[新聞60分]>>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雲南省西雙版納是中國世界瀕危動物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近一段時期以來,亞洲象野外種群活動日漸頻繁,跟蹤監測顯示,這裡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加,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約二百至三百頭,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一倍。責編:趙旋璇
  • 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穩增
    本報北京3月7日訊 記者嚴冰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並經常性開展巡護、設卡檢查、公眾教育和執法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
  • 中國積極保護亞洲象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楊曉紅)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並經常性開展巡護、設卡檢查、公眾教育和執法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
  • 珠海長隆人工繁育三頭小白鯨首次公開亮相
    擁有亞洲最大的白鯨展示種群的珠海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再添新成員。該園區內的三頭白鯨在去年12月的13天內,成功升級為新手媽媽,共產下了一雄兩雌的三頭新生小白鯨,目前三頭小白鯨發育得非常良好。  1月18日,中國鯨豚繁育國際研討會在珠海長隆舉行,中外專家實地探訪了珠海長隆鯨豚人工保育的最新成果,珠海長隆人工繁育三頭小白鯨首次公開亮相。
  • 大食蟻獸雙胞胎、巴西貘「琦琦」……長隆屢迎「新生報到」種群...
    來源:經濟日報6月10日,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大食蟻獸雙胞胎首度正式與遊客見面。這是長隆集團首次成功繁育的大食蟻獸雙胞胎,也是亞洲首例成功繁育大食蟻獸雙胞胎。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自開園以來就引進了大食蟻獸,這對大食蟻獸雙胞胎幼崽是長隆繁育的子四代大食蟻獸。大食蟻獸是比較特殊的哺乳類動物,因為嘴巴尖尖,前爪鋒利等原因,不太容易餵食,而且由於國內的大食蟻獸總體數量少,可借鑑經驗不多,前期繁育工作相對困難。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在飼養大食蟻獸過程中,主要參考相關文獻和與國外的育幼經驗,以及自身飼養經驗不斷探索積累。
  • [視頻]我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
    進入[午夜新聞]>>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近來,雲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活動日漸頻繁,跟蹤監測顯示,這裡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一倍。
  • 東莞一動物園共繁殖出10頭小象 創下了國內亞洲象繁殖新紀錄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餘寶珠 通訊員 陳波18日,記者從東莞香市動物園獲悉,該動物園亞洲象「妞妞」前不久成功產下一頭小象,目前小象健康狀況良好,每天都跟隨「象媽媽」出來玩耍,十分頑皮可愛。這是香市動物園的第三代亞洲象了,也是開園以來繁殖的第10胎,並創下了國內亞洲象繁殖新紀錄。
  • 亞洲象出沒」
    亞洲象作為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在雲南的西雙版納等地區僅有200~250頭,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有3.7~5.1萬頭。成年亞洲象平均體重3~4噸,每天能吃240公斤的食物,佔其體重的6%~8%。
  • 被奴役的亞洲象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經過馴化的亞洲象在東南亞國家承擔了許多繁重的勞作,除了幫助人們開荒、築路、搬運重物外,還有一些象在每年的旱季被趕到了原始森林深處,成為運送木頭的奴僕。在主人的指令和砍刀背的驅使下,瘦骨嶙峋的大象每天都拖著沉重的鐵鏈,一趟又一趟地把伐掉的木頭運送到河邊。攝影師在雨林深處跟蹤拍攝了數年,用鏡頭呈現了大象的辛酸生活。
  • 雲南一群野生亞洲象持續北遷 途中產下象寶寶
    2020年底,一群野生亞洲象首次進入雲南省墨江縣境內,在墨江縣,這個家庭再次產下一隻象寶寶,家庭數量變為18頭。近日,這群亞洲象繼續向北遷移進入到墨江縣通關鎮。  這群亞洲象在途經村莊時,闖進村民家中,將剛採摘回來的咖啡、曬乾的玉米粒等作物撒了一地,屋內的桌子等家具被掀翻。  據介紹,2020年3月,這群當時數量為16頭的野生亞洲象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向北遷移進入普洱市,沿著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一路北上,在此期間,這群象產下了一頭小象。
  • 亞洲象印象——十三分布國簡介
    全文種群數據多引用2017年亞洲象分布國會議報告,並參考一些較新的文獻(報告中有些數據和文獻有出入)。需要說明的是,該報告中的信息與當時與會的專家關係密切,較官方。國內參與的人員見下圖。根據該報告製作了一張分布國種群的分布圖,圖注中每個國家後有2-3欄數據,第一欄為野象數量(括號內跨境象數量),第二欄為圈養象數量(gov指政府所有,pers指私有),第三欄為野象數據出處的年份。
  •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系列二:亞洲象非洲象
    咱們都去過動物園,動物園體型最大的當然就是大象了。從古至今,大象的家族一共出現過170多個成員,但是到了今天,地球上僅存的種類中只剩下非洲叢林象、非洲草原象還有亞洲象這三位成員了。沒錯,它的耳朵呀要比亞洲象的耳朵大很多,而且是三角形的,很像非洲地圖的形狀。而亞洲象的耳朵呢,它是四邊形的,特別像它的一個重要分布地——印度的地圖。這一點咱們也能區分它們二者。第三個方法,咱們看象牙,非洲象不管是雄性還是雌性,都會有長長的象牙露在外邊,非常的明顯。而亞洲象只有雄性才長有長長的象牙,雌性雖然也長有象牙,但是呀非常的短小,不會露在嘴唇的外邊,不容易發現,這一點咱們能看得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