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穩增

2020-12-06 搜狐網


  本報北京3月7日訊 記者嚴冰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並經常性開展巡護、設卡檢查、公眾教育和執法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

  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亞洲象目前在中國的野外種群約有150-250頭,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市和臨滄市的自然保護區內。

  據悉,中國已在面積達31.2萬公頃的上述保護區內,配備了302名專職管理人員和300多名護林員,對亞洲象棲息、活動區進行巡護管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03月08日 第四版)

相關焦點

  • [視頻]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
    進入[新聞60分]>>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雲南省西雙版納是中國世界瀕危動物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近一段時期以來,亞洲象野外種群活動日漸頻繁,跟蹤監測顯示,這裡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加,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約二百至三百頭,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一倍。責編:趙旋璇
  • 中國積極保護亞洲象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楊曉紅)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中國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並經常性開展巡護、設卡檢查、公眾教育和執法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
  • 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棲息範圍擴大
    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電(記者趙勝玉)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七日在此間透露,中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   他說,國家林業局通過在亞洲象分布區建立起保護管理體系,對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進行監測評估
  • 我國亞洲象野外種群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我國為保護亞洲象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付出了巨大努力,通過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使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穩步增長,棲息範圍進一步擴大,保護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調查,我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亞洲象,目前在我國的野外種群約有150—250頭,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市和臨滄市一帶。為加強保護,國家相繼成立了雲南西雙版納、雲南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雲南思茅萊陽河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配備了302名專職管理人員和300多名護林員。
  • [視頻]我國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增加
    進入[午夜新聞]>>          CCTV.com消息(午夜新聞):近來,雲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活動日漸頻繁,跟蹤監測顯示,這裡的亞洲象野外種群數量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一倍。
  • 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原標題: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今年全球的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Sustaining all life on earth),中國的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中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只升至1864只。
  • 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達293頭
    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記者趙珮然)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的293頭,增長率約為52%。  這是記者2日從在雲南省普洱市召開的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的。
  • 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喜迎第9頭小象誕生
    新華社昆明2月23日電(記者姚兵)22日上午8時16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一頭32歲的母象「平載」順利產下一頭雌象,這是母象「平載」生產的第三頭小象,也是在該中心出生的第9頭小象。中心日常做好對救助象的健康管理、養護與監測工作的同時,工作人員對孕期母象「平載」重點監護,在其出現產前行為後,及時幫助「平載」順利產下小象。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野象谷,於2008年11月建成,旨在開展亞洲象人工繁育研究,收容救助傷病及其他野象,不斷增加亞洲象種群數量。
  • 亞洲象印象——十三分布國簡介
    下文總體按照印度次大陸到東南亞再到中國的順序,即以文化相近性為主要參考,種群數量為次要參考:印度、斯裡蘭卡、尼泊爾、孟加拉、不丹、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寮國、越南、中國。尼泊爾的工作象有200多,居留型野象100多,跨境(印度)活動象100多。工作象一半是政府象,用於反盜獵和野外調查。尼泊爾是極少數大象、老虎、犀牛種群數量均在顯著增加的國家,這被視為成功的保護工作。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將更依賴旅遊業。在Chitwan奇特旺國家公園,有100頭左右的工作象為私人所有,服役於旅遊業,支持保護和地方經濟。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
  • 被奴役的亞洲象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經過馴化的亞洲象在東南亞國家承擔了許多繁重的勞作,除了幫助人們開荒、築路、搬運重物外,還有一些象在每年的旱季被趕到了原始森林深處,成為運送木頭的奴僕。在主人的指令和砍刀背的驅使下,瘦骨嶙峋的大象每天都拖著沉重的鐵鏈,一趟又一趟地把伐掉的木頭運送到河邊。攝影師在雨林深處跟蹤拍攝了數年,用鏡頭呈現了大象的辛酸生活。
  • 普洱建成國內首個亞洲象監測塔
    近日雲南普洱建成中國境內首個亞洲象監測塔以加強野生亞洲象監測預警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首座亞洲象監測塔建成亞洲象監測塔建設在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這裡是亞洲象食物源基地,也是野生亞洲象頻繁造訪集中取食的區域
  • 全城熱益科普:亞洲象有兩大天敵一個是人類,另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自古至今,象主要有兩個天敵,人類和氣候。在遠古時期,象的滅絕主要來自於無法對冰期間的氣候波動做出快速響應,比如畏寒的亞洲象,需要在冰期尋找抵禦嚴寒的避難所。後來,隨著(古)人類的進化、種群的增加,象真正意義上的天敵出現了。亞洲象屬於長鼻目象科動物。
  • 廣州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園」是中國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之一,現養育近30頭亞洲象,當中十多頭在長隆成功繁育。5月27日,兩頭長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亮相,其中,小公象出生於2020年4月30日,出生體重88公斤;小母象出生於5月12日,是體重逾百公斤的「巨嬰象」。  亞洲象是亞洲大陸現存最大的動物,也是當今世界體型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僅次於非洲象)。
  • 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落戶昆明
    原標題:國家林草局 亞洲象研究中心 落戶昆明  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在昆明揭牌,並向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3個州市亞洲象野外研究基地授牌。  多年來,中央和地方在亞洲象分布區域成立了11個自然保護區,建立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殖及救護中心」「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亞洲象監測預警中心」,亞洲象數量呈穩定增長趨勢。為進一步做好亞洲象保護管理工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8年11月批覆同意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加掛「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牌子。
  • 亞洲象流浪記:我想見那自由的山野和清朗的風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象妞,亞洲象,當然你們也可以叫我長鼻子公主,大象妹妹啥的,哈哈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的亞洲象地址:東經98°57′32″—99°26′00″,北緯23°09′12″—23°40′08″ 最高海拔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6)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與媽媽寸步不離。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
  • 雲南普洱建亞洲象監測塔
    記者1月6日從雲南省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來普洱轄區內亞洲象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為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該市在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建成首個亞洲象監測塔。該監測塔既可用於觀測亞洲象活動範圍,還可用於緊急避險。
  • 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3)
    新華社照片,廣州,2020年5月27日廣州:亞洲象家族再添新丁5月27日,廣州長隆的新生亞洲象寶寶在紅泥堆玩耍,這些泥土可以幫助大象護理皮膚和補充鹽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家族迎來兩名新丁。4月30日,亞洲象莉娜產下一頭公象,出生時體重88公斤;5月12日,亞洲象伊拉產下一頭母象,出生體重達108公斤。大象媽媽莉娜和伊拉均為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繁殖的亞洲象。至此,長隆亞洲象家族已繁衍至第三代,現共有27頭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