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月28日訊 7月26日,記者在大慶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老年科採訪時,了解到一起病例,家人都以為曾經很聰明的趙阿姨,只是不適應新環境才總愛忘事,殊不知,趙阿姨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
老人忘事認不出女兒
今年74歲的趙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師。年輕的時候,趙阿姨好強、孤傲,丈夫對她百依百順。
剛退休時,趙阿姨為了讓生活豐富起來,經常參加社區活動,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一年前,兒子為了方便照顧父母,在自己所居住的小區,給父母買了一套房子。
按理來說,和兒子住得近了,趙阿姨的心情會更好,可兒子卻發現,母親性格和行為有些異常,經常會手上抓著鑰匙卻四處找鑰匙,忘關煤氣,東西隨處亂放,還責怪孫子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
有一天,趙阿姨與老伴一起上街買菜,嘴裡念叨著買西紅柿,明明在一個攤位已經買完了,到下一個攤位還要買,買完菜後,又不記得回家的路了。
趙阿姨的症狀引起了家人的警惕,當女兒將全家福拿給母親看時,她指著上面的兩個人誇女的漂亮、男的帥,竟認不出是自己的女兒、女婿。
老房子竟也不記得了
家人們認為,趙老師愛忘事,可能是換了新環境不適應,於是兒女決定陪老人到小區活動室,找其他老人一起打麻將、聊聊天。
一段時間後,兒女發現老人不但沒有高興起來,反而更糊塗了。有時下樓散步,深夜也沒回來,家人下樓去尋找,發現老人在樓下不停地轉悠。當兒子問她為何不回家時,她說不知道住在幾樓。
兒女們商量後,決定讓老人搬回原來的老房子,看能不能緩解心情,他們發現事情並沒有好轉,老人居然連自己居住多年的家都不認得了,看見鄰居們,也像見到陌生人一樣。
是年齡大了糊塗了?還是生病了?家人連忙帶她到醫院就診。
醫生經過詳細問診,對趙阿姨軀體進行檢查,診斷其患了老年痴呆症,即阿爾茲海默症。
「之前,我老伴身體一直都很健康,雖然愛發脾氣,但她很聰明,怎麼就會得這病?」趙阿姨的丈夫很是不解。
老人「糊塗」了可能是病
市心理保健調適中心老年科主任楊海波說,老年痴呆症是以腦組織的退行性變化和智力衰退缺損為特徵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
目前,老年痴呆症病因及發病機制仍然不明,臨床上多是對症治療。在採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依託自身強大的精神心理治療優勢,可快速控制老年痴呆患者的異常情緒和衝動行為。
像趙阿姨這樣的個案,在生活中越來越多,經常聽到有人在抱怨家裡的老人是越來越怪僻,很多人認為是年紀大,記性不好,老了糊塗了,因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及時就診,實際上,這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狀。
記者了解到,老年痴呆症是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癌症之後,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有效的治療可以減緩老年痴呆症病情進展,避免意外事故和損傷發生。
如果發現親人有以上症狀,一定要及時診治。
文娛活動可緩解老年痴呆
那麼,如何幫助老年痴呆患者減輕病情?
楊主任說,作為老人的家人,應根據其個人的個性、愛好等情況,提前鼓勵其開展相應的文娛活動,如練書法、畫畫、做遊戲、講故事等,讓老人多動動腦,有助於智力的保持及預防痴呆的發生。
對於老年人,建議心胸開朗豁達,勿多慮抑鬱;飲食合理,不宜高攝入鹽、糖;戒菸、飲酒節制;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堅持有規律適宜的體育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這些對大腦都具有積極的保健作用。
「如果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家人要配合醫生治療,吃藥的目的是讓速度減緩,如果不吃藥,可能5年以後,會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但是通過治療,可以把生活自理的時間,拉長10年至15年,甚至更久。」採訪時楊主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