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山海經》
提起人類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不能不說是掌握了核技術。雖然核能源的使用總會讓人們有一定危機感,但核技術拓展出來的領域帶給人類的發展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核技術最引人注目的和平利用就是核能。核能在安全的情況下,給人類提供了一種清潔、強大又長久、低廉的新能源。但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如果核能利用出現事故,後果的嚴重性也遠超其他的能源。1986年,前蘇聯烏克蘭地區的地區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其產生的核輻射超過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這次核災難和2011年日本的福島核事故被定為七級特重大核事故。七級是目前核事故嚴重性評級的最高等級,七級災難造成的破壞,幾十年後仍然不能完全修復。
災難為何發生?
這次災難源於對切諾貝利4號反應堆進行的定期維修。測試。當時為了測試在柴油發電機不工作的情況下,渦輪能否可以正常給水泵提供能量而斷開了反應堆的安全系統,以保證安全系統不會因測試被觸發。由於現場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過分自信和操作失誤,引發蒸汽爆炸。而車諾比核電站為節省建造成本,反應堆採用的是單一防護層,爆炸掀開防護層讓空氣中的氧氣灌入,與超高溫的核燃料和石墨慢化劑作用形成石墨火。火災使得洩露的放射性物質擴散到了更廣泛的地區,造成了舉世震驚的嚴重後果。
這場災難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為兩千億美元,而這僅僅是用金錢可以計算的損失,金錢之外的損失難以估量。災難現場雖然只導致31人死亡,但放射性物質的擴散卻使上萬人遠期死亡或重病,至今仍有災後畸形兒出生。核汙染蔓延至蘇聯西部。
東歐和北歐的斯堪迪亞維納半島,受災最嚴重的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至今都還在為災後重建和民眾災後健康買單。從這樣的災難烈度可以看出,放射性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難以估量,受災最嚴重地區的動植物勢必難逃毀滅性的打擊。
核洩漏封鎖區的動植物
核災難發生後,搬遷了核汙染區的居民,但動植物沒法搬遷只能留在汙染區任其自生自滅。災難發生後的一年時間裡,在汙染區的動植物大量死亡,枯死的樹木呈現出鏽紅色,被人叫做紅森林。
在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適者生存的法則再一次顯現出來。災區內有的動物因不能適應高強度核輻射而滅絕;有的產生了基因變異來應對環境的改變。災區的布穀鳥因變異鳴叫起來都改了「歌詞」,青蛙讓核輻射搞得更綠,有些昆蟲的翅膀也改了花紋。
最詭異的是,汙染封鎖區內的一些動物在基因變異後出現了數量暴增的情況。車諾比地區狼的數量比周圍地區多出了七倍,生命的適應力真是令人嘖嘖稱奇。但核輻射造成的基因突變後果難以預料,這樣的生命奇蹟不能擴散出封鎖區,以免給周圍的物種帶來風險。要做到不讓封鎖區的動物離開封鎖區並非易事,如像老鼠這樣的動物要控制其活動範圍就十分困難。
在被安裝了GPS追蹤器的動物中,一隻「變異狼」曾從車諾比逃出,引起了人們的擔憂。這隻逃離的的野狼為雄性,三歲大,到達了離封鎖區三百五十六公裡遠的地方。如果這隻狼與封鎖區之外的狼繁育後代,很有可能讓變異基因在狼群中傳播,那它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科學家認為,如果突變的基因對狼群不利,就會被淘汰,存留下來的基因應該不會對物種造成災難,只要加強監控,就可以順其自然。
結語
車諾比核事故令人痛心,也令人感到恐怖。但災後汙染區內動物的表現又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現在車諾比地區已有限度地開發為旅遊區,讓人們可以去一探究竟。在這裡,人們看到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似乎經受了核事故的洗禮,動植物的生命力更旺盛了。但這不能說核輻射就是生命的福音,至少對人類來說,核輻射的環境還無法適應,安全仍然是利用核能的先決條件。如果再有比七級更高的核事故出現,那將是人類難以承受的傷痛。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