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5年後車諾比: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2020-12-01 驅動之家

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在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並引發嚴重核事故過去25年之後,曾經的禁區已不再是一個「死區」。核事故發生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一個面積巨大的長而寬的地帶被危險的核輻射覆蓋,數十萬人被迫轉移,重新安置,很多城鎮變成無人區。
  
在一個面積1100平方英裡(約合285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人和農作物仍不見蹤影,野生動物卻開始活躍起來。由於人類的撤離,種類驚人的動物似乎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科學家經研究發現,一些物種出現基因變異跡象,說明這場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給當地生物帶來長期影響。
  
雖然當局將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等級提高到最高級7級,與車諾比核事故相同,但在潛在影響方面,福島核事故無法與車諾比核事故相提並論。1986年4月26日,坐落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事故,由於反應堆沒有安全殼,核事故造成的直接影響遠遠超過福島核事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車諾比核事故共造成大約30名工人死亡,另有多達4000人死於輻射暴露導致的疾病。
  
儘管對仍然存在的輻射暴露可能產生的長期健康影響存在爭議,一些人已經返回被遺棄的帕裡什弗村(Paryshiv),其中就包括照片中這位73歲的老婦。雖然核輻射已不再像雨點般從天而降,但危險的銫-137水平無論是在帕裡什弗村還是遠至挪威和德國的一些地區仍在升高。銫-137是對人體威脅最大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可通過食物鏈不斷積聚。照片中的雞可能因為所攝入的食物遭到汙染攜帶銫-137,食用這些雞的人也將最終被銫-137汙染。

測量輻射水平

照片於2006年車諾比核災難20周年紀念來臨前不久拍攝,一名工作人員正在白俄羅斯的核事故隔離區測量輻射水平。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將被嚴重汙染的面積11.5平方英裡(約合30平方公裡)的區域變成自然保護區,此前罕見的動物現在已在保護區出現並繁衍生息:翠綠的森林出現瀕危鳥類和大型獵物的蹤跡,挑戰著人們對死區的認知。

一些科學家指出這一地區只在表面上恢復。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生物學家、國家地理學會成員蒂姆·摩梭表示:「當地的狀況並非一些人認為的那樣。人們對眼前看到的一切感到吃驚,我們必須嚴肅對待這一現實。人們應該抱著這樣一種想法,這裡的狀況與月球類似,仍然十分荒涼。」自2000年以來,摩梭便對烏克蘭車諾比核事故隔離區的動物進行研究。

「堅守」的豬

幾乎被廢棄的白俄羅斯圖爾格維奇村(Tulgovichi),一頭豬在廢棄的房屋前走過。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前,這裡生活著1000名居民,現在只剩下8人。災難發生後,大約5萬頭牛和1.3萬頭豬以及當地居民被迫轉移,重新安置。由於在安置區很難照料牲畜和尋找食物,絕大多數重新安置的牲畜被屠宰。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致力於和平利用核能)2006年的一份報告,車諾比核事故可能對牲畜造成長期影響。災難發生後幾年,附近被汙染地區的豬牛先天畸型的發生率仍然較高。

出現畸形的家燕

生物學家蒂莫西·摩梭和法國奧爾塞巴黎南大學的安德斯·莫勒對車諾比核電站周邊地區的鳥類進行了長達10多年的研究。在一項研究中,摩梭發現生活在嚴重汙染地區的家燕出現畸形的概率更高,這些畸形包括局部白化(b、c和d)、鳥喙畸形(e和f)以及尾羽彎曲或不對稱(h和i)。他們在以後進行的研究中發現,汙染區的生物多樣性較低,鳥類種類只有「潔淨區」的一半。它們的數量也更少,銳減了60%。此外,生活在車諾比地區的鳥類大腦體積更小。
  
2000年,摩梭與莫勒第一次來到車諾比。他在提到這次旅途時說:「我們真沒想過會有什麼發現。」摩梭承認一些鳥類家族確實呈繁榮景象,其中包括不遷徙的鳥類,它們似乎更適應當地的環境。他說:「這可能因為它們沒有競爭者。」這些鳥類並沒有耗盡類胡羅卜素——強大的抗氧化劑,形成美麗的羽毛——也不需要耗費額外能量進行長途遷徙,它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更為強大。

非法捕魚者

可能存在的放射性微粒以及被處以罰金的風險無法阻止白俄羅斯的非法捕魚者前往普利雅特斯河(Pripyats)捕魚,這條河流距離災難區中部只有18英裡(約合30公裡)。樸次茅斯大學研究水環境的科學家吉姆·史密斯對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湖泊中的魚的汙染程度進行了測量。他指出,雖然自己並不提倡食用來自汙染湖泊的魚,但研究並未發現湖魚出現明顯的畸形跡象,只是生殖系統受到一定影響。
  
總體上說,魚類成為車諾比核災難的受益者。史密斯說:「我們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湖泊捕獲了數千條魚。這些湖裡的鯰魚體型巨大。」在反應堆爆炸後遭到嚴重汙染的冷卻池內,史密斯發現了36種魚,其中包括瀕危魚類。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冷卻池的水溫高於附近湖泊。生活在附近繼續農業生產的區域的魚受汙染程度低於隔離區,因為鉀素徑流阻止魚類吸收銫-137。

狼群數量激增

在撤離區可以見到駝鹿、狼和梅花鹿等大型動物,但是數量並不很多。
  
但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在核事故發生後,附近區域的狼群數量激增。瑪麗·米克(Mary Mycio)是2005年一份論述核事故災難的新書《苦艾森林》一書的作者。她報告說狼群的數量的增加是顯著的,在2003年到2004年的狩獵季節,獵人們甚至捕獲超過100條狼。時至今日,打獵仍在持續。這張照片所拍攝的,正是2011年在隔離區狩獵的場景。

對動物生存情況的不同解讀

儘管研究顯示有蹄類動物的數量出現了反彈,並且並未顯示明顯的遺傳變異現象。但一些食草動物,如這張照片中的鹿,其體內確實檢測到了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

由於這些動物食草,而像地衣和蘑菇一類的植物很容易積累輻射量。在車諾比事故發生後,人們對大量的草食動物進行宰殺。甚至遠在挪威的動物被宰殺後,檢測發現其每公斤肉中輻射量也達到了14000貝克勒爾。這是挪威法定人體接觸輻射劑量上限的兩倍,是其鄰國瑞典法定人體輻射劑量的46倍。甚至在今天,挪威地區的馴鹿體內仍然可以檢測到高於正常值的放射性鍶,儘管這樣的輻射水平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人們在隔離區內獵殺動物,並非是為了食用它們的肉。無論如何,這些動物體內的輻射水平是超過正常水平的。它們本身所處的區域導致它們遭到過量的核輻射,而它們進食植物又進一步增加了這種輻射在其體內的富集效應。不過專家表示這樣的輻射劑量尚不足以對動物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過也有專家質疑這樣的說法,他們指出,根據對新鮮降雪過後動物行走留下足跡的計數,在一些遭到最嚴重核汙染的地區,動物的數量出現了顯著的下降。

老鼠發展出了抗輻射免疫力?

從1992年開始,美國和烏克蘭的科學家們便開始對遭受車諾比核事故汙染最嚴重區域的老鼠進行觀察研究。
  
研究發現,老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似乎出現了大規模的繁盛。1996年,美國德州技術大學的羅伯特·貝克(Robert Baker)和喬治亞大學的榮·切斯(Ron Chesser)宣稱他們在該地區的田鼠種群中發現了大規模的變異現象。不過一年之後他們又宣布撤回他們此前的論文,原因是他們複查後發現已經找不到那樣的變異現象了。
  
他們隨後進行了一項實驗,將一隻健康的野生老鼠放進籠子裡,置於遭受最嚴重核汙染的地區,隨後對其染色體進行檢測。檢測的結果讓他們吃驚不已:「它們似乎發展出了一種天然的抗輻射免疫力。」2006年,他們發表了他們的這一驚人的研究發現。

受到威脅,但並非來自輻射

普氏野馬非常罕見,在野外環境下一度滅絕,現在只在非常少數幾個保護區內還能有幸見到它們的身影,其中就包括車諾比地區。

1998年,31頭普氏野馬被轉運到這一地區。其中8頭在運輸途中或抵達後死亡,但另外的23頭成功的存活下來並開始繁殖。
  
根據烏克蘭奧斯卡尼亞新動物園(Askania Nova Zoo)塔吉娜·扎吉(Tatjana Zharkikh)的說法,那裡的普氏野馬最高時數量達到了65頭,不過後來由於遭到獵殺,數量又出現了下降。她說:「普氏野馬對基輔地區的氣候和環境適應都很好,目前沒有發現輻射對這些動物造成的負面影響。」(新浪科技/晨風)

相關焦點

  • 走進33年後車諾比: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本文源出處:快科技 部分物種變異畸形 在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並引發嚴重核事故過去25年之後,曾經的禁區已不再是一個「死區」。
  • 車諾比核電站爆炸的34年後,變異的動物成什麼樣子了?
    1986年4月26日,蘇聯車諾比核電站四號機組反應堆發生劇烈爆炸,造成8噸多的強輻射物質洩漏,當地及四周約320萬人受到了核輻射的影響,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車諾比核事故。當年爆炸發生後,核電站方圓30公裡的區域被隔離起來,成為禁區,33.6萬居民全部撤走,但禁區並非完全的無人區,第三號機組直到2000年12月才停止工作,期間仍有大量工作人員在禁區裡活動
  • 1986年,車諾比事件後,動物變異成啥樣了?
    在隨後的15年裡,當地大批民眾流離失所,被調離故鄉,但仍約有七萬人因輻射影響接連死去,有十三萬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疾病折磨,患癌率顯著增高。輻射對於動物和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物特徵的變異上。主動變異是正常的自然規律,是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的能動性改變,是進化的一種解釋。但突變卻不是好事,它多數情況下意味著被動接受。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畸形胎兒的出生,是因為受到了輻射影響。
  • 「死亡禁區」車諾比32年:人體變異、巨鼠橫行……
    在寫那篇文章時,車諾比這個地方十分觸動我。說來慚愧,作為一名旅遊達人,在我知道張昕宇和梁紅夫婦去了車諾比冒險時,我才聽說了這個地方,也才開始瘋狂查資料了解當年那起震驚全世界的核洩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位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發出了一聲巨響,這座號稱「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發生了爆炸。
  • 車諾比核事故過去了34年,裡面的動物變異成了什麼樣?
    車諾比核電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由於工程設計缺陷,再加上工人操作不當,使得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反應堆內因溫度過高而衝破保護殼,導致放射性物質不斷洩露。
  • 一隻「變異狼」從車諾比地區逃出,它將給世界帶來何種影響?
    01在這次核事故發生後25年,曾經的禁區終於不再像往日一樣充滿死亡的氣息。當年,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三國被核輻射所覆蓋的區域內,有數十萬人被迫全部離開自己的家鄉,很多城鎮已經空無一人。就連許多動物也全部被殺死,在25年後,這些地方依然看不到人的蹤影,但是野生動物卻開始活躍起來。
  • 車諾比事件後,當地都產生了哪些變異的動物?
    車諾比事件釋放的輻射是投放在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的100倍以上,災難發生後,4號反應爐被鋼筋混泥土石棺覆蓋,當局在反應堆周圍建立了一個半徑為18英裡的隔離區。車諾比事故發生許多年後,爆炸後洩漏的輻射仍然傷害著該地區的人、動物以及植物。
  • 30多年後,車諾比核電站爆炸後,變異的動物成什麼樣子了
    30多年過去了,車諾比核電站爆炸洩漏帶來的影響仍然沒有消散。1986年,因為核洩漏,30萬生活在此地的人被迫撤離此地。車諾比核電站洩漏的核輻射,要比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彈高出20倍。許多許多年以前,隨著人類的腳步,自然界逐漸的一點一點被人類社會侵蝕,而野生動物的生存家園也被人類社會侵佔。但是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之後,大量人類撤離,在沒有了人類的騷擾之後,這裡反而成了一片野生動物的聚居區,當然這裡算不上天堂。
  • 車諾比事件發生之後,那些觸目驚心的生物變異
    車諾比核電站是在1986年4月26日由於當時在做四號反應堆的一個試驗而引起了爆炸,而處在當地的人和動物都受到了核輻射,很多孩子出生之後就是畸形,也有很多人,變得肢體肥大。而受到輻射的個別動物也變模樣,變異的海魚頭大身子小,也有長著六條腿的梅花鹿,兩個頭的烏龜,還有雙臉的貓等等,這些是變異的動物都是在車諾比輻射區域發現的,雖然他們長相奇特,像怪物一樣,但是這些動物,自身也是忍受著極大的疼痛與不適。而傳聞中說發現了與汽車一樣大的老鼠,這個是真的嗎?
  • 如果一隻變異的老鼠,從車諾比跑出來後,對人類是好是壞?
    比如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事件,一個小細節引發的事故,直接造成了數萬人死亡。車諾比的輻射曾經的車諾比核電廠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驕傲,但卻因為一次操作不當,導致了4號核反應堆爆炸,這次的爆炸,蔓延了數千平方公裡,附近的大氣被厚重的灰塵所籠罩,人們在吸入了大量的輻射氣體後,都患上了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即使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仍然有很多當時的居民得了癌症。
  • 車諾比事件變種人是什麼樣的?揭秘車諾比變異生物
    1986年4月26日1點24分,位於普裡皮亞季城附近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生了嚴重的核洩漏,最終導致爆炸。
  • 車諾比事件後,當地許多動物都發生了變異,核汙染影響至今
    事故發生後,4號反應堆被用巨大的石棺封起來。不過,由於電力緊缺,該核電站其它未受損的機組還運行了數年,直到2000年才被徹底關閉。事故20年後,4號反應堆石棺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倫琴,是安全值(20毫倫琴)的37.5倍;隔離區內的平均照射度仍大於100毫倫琴,隔離區外平均照射度在60毫倫琴以下。
  • 車諾比的變異生物中,巨鼠橫行,是真實的還是騙局?
    去年有一部美劇,火遍了全球,這便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車諾比》。1986年就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了洩漏,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特別在意。隨著核輻射的蔓延,車諾比也籠罩在了核汙染之下,等到人們想要行動時已經為時已晚。
  • 車諾比變異巨鼠真的存在嗎?當年的禁區如今已成為動物的樂園
    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科學家估計,核電站周圍3000年內都不適宜人類居住。自事故發生後,核電站方圓30公裡的區域被隔離起來,33.6萬居民全部撤離,事故總計造成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 34年已過,車諾比裡面的動物,是不是都變異了?
    核事故是人類這個物種無法承受的科技事故。從廣島原子彈爆炸看就可以知道了,這小小的一顆炸彈就能夠要了一座城市人民的命。但是核事故最危險的不是爆炸的那一瞬間,而是爆炸過後的輻射。核輻射能夠讓一個地區長達上百年不能夠住人,其能夠破壞一個地區的生態平衡,能夠改變一個地區的物種基因。
  • 車諾比變異巨鼠真的存在嗎?當年的禁區如今已成為動物的樂園
    車諾比事件車諾比事件,又稱車諾比核事故,是一起發生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的核反應堆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 車諾比逃出的「變異狼」,若生兒育女,會把變異基因傳下去?
    車諾比,是很多人心中的"地獄之城",1986年,前蘇聯在車諾比建造的4號核反應堆爆炸,從而造成了人類歷史上危險程度勝過日本廣島、長崎的最嚴重核事故。自此之後,車諾比成為一座空城,人類紛紛避之不及,但是車諾比周邊生活的動物們,卻不是人類可以管控的。
  • 33年後,車諾比核輻射下的動物們。
    33年後,車諾比核輻射下的動物們。因為沒有人涉足33年後野生動物們卻在此繁衍生息 核洩漏事故後的幾年內動物的數量確實大幅下降但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鹿、野豬、狼、野馬、鷹……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開始瘋狂繁殖而之所以他們能夠繁殖不是因為他們被輻射的基因突變了而是因為
  • 車諾比核洩漏發生後,那裡的動物真的變異了?研究者給出答案
    這件事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所有的居民還在酣睡,只是還不等他們看到第二日的黎明,就聽到一聲巨響,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了。而也是從這件事情過去了之後,這裡也被稱為「鬼城」,再也沒有人敢在這裡住了。關於事故為何發生,據說這是因為當時有工作人員操作出現了失誤。這場大爆炸的威力是當時廣島爆炸的400倍不止。車諾比核洩漏發生後,那裡的動物真的變異了?研究者給出答案。
  • 車諾比爆炸後,科學家進入隔離區遭到巨鼠攻擊,這是真的嗎?
    車諾比爆炸後,科學家進入隔離區遭到巨鼠攻擊,這是真的嗎?1986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核爆炸事件,當時烏克蘭還在蘇聯的統治之下,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之後,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開始在大氣當中傳播,在34年後的今天影響並沒有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