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轉基因

2020-11-18 AlliumMacrostemon

先簡單講下,這篇文章是本人上周末簡單創作的,成文比較倉促,有些瑕疵,望見諒。

當提到「轉基因」時,經常會有人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有人卻樂此不疲,廢寢忘食地研究轉基因有關的技術。

曾經有一句話:「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基因工程便是其代表。

轉基因是什麼?查閱資料後可知: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基因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並使之產生可預期的、定向的遺傳改變。簡而言之,就是把其他物種的基因導入特定的物種內使其具有它原本沒有的性狀。

轉基因技術的有關應用目前已經出現在了在人類社會多個領域中,較為常見的包括了利用轉基因技術進行農作物的育種,利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疫苗,甚至是利用轉基因技術進行基因缺陷型遺傳病的治療等。

現代的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史可以簡單概括一下。從1953年,沃森和克裡克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與半保留複製起,到1966年尼倫伯格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從此分子生物學橫空出世。1974年,莫洛等人率先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真核生物基因。再到1983年科學家完成了對菸草的基因改造。轉基因技術已經正式問世約半個世紀。

轉基因技術真的安全嗎?本人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轉基因技術應用後,我們確實擁有了「上帝造萬物」的能力。我們得以從「代碼」入手敲出,修改出自己想要的「程序」,改造生物性狀。它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從倫理道德,生物安全,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以及我們自己的生命安全。

目前,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是其最主要的方面之一。轉基因農產品將直接關乎我們的食品安全。

筆者是園藝專業的,將著重從轉基因在農業上的應用入手討論。而其中最重要的應用方面是大家所熟知的轉基因農作物。

轉基因農作物,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其它生物的遺傳物質轉入作物中,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培育出品質更好種植更簡單抗逆性更強的作物。通常,轉基因可增加作物的產量、改善品質、提高抗旱、抗寒、抗藥及其它特性。轉基因的優點在於其可以明顯加快生物育種的速度,同時也可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等。

轉基因農作物的開始,便來自於1983年科學家們對菸草的遺傳改造,其結果是獲得了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菸草。再者,是1996年,美國允許了第一種轉基因作物,一種可以延遲成熟的番茄產品的上市。正式的拉開了轉基因作物(農副產品)的面世。隨後,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轉基因棉花等轉基因作物也入雨後春筍般相繼問世。

在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1.917億公頃,是1996年的113倍,佔全球15億公頃耕地的13%左右,批准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國家和地區由1996年的6個增加到2018年的26個,加上批准進口的44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商業化應用的國家和地區已增加到70個。其中,中國憑藉29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位列全球第7位。(來源:新京報)

那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轉基因作物及含轉基因作物農副產品有哪些?目前,常見的轉基因農作物有棉花、菸草、大豆、玉米、番木瓜等。眾所周知,轉基因大豆的栽培面積是最大的,所以目前我們吃的基本上全部的大豆油共其他大豆製品如豆腐都是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番木瓜可以認為是100%轉基因的。棉花雖然是轉基因的,但是基本不作食用除了的棉籽油外。轉基因玉米也僅限於進口(為主),其多半是作為副食及飼料從而直接或間接的食用。並且「獲準上市的商業化產品也都經過嚴格的科學審查。」

而目前轉入並得到普遍應用的是抗蟲和抗除草劑基因,並不是以增產為目的,但由於減少了農藥使用,增加了種植密度,通過節本增效減少損失客觀上增加了作物產量。此外,轉基因作物在減少農藥施用、改善環境、減少勞動力投入上亦有巨大經濟效益。「包括高β胡羅卜素含量的水稻,它的消費安全性獲得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加拿大的審批,以及中國蘇雲菌芽孢桿菌水稻在美國得到了使用審批。」

那為麼轉基因會遭受到質疑甚至反對的聲音呢?筆者認為,首先是大眾對於新技術的恐懼與未知。轉基因獲得的新品種作物往往對於地球而言是」新物種」,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其次是部分跟風心理,乃至道德及宗教的倫理方面。我們人類創造的新物種是不存在於世上的,我們沒有「順其道而行之」,「違反了上帝的意志」。其次是轉基因植物帶來的實質上的危害,比如,廣泛存在的基因汙染——轉基因油菜所攜帶的新基因出現在了其他的蕓薹屬植物甚至是附近的部分雜草的基因組中。抗除草劑基因也在部分雜草中有出現過。它們的影響目前雖有體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可能永遠的改變我們的生態系統。有些研究也有所指出轉基因玉米對部分動物有所影響,比如可能導致小鼠絕育,雖然未被正式證明與提起,但是也足夠引起恐慌。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轉基因的作物可能並未獲得上市許可,但是可能已經悄然出現在市場上的情況發生,我們也許一直在直接或間接的食用含有轉基因作物的食物但是我們卻毫不知情。但是用「過量農藥澆灌的」與「自身含有毒蛋白的」產品作比,我們會更傾向於哪一種?這個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最大的恐懼有時來自於未知。轉基因作物對於我們自己的影響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近期可能無法明顯的觀察到,它的影響只能等待時間給出答案。反對的聲音也不可能蓋過轉基因作物的研究與推廣,新的轉基因作物正在更快更大量的產生。畢竟科技的進步才是主流。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也就才十多年,但是我們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它對於我們生活的改變,我們也很少有發出過反對的聲音,而相比之下作為「舊的新科技」的轉基因技術卻經常被推向風頭浪尖。可能最後真的只有時間才能說明一切。


相關焦點

  • 淺談轉基因食品存在的問題,我們吃了真的好嗎?
    以轉基因作物直接為食品有轉基因番茄、轉基因甜椒,等等;以轉基因作物作為原料加工出來的食品如利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豆奶、利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色拉油等等。轉基因食品具有成本低、產量高,「抗草、抗蟲、抗逆境」、品質與營養價值高、保鮮性能增強等特點。  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相比較有一定的差別。傳統食品是通過自然選擇或人為的雜交育種來進行。
  • 科技知識:淺談生物技術中克隆、轉基因、雜交技術的區別與應用
    在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專業名詞,例如克隆、轉基因、雜交等。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三項技術之間的區別。克隆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織後代的過程。簡言為生物體間的複製粘貼。
  • 馬妍:話說轉基因
    除了在棉花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還在2006年建議批准了抗番木瓜環斑病毒 (PRSV)的轉基因番木瓜。發展中國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目前在發展中國家有200種轉基因作物正在進行田間試驗。2006年,印度的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達到380萬公頃,成為全球第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首次超過了中國。
  • 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的區別
    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的區別 來源:摘自網絡 下面教你識別幾種常見食品是否轉基因: 一、大豆 非轉基因大豆為橢圓形狀,有點扁,肚臍為淺褐色,豆粒大小不一,打出來的豆漿為乳白色。
  • 從美國的轉基因蚊子到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真的安全嗎?
    所謂轉基因,就是將外源性的DNA片段,人為插入到受體生物的細胞DNA序列中,從而使受體生物產生某種預期的改變。美國從上個世界弄出轉基因食品以來,就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極大的爭議,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從未斷絕。現在他們又將轉基因的目光瞄準了動物。
  • 揭秘轉基因:轉基因發展簡史
    「轉基因」一詞極具爭議,二十多年來熱度不減,有人認為它是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還有人認為它是人類希望,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帶大家回顧轉基因的發展歷史,客觀了解轉基因技術。1865:「基因」的發現在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之前,孟德爾的身份是修道院的神父和院長。
  • 吃了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嗎?
    編者按:轉基因技術安不安全?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日常生活中,公眾常常被轉基因問題困擾,甚至被轉基因謠言蠱惑。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針對相關問題邀請專家進行權威解答,推出系列作品《轉基因你問我答》,為公眾答疑解惑。
  •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GMO)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飾其DNA的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已經被來自另一種生物的DNA改變,無論是細菌,植物,病毒還是動物; 這些生物有時被稱為「轉基因」生物。例如,來自蜘蛛的遺傳學可幫助節肢動物產生絲,可插入普通山羊的DNA中。
  • 被「妖魔」的轉基因|為什麼要研究轉基因?
    【編者按】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的前行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涉及作物種類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概念認識卻廣泛受到陰謀論和政治群體的影響。
  • 轉基因概念股有哪些? 轉基因概念股一覽
    目前轉基因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物工程領域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轉基因動物、轉基因植物、轉基因種子、轉基因飼料/化肥領域。目前我國還沒有開放轉基因農作物商業化(轉基因棉花開放目前種植絕大多數棉花為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技術是一個中性技術,技術本身沒有錯,人們擔心的是技術被濫用和監管的缺失,一旦政策與監管跟上,有相關技術儲備的上市公司或率先受益。
  • 轉基因食物
    我們生活中的轉基因食物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可避免。市面上百分95的大豆油是轉基因大豆油,還有菜油多數也是轉基因。很多人會說每次去超市買油都特別注意選擇非轉基因的油。您能選擇吃非轉基因油,你能選擇吃肉和雞鴨魚嗎?因為所有轉基因大豆,菜籽榨油後的豆粕和菜粕最後都進入飼料加工廠生產成飼料用來餵養動物,而動物最後。。。。所以我們都是直接吃或者間接吃了轉基因的食物罷了。轉基因已經不可避免的進入食物鏈和我們的生態圈。
  • 崔永元調查轉基因食品 細說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先是崔永元方舟子就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微博上展開辯論,之後是崔永元央視辭職、崔永元自費拍片調查轉基因食品。對於大家關心的問題,日前從美國歸來的崔永元舉行了媒體說明會作出詳細的解釋。     究竟崔永元自費拍片調查轉基因是怎麼進行的呢?崔永元邀請美國的採訪團隊,採訪了各類人,包括專家、普通的市民,還有一些民間組織,大約50人,去了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
  • 農業部:理性看待轉基因 理性選擇轉基因產品
    只要一提到轉基因,就會觸動國人敏感的神經。誰要替轉基因說幾句話,就會被渲染和炒作,甚至會招來謾罵和人身攻擊。在這樣的公眾認知環境和輿論環境下,我國轉基因技術開發應用面臨巨大阻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表述:轉基因工程育種就是需要什麼基因就轉移什麼基因,而雜交育種是轉移什麼基因就是什麼基因。    人們對轉基因恐懼和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質疑,更多是受各方面轉基因安全負面宣傳影響而對質量安全風險做出的主觀反映。我國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 轉基因能不能吃,以及轉基因的真相
    作者:華仔 時間:2020-8-9轉基因農作物到底能不能吃轉基因農作物到底能不能吃?它有什麼危害?華仔我在查閱了相關文獻以及同相關專家討論以後,對轉基因有了新的認知。現就我所了解的內容,稍微科普一下,並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 眾說紛紜——轉基因
    轉基因安全與否的問題眾說紛紜旅德美籍學者威廉·恩道爾:美國醫學組織早就向公眾發出過警告,所有轉基因食物都會危害健康,但是被精英把控的美國媒體把批評壓了下去。前法國轉基因安全委員會成員——塞拉利尼轉基因一旦涉及到開放環境中的食品和飼料的話,問題就會截然不同。因為它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露天的環境,這類研究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 美國人眼中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生物(GMO)是一種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改DNA的生物。在大多數情況下,轉基因生物已經被另一種生物體的DNA所改變,無論是細菌、植物、病毒還是動物,這些生物通常會被稱為「轉基因」生物。例如,蛛形綱動物蜘蛛的吐絲基因可以植入普通山羊的DNA中。
  • 科普:轉基因蚊子咬了我 我會被轉基因嗎?
    日前,美國聯邦政府和佛羅裡達州政府批准了一項計劃,將於明、後年向佛羅裡達群島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據悉,這種轉基因蚊子能夠通過與當地普通蚊子交配,殺死或減少蚊子數量,以阻止瘧疾等疾病的傳播。蚊子:威脅人類的「生物殺手」先不說轉基因蚊子,蚊子確實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生物殺手」。
  • 還在反對轉基因?習大大原來是這樣支持轉基因的
    一是研究課題減少,只有2個,即抗蟲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研究和轉基因產品風險交流及評估技術研究;而2014年度課題多達5類,即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豬、牛、羊三大動物),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戰略研究,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
  • 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中國轉基因作物路在何方?
    4月8日,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7億元,用於轉基因品種研發、種子加工生產線新建和南繁科研基地等五大項目。隆平高科布局轉基因,再次將轉基因拉入人們的視野。
  • 袁隆平弟子:國民對轉基因一知半解-袁隆平,弟子,轉基因,一知半解...
    據媒體報導:目前,中國在轉基因棉花研究中所具有的獨立智慧財產權僅次於美國。在水稻方面,中國申請的專利佔轉基因水稻領域專利總量約40%。應用水稻轉基因技術育成的轉基因水稻,如轉基因克螟稻、抗稻瘟病轉基因稻、抗除草劑轉基因雜交稻等,已進入田間釋放和環境安全評估階段。水稻遙感估產模型和水稻主要病蟲害計算機預測等信息技術,已在生產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