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2020-11-26 光明網

日前,山東大學教授劉淑琴團隊研發出的新冠肺炎「救命神器」ECMO樣機,成功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樣機自主研發,專利群轉讓額達到8400萬元,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這一高端醫療器材國產。

山東大學找準科技創新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找準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新時代背景下揚帆起航。

山東大學以強校興國為己任,堅持「四個面向」,始終把學術卓越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大力實施「學術興校」戰略,深入推動「學術振興行動計劃」,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學術基本面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十三五期間,山東大學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承擔自然科學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91項,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發表在CNS等頂尖期刊上,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新建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校地校企合作平臺106個,巖土工程、創新藥物等領域大批「千萬元級」項目落地轉化。

在基礎研究領域,山東大學加強「從0到1」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目標導向獨創性研究成果持續湧現。數學學科作為基礎研究的代表,山東大學實力雄厚。彭實戈院士作為中國金融數學研究的奠基人,是第一位被邀請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一小時報告的中國大陸數學家,創立的「彭最大值原理」成為引領國際相關研究的新理論,開創「倒向隨機微分方程」新領域,成為國際公認的「非線性期望」中國學派,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王小雲院士領銜的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研究團隊,在數論、代數和密碼領域進行交叉研究,先後破解了MD5和SHA-1兩大密碼算法,在國際密碼學界引發強烈「地震」,牽頭制定了國際密碼算法標準(SM3),為國家航天重大工程專門設計加密算法,有效保障了航天安全通信。

在其他基礎研究領域,山大粒子物理研究團隊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整體極化」理論被《Nature》發表的國際實驗成果證實。重大疾病基礎研究取得突破,山東大學突破不孕症遺傳發病與早期胚胎發育調控機制,奠定了我國在生殖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入選「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科研團隊還揭示了心血管重構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闡明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機理,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此外,山東大學首創「Red/ET DNA重組技術」,用於開展天然活性產物和靶向藥物的研究。

多年來,山東大學聚焦制約國家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揮多學科協同優勢,強化集成攻關和長周期持續攻關,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山東大學副校長、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易凡說:「山大晶體材料創新團隊研究製備出了多種事關國防安全和產業發展的功能晶體材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山大的巖土工程團隊也聚焦國家戰略和重大工程需求,攻克了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災害預警與治理系列關鍵技術,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成蘭鐵路等全國200餘個重大工程,為國家地下工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助力交通強國建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項。」

易凡介紹,控制理論與應用創新團隊研發的高性能集中式和分布式全功率等級光伏發電系統,填補國內空白,為推動我國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此外,科研團隊攻克了40餘年一直未解決的氟矽橡膠製備難題,產品廣泛應用於大飛機、神舟飛船等極端關鍵應用領域。新型合金材料加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為高鐵、大飛機等國家重大工程和軍工裝備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不僅如此,山大的微生物技術創新團隊在生物質資源高效、高值轉化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了國內唯一的萬噸規模利用廢棄生物質生產乙醇的示範工廠。

以眾多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團隊為基礎,山大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學術創新體系建設,山東大學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學校新增國家應用數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個,新建一批新型交叉研究機構,在平臺建設上,校企研究平臺也不斷湧現。

山東大學聯合齊魯交通集團(出資8億元)共建齊魯交通學院(研究院),服務交通強國戰略。同時,學校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與華為、中國中鐵、山東重工等5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各類平臺83個,其中山大泰和環境技術研發中心等平臺支撐多家公司上市。

此外,校地合作平臺也不斷開發。據了解,目前山大共建校地研究平臺23個,其中山東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投資發展基金3億元,培育建設27家協同創新中心,落地項目轉化額超12億元,孵化山東中芯光電等企業80餘家;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孵化山東則正等高新技術企業26家,PGPR生物菌劑等新藥實現轉化並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果轉化方面,山東大學不斷優化成果轉化制度體系。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重大突破。激發教師成果轉化活力,實現成果轉移轉化可持續、跨越式發展。學校修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管理辦法,完善轉讓、許可、作價投資、自行轉化等模式,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股權+貨幣資金」特色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

以此通知,良好的成果轉化制度體系還催生了一批千萬元級成果成功落地轉化。大尺寸碳化矽、氧化鋯、人工晶體等5個「千萬元級」專利群成果轉化,「氧化鋁特種陶瓷材料」「甲基苯基矽橡膠生產技術」兩個專利群轉讓額達到7000萬元,巖土工程團隊成果專利群以技術使用費3000萬元轉化。

「百廿山大,強校興國」,這是山大人發出的時代強音,也是山東大學面向新時代的行動宣言,更是建設山大模式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旗幟和方向。下一步,山東大學將進一步突出重點、聚焦熱點、打造亮點,形成推動實現「由大到強」歷史性轉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山大貢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趙秋麗、馮帆)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實施學術興校戰略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山東大學找準科技創新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新時代背景下揚帆起航。山東大學找準科技創新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支撐「雙一流」建設的筋骨作用,實施「學術興校」戰略,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山東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新時代背景下揚帆起航。
  • 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復旦·山東創新發展...
    山東省與復旦大學全面深化戰略合作,12月3日上午,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暨「復旦·山東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舉辦。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致辭,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講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可主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周亞明,六次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來武等出席。
  • 山東大學2020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正式印發《中共山東大學委員會關於實施強院興校行動的意見》,堅持「121」推進思路,聚焦提升學術核心競爭力這一關鍵,聚力做強學科、做強學院兩大重點,夯實學院辦學主體地位,切實以強院帶動興校。踐行教育扶貧、教育脫貧使命責任,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學校對口幫扶的河南省確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正式脫貧摘帽;對接幫扶臨沂市郯城縣,以科技力量助力郯城縣決戰脫貧攻堅,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 南京大學與自然資源部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落實,11月25日,在自然資源部的支持下,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及北京大學與自然資源部職業技能鑑定指導中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共建國土空間規劃人才研究與培訓中心,在人才培養、幹部培訓、職業教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服務國土空間規劃國家戰略。
  • 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揭牌成立! 構築「教研醫產」創新鏈條,譜寫...
    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副校長、齊魯醫學院院長陳子江主持儀式。  郭新立在致辭中表示,成立護理與康復學院,是學校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積極助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著力服務健康山東建設的具體舉措;是傳承齊魯醫學精神、深化醫學教育改革、促進醫教研有機協同的重要探索;是促進護理與康復學科融合發展、打造一流學科高峰、構筑前沿學術高地的生動實踐。
  • 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落戶西南政法大學
    近日,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落戶西南政法大學。根據要求,該基地將整合區域優勢資源,積極服務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瞄準國際智慧財產權理論與實踐發展前沿,匯聚和培養高層次智慧財產權人才,為我國加快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支撐。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一、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對「十四五」和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 高質量實施人才強教戰略 ​浙江省高校人才數量質量實現新突破
    此外,全省共有7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校總數列全國第二。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推進高教強省中心任務,大力實施人才興教、人才強校戰略,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相繼出臺人才新政雙「25條」等政策文件。當前,我省正處於人才新政紅利釋放期和人才流動窗口期,各高校精準攬才新招不斷。
  • 精準服務助推重大戰略實施,在各民生領域深耕細作量身打造金融服務...
    當機遇與挑戰並行,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把握時代脈動,積極應對挑戰,精準服務助推重大戰略實施,在各個民生領域深耕細作量身打造金融服務方案,突破與擔當同在。精準輸血助推重大戰略實施「一帶一路合作新平臺」、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新風口帶來新機遇在金融業一再被驗證,時代的脈動賦予金融業新的歷史使命。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隨教育小微看詳細內容↓↓↓一、主要目標以適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需求為目標,通過五年時間,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強化高校科技和人才支撐體系,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使高校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創新和成果供給的重要力量、高層次人才培養集聚的高地
  • 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草業人才培養 我校成立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
    同時要充分發揮優勢,與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和單位加強合作,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力爭將學院和學科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草學學術高地和能為我國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獻計出力的機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為我國草學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技術推廣應用做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 濟南: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將加快推進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建設山東省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國家實驗室。
  • 西海岸牽手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膠體材料研究力量雄厚,取得的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系列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他希望,雙方能夠以共建平臺為契機,貫徹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開創更加廣闊的合作前景,為服務山東、服務國家發展作出山大貢獻。
  • 市政府與浙大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 打造政...
    溫州與浙大校地合作由來已久。2005年,市政府和浙江大學在溫共建技術轉移中心,正式開啟雙方合作。中心建立以來,累計啟動合作項目1500多項,與溫州800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幫助企業新增產值達300多億元。近年來,溫州與浙大頻頻擦出合作「火花」——2015年,雙方籤訂《深化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合作協議》;2017年,浙江大學參與共建樂清市智能裝備與製造研究院。
  • 山東理工大學新年獻詞:全面開啟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徵程
    編者按:對山東高校來說,2020年是負重前行的一年,是守正創新的一年,是潛心育人的一年,更是堅定信仰、砥礪奮進的一年。2021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元旦期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悅讀大學」欄目推出新年獻詞系列,聚焦省內大學的新年展望與奮發姿態。
  • 自然資源部全力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
    日前從自然資源部獲悉,「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部主動作為,在做好用地保障服務、自然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助力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順利實施。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全力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雄安新區的用地保障服務,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等國家重大項目順利落地,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保駕護航。
  • 四川與同濟大學「戰時情誼」再升華,將在這些領域深化戰略合作
    省校合作,接續「戰時情誼」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同濟與四川,常常「心手相牽」。
  • 量子科技被納入國家戰略,山西大學早已布局多年或將引領世界
    近日,國家再次重點提及量子科技這一個顛覆性技術,國家高層甚至對此專門組織了一個學習。從科學發展上來說量子科技是顛覆性的,按照量子科技下面「量子算法」的觀點,可以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致使當前我們所運行的計算機密碼體系在量子計算機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 山東大學公布2020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7專業招180人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學校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建校近120年來,山東大學秉承「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踐行「學無止境,氣有浩然」的校訓,踔厲奮發,薪火相傳,形成了「崇實求新」的校風,培養了60萬優秀人才,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山東師範大學物電學院召開物理學一流學科(培育)戰略研討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