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說清什麼美,是困難的。
——蘇格拉底
想要創造美,就應該拒絕真實,同時又頌揚它的某個方面。藝術可以懷疑真實,卻不能逃避真實。任何藝術想要表達美,就得首先面對真實。
美一旦被喚醒,就像暴君。就像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和藍得令人眩暈的星空,能瞬間讓我們臣服。
身體美是我們的追求,但精神美,才是一個人此生的修行。
美沒有標準,也沒有共識,如果非得說出個標準,健康美和自然美肯定是全球都可以公認的第一條。健康和自然,除了肉體更指靈魂。
我們似乎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靈魂變得高貴,但是卻為世俗所牽絆,我們很想做自己,變得真實、健康和自然,但往往為了自己和他人都在說著自己認為合適和討好人的話,生怕別人討厭和不喜歡自己。由此,我們遠離了美。
美沒有標準,沒有一個固定的評判尺寸。每個人都會有一套自己對於美的理解。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心有多廣,認知邊界有多寬,他對於美的理解,發現和欣賞就會有多深刻。
美沒有對錯,它只是一個循環,一個輪迴。 不同時代,同一種美有不同的解讀,而不同的美在同一時代下卻又可能有著相同的共識。
美不在於存在,而在於發現,在於揭示。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關鍵在於你是否用心去發現,並且用恰當的藝術語言或創作手法去揭示。
美是無法定義的,它來自於一種變化,就如同自然中的萬物。
倘若人能長生不老,生命就像山野中的草露和煙霧一樣永不消散,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情趣可言呢?人生正因為沒有定數,鬥轉星移,變幻無常,才妙不可言,才顯得更加美麗和富有魅力。
天地萬物中,人是最長壽的。蜉蝣朝生夕死,夏蟬不知秋冬。人若從容淡定地生活,一年之間可以過得安然漫長;若貪婪到斤斤計較,生活得行屍走肉,即便活上千年,也覺得生命短暫如黃粱一夢。在這個世上活得時間越長,恥辱和悔恨的事情就會越多。人生有四十年,便足夠了。超過四十歲,就會慢慢地失去羞恥心和價值感,越來越喜歡擠進人群交際,扎進汙濁之中不自知。到了晚年,又溺愛子孫,因為期待親眼看到他們成家立業,就更加希望長命百歲,愈加貪圖世俗名利。這樣的人生,毫無品位。這樣的生命,毫無美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