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類的進化密碼:黑人擠壓讓三個人種離開非洲

2020-11-22 騰訊網

[導讀]人類在非洲「人以群分」只是氏族社會形成前的最早的雛形,還遠遠談不上已進入氏族社會階段,關鍵原因還是因為洞穴——因受洞穴限制,每個地盤只能生活一個小家族。

本文摘自:《人類出路》 作者:張國群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遠距離遷徙是盲目地跟著食物遊動,向著沒有同類的地方遊動,沒有一點地盤意識。而小範圍遊動,顯然地盤意識越來越明確。

一個小家族有了地盤意識,就會在這個地盤內巡迴遊動,於是生活就有了明顯變化:過去是隨遇而安,現在則是有規律地遊動;過去沒有私有和佔領意識,現在則有了。而與私有和佔領相伴的,必然是爭鬥。

道理很簡單,現代的農人人均有一畝三分地,養活自己就無憂了,原始人既不會種又不會養,全以天然食物為生,人均沒有數十平方公裡土地是難以活命的。這樣,一個小家族所需的地盤就至少需一百多平方公裡土地,而前提是地盤內必須有數處天然洞穴,這樣才可保證他們今天巡迴遊動到這裡,有洞穴可居,明天巡迴遊動到那裡,也有洞穴棲身。他們暫時離開的時候會做上記號,以防別的人種佔領,於是爭鬥也就難免。

好在那時的爭鬥並不十分激烈,因為佔領者只是遷徙途中路過這裡暫時棲身而已,也許並無地盤意識。當佔領者被感染也有了地盤意識後,往往會選擇離開,到很遠的地方也選一處地盤安身,好在那時非洲大陸還很空曠。

隨著地盤的出現又有了奇妙的變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過去一個家族不得不分群後,因為是漫無目標地遠遊,也許多年後再相見時已不能相識,甚至終生不能再相遇。現在則不同:分群後會在相鄰的地方選一塊地盤,至少彼此還可常相見,相互間有個照應。既然有了爭鬥,畢竟人多勢眾,膚色相同的人也會儘量把地盤選在一起,這樣大家就多了一些安全感。他們都只有相當於幾歲孩子的智力,幾歲的孩子找同伴,只會找和自己相同的,不會找一個可怖的異類。

上述雖是推理,但是後來的歷史事實足以證明:如果人類在走出非洲前沒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各自形成地盤,就無法解釋各人種走出非洲後的梯形分布。

人類在非洲「人以群分」只是氏族社會形成前的最早的雛形,還遠遠談不上已進入氏族社會階段,關鍵原因還是因為洞穴——因受洞穴限制,每個地盤只能生活一個小家族。

非洲炎熱,早期的人類在非洲不住洞中雖然不一定會被凍死,但是會挨雨淋,尤其已告別「樹居」的人類,在地面過夜確實太容易受到各類猛獸的攻擊。因為那時人類的進化還遠沒有到「人多勢眾」的地步,各類猛獸不但不懼怕人類,反而把人類當成比猿猴及牛馬更容易捕獲的美食。猿猴都在樹上過夜,牛馬等比人類跑得快,自然遠比人類難獵獲。人類唯一的優勢是「智」勝一籌,「躲」技不凡,自然只能利用這個優勢,白天碰上猛獸,或躲到樹上,或以眾勝敵,夜裡則躲到洞中。

關於洞穴對人類的重要性,稍後還有專章用事實來證明,下面就讓我們接著探討各人種是如何走出非洲的吧。

有了地盤就意味著相對安定,就意味著人口繁殖加快。不巧的是,冰河時期來臨,非洲開始草原化,生存環境反而惡化了,這意味著,人均所需的生存面積反而要加大。

上述矛盾最突出的,是非洲最深處或最南部的黑人生存區,黑人因而必然逐步向東尤其是向北擴張。好在一直是黑人的勢力最大,對黑人的擴張誰也阻擋不了。

最先受到擠壓的,無疑是白人和暗白人。因為正是當初白人和暗白人首先被驅逐,他們出島後不可能遷徙得太遠,結果陰錯陽差,他們後來的生存區域反而緊鄰黑人區。

別無選擇,白人和暗白人只能舉族一批批向東、向北遷徙。好在那時的人類遠遠沒有變成經濟動物,每個人除了自身之外再無一物,因而沒有什麼可留戀的。

因為是一批批分散遷徙,形成不了整體的力量,白人和暗白人經過棕褐色和黃種人生存區時,不但不能搶奪或擠佔其地盤,反而只能小心翼翼、躲躲閃閃而過。

暗白人首先來到北非的埃及地區和西亞亦即中東地區,一批批安定下來,各自搶佔了地盤。隨後到來的白人因為撒哈拉沙漠的原因,沒有繼續向東,反而折向西沿著地中海遷徙,最後逐步佔領了東歐、中歐、西歐、北歐以及中亞部分地區。

又是若干年後,黑人再次向北擴張,這次受到擠壓的無疑是棕褐色人。他們一批批分散地穿過黃色人生存區來到近東和中東後,或許也想向西遷徙,但發現西邊已被白人佔領,於是勇敢地向東穿過撒哈拉沙漠,進入了印度半島地區,先來者佔領了印度半島,後來者佔領了印度洋諸海島。好在那年月這些島與島之間有海峽,不寬也不深,結冰時可踏冰而過。

最後被擠壓的黃種人,來到西亞地區後,不可能向西進入歐洲,因為黃種人似乎天生對白種人有一種畏懼。實際上他們已別無選擇,這個世界的北半球已只剩下遠東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塔裡木河流域、黑龍江流域、日本諸海島及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作為他們的最後歸宿地。於是,他們一批批分散地循著棕褐色人的足跡,進入印度後繼續東進或北徵——東進者穿過中國的雲南來到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黑龍江流域、朝鮮半島、日本;北徵者穿過阿富汗進入塔裡木河流域、中亞一些地區和西伯利亞。

各膚色的人一定會留下特有的遷徙痕跡,所以無論時間相隔多久,同膚色人的遷徙也不會發生紊亂。所以,相隔多年之後,這個世界又發生最後的大遷徙。這次遷徙或許發生在15萬或2萬年以前。那時的白令海峽大概尚有一片陸地相連,未連之處也被冰層覆蓋,所以有幾批黃種人先後由西伯利亞越過了白令海峽,先到者追蹤著成千上萬的野牛群,進入了拉丁美洲地區;後到者在北美大陸安了家。這些闖入南半球的黃種人——亦即後來被哥倫布稱為印第安人的人,是最後幾批走出非洲的人嗎?還是他們在西伯利亞生存一段後,嫌那裡的生存條件太惡劣——而走回頭路是所有的遷徙者最大的忌諱——於是乾脆勇往直前,結果從此成了與舊世界隔絕的新世界的人?這最終答案,還是留給考證愛好者去考證吧。

或曰:你說的這些誰相信呢?人類走出非洲既是黑人擴張的結果,那麼黑人為什麼後來停止了向非洲以外擴張呢?這問題其實更好回答:因為後來隨著新石器時代的到來,隨著火的發現和利用,食品來源和品種大大豐富,所居洞穴也可以往深處延伸;再後來隨著畜牧和農耕時代的到來,非洲已完全可養活黑人了,黑人再用不著往非洲以外擴張了。

世界上所有動物中,有哪一種動物吃熟食?沒有!唯有人!

熟食,不光改變了食品本身的營養結構,將食品中不利於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全部去掉了,而且大大豐富了食品的種類。如小魚小蝦過去勉強可生吃,大魚生吃起來可就太腥了,而大魚通過熟食去掉腥氣後,反而變成了無與倫比的美味。再如野生稻、麥、粟等,過去生吃極難下咽,不餓極了誰願吃?而熟了之後就太可口了。熟食顯然極有利於人由「猿人」向「現代人」的進化,而人類能獲得熟食,得拜火所賜。

美國的海斯、穆恩、韋蘭所著的《世界史》中說:火,是一切發現中的最偉大的發現,它使人類能夠生存於不同的氣候之中,還造出很多的食品並迫使自然的力量為人類工作。

火是石器時代的某一天被發現的。也許是一個膽大得近乎瘋子的人,敢於走近因雷擊而起於林中的火,並用長長的枯樹枝去碰,結果枯樹枝也燒著了,那人嚇得丟下枯樹枝就逃,可是火這個妖魔並沒追來,他於是又返身回去撿起枯樹枝,發現枯樹枝仍在燃燒,趕緊丟下再逃……他終於發現拿著燃燒的枯樹枝既安全又好玩。也許為了炫耀,他把燃燒的枯樹枝拿進了所住的洞裡,結果意外發現過去黑暗的洞中一片光明……驚奇之餘,大家都去了林中起火的地方,這時火已熄了,卻意外發現灰燼中有一些燒死的動物。大膽者撿起來送到口中嘗嘗,呀!肉真香……

或問,這所謂關於火的「一切發現中最偉大的發現」也太簡單了吧?而且雷擊之火早已有之,人類為什麼要等到五六百萬年以後才發現?

試想,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有目的地扔出去,簡不簡單?可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卻等了三百餘萬年才這樣做了,於是人類從此才進入了偉大的石器時代。

所以,在撿起那塊石頭有目的地扔出去之前,人類其實都是「它們」,而「它們」見了火必然驚恐地逃命,因為火這個妖魔鬼怪顯然曾殘忍地燒死過它們的同伴;在撿起那塊石頭有目的地扔出去之後,人類才開始變成「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歷史!

試想,如果人類永遠不能有目的地扔出那塊石頭,那麼可以肯定,我們今天的每個人還都是「它們」。

所以,人類今天的科學進步,上能遨遊太空,登月球,探火星;下能進入網絡,把地球變成一個村,實則始於有目的地扔出的那塊石頭,以及近乎瘋子的人手中的枯樹枝上的那一團火。有了第一塊有目的地扔出的那塊石頭,以後的磨石、石刀、石鎬、石錘、石鑿、石箭頭、石斧等等的出現,就是一種必然。

有了近乎瘋子的人手中的枯樹枝上的那團火,以後的擊石或鑽木取火也是一種必然。

有了石與火這兩個必然,馴養動物便成了第三個必然。

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都認為,人類馴養的第一種野獸也許是狗。當人食用生食的時候,人與狗在爭奪肉食上是完全平等的競爭對手;可是當人食用熟食以後,每次聚餐,那濃濃的肉香味,一定會引來嗅覺最靈敏的狗們。狗們一定久久圍著人群轉,口裡流著長長的哈拉子,等人群離開後,去爭搶人吃剩下的殘骨剩渣,甚至連人屙出的屎,它們也爭搶著吃,而且吃出了肉香味……久而久之,這成了一道天天上演的風景線,於是終於有一天,一個膽大的小孩,和一隻也許是失去了母親的小狗玩在了一起並拆也拆不散,接下來,狗接受了被馴養的命運。接著人類馴養豬、羊、牛、馬、雞、鴨等,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有了石與火的兩個必然,種植植物成了第四個必然。

對於野稻、麥、粟等,人類肯定很早就嘗試吃過,吃時當然會灑下一些種子在地上。在不斷遷徙階段,人類不可能再看到自己所播撤種子長出的芽。在有了地盤後,小範圍遊動有規律了,大概能看到,但驚奇之餘也不會太在意,因為那些東西生著很難吃,即使不難吃,也由於沒有工具很難種。只有嘗到了那些東西弄熟之後的美味,又有了一系列石頭工具能墾殖時,大面積生產糧食作物才有了可能。當然,那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最初因受諸多因素限制,如沒有陶器烹煮等,人類只能像小孩玩家家似的,一小叢一小叢地種植。

有了上述四個必然,第五個必然隨之緩緩而至。

這就是小家變成了大家,或者說是小「群」變成了大 「群」。由於火,洞穴延伸了,能住下更多的人。其實,由於捕獵工具和手段的進步,加上馴養了一些動物,還有一小叢一小叢的糧食作物作補充,人再多一點也可養活,只可惜洞穴實在住不下。終於有一天,類似於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巢氏」那樣的人出現了,他想到了像鳥一樣在洞穴附近的樹上築巢。這樣,整個大家族就都可住下了,人類因而也由洞穴時期變成了「洞巢時期」。而進入「洞巢時期」的人類,已進化成為「新人」了。

人類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能人」化石,在那裡發現了「直立人」化石,又在第三處發現了「早期智人(古人)」化石……於是乎就爭論不休,說人類並非同一起源。其實,進一步的科技成果證實,除了尼安德特人以外,其他所有的「人」,都是南方古猿在最後幾十萬年時間裡不同時期的進化產物。

相關焦點

  • 非洲真是人類的起源地?那為何進化時間最長的黑人,文明程度最低
    記得初中學歷史的時候,課本中說人類是起源於300多萬年前的非洲古猿,後來開始擴散至全世界。以前的時候倒沒覺得這個說法有什麼問題,可是最近因為美國的黑人問題,我看了許多有關黑人的東西,其中有一位網友關於這個說法的疑問,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 人類的祖先來自非洲,為何非洲黑人沒發達文明?三個原因一語道破
    經過現代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道人類最早的祖先在三百多萬年之前,來自於非洲大陸。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已經發展出了幾個極為輝煌的文明。當是讓人奇怪的是,在非洲大陸上,自古以來並沒有什麼強大的文明存在。在非洲,大部分的原住民都是世界三大人種之一的黑人。
  • 美國黑人為什麼和非洲黑人長得不太一樣,難道真的進化了?
    今天小恆和大家聊得話題也和美國黑人有關:美國黑人為什麼和非洲黑人長得不太一樣,難道真的進化了?除了有些感慨外,小恆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美國的黑人好像和非洲黑人長的不太一樣。具體哪裡不一樣呢?好像美國的黑人比非洲黑人白上不少,這是為啥呢?這是在美國待久,慢慢進化了嗎?當然不是,就算進化也不可能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黑人大多都存在白人血統!
  • 黑人為何沒有進化出勤勞的基因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在世界的進化已經歷經了幾萬,甚至幾十萬年。而且人類的進化過程,也經歷了從野蠻到文明,從被動適應大自然,到主動改造大自然的轉變。而人類不同於動物,還有其他的低等生物的核心特點,就是進化出了勤勞的基因,以勤勞來改造自然,這才有了現代世界的進步和文明的發達。
  • 為什麼人類起源於非洲?真相是:生物鏈的進化促進了人類的誕生
    分子生物學表明現代人類都起源於非洲化石的證據並不能百分百確定人類的起源地在非洲,原因很簡單,如果將來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挖掘到了年代更早的古人類化石的話就會引起爭議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則提供了人類發源地在非洲的鐵證
  • 同樣是黑人,為什麼非洲黑人像塊「碳」,而巴西黑人卻像白人?
    大家都知道我們世界非常之大,所以不同的國家因為所處的地域一直不懂,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而人類的皮膚狀態也有所不同,在我們的世界各地幾乎都可以被分為三種皮膚
  • 黑人為什麼是世界最懶惰的群體呢?生物專家:可能與物種進化有關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人類起源於非洲,進而產生現在世界的各個民族和各個人種。而人類的發展,是伴隨著對自然的開發,對資源的利用,以及對世界的徵服的,而這些都離不開人類的勤勞。按理說,作為人類起源的非洲黑人,該是最勤勞的群體才對。但是現代世界,恰恰黃種人和白人成為最勤勞的群體,所以他們創造了整個近現代的發展,近現代的科技,也才有了現在的富裕和發達。
  • 專家說人類起源於非洲大草原,可為何黑人沒有自己的文明古國
    依據粒線體DNA資料所提出的一套人類遷移模型:達爾文率先提出有機體具有共同起源,是最早提出所有的人類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學專家。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他推測人類是從猿類的譜系發展而來,這些猿類當時雖說腦容量很小,但已可以直立行走,雙手也可以自由活動。達爾文更進一步的提出,這種猿類最早是棲息在非洲大陸的。
  • 被忽視的世界人類文明,分析比北歐先進的非洲黑人文明的發展
    說到非洲黑人文明,我們更多的是想到新航路開闢以後,歐洲殖民者對非洲黑人的奴役,將他們賣到北美洲,成為莊園的奴隸。又或者是之後在非洲進行殖民,破壞了一個落後文化正常的發展進程,但實際上非洲黑人有著自己的燦爛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在特定的時期內,文明成就比歐洲北歐地區還要先進。
  • 人類起源於非洲?荒誕謠言的背後,是精心的陰謀
    一、荒誕謠言的起源  自從達爾文創立了進化論之後,許多思維簡單的人便相信,人類是由古代的其他生物進化而來的,比如猴子或是猩猩。  這些人也不想想,宇宙浩如大海,我們居住的地球不過是滄海中的一粒砂子。  怎麼就這麼巧,在這個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就誕生了人類呢?
  • 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信息
    在即將出現在8月3號《細胞》(Cell)雜誌封面上的一篇報導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們和他們的同事對分屬三個不同狩獵者(hunter-gatherer)群體的15個非洲人的完全測序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破解了一些必定涉及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的信息。  Tishkoff 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基因組非編碼區域的重要性,特別是調控基因的表達。
  • 人類的DNA被修改!進化論或被推翻,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根據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後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中,人類也是在不斷演變的,因此人類逐漸由古猿演變成如今的智慧生物,成為地球上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可以支配著地球的萬物。
  • DNA藏著神秘密碼?或是外星文明修改了基因!人類被「監視」
    人類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未解之謎,雖然當前人類當前都普遍認可進化論,但是關於達爾文的進化論其實還存在很多謎題,其中還有一種說法是非洲起源論。人類也發現了很多古人類的化石,這些重大發現讓我們也無法推翻非洲起源論,為了探索人類的起源,科學家研究了人類的DNA。
  • 科學家:人類三次走出非洲都發生基因突變,我們的基因或被修改過
    ,而且還不止一次,而是三次。南方古猿復原圖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類基因在歷史上至少發生三次大的突變,分別是距今190萬年前南方猿人從非洲出走的時候,基因得到了改良,人類基因被注入了不明基因,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基因根本根本不屬於人類,經過這次基因修改,人類從原始猿人進化成為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等具有一定智慧的人類;第二次被修改發生在距今
  • 智人在離開非洲後,曾與神秘物種交配,或許不是人類
    人類進化的過程是非常緩慢的,通過科學的不斷證實,我們知道人類最為直接的祖先是來自於非洲大陸的智人。智人離開非洲大陸之後,開始慢慢的向亞歐大陸不斷的擴張,又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的人類。2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古人類在多個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從非洲大陸開始,逐步的擴張到亞歐大陸,在這個過程當中人類並不是單一的,而是有著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雜交,最終才分布在了各個大陸上
  • 為改良人種 康有為建議中國人與白人通種 讓黑人進化成白人
    康有為認為,人類的發展,將分成三個階段。當今世界處於「據亂之世」中,未來的目標是通過「昇平」之世階段,最終進入到「太平」盛世。 在書中,康有為極盡想像之能,描繪了未來「太平」世界的圖景,並提出了實現「太平」十數條方略措施。
  • 黑人是否屬於人類?「DNA之父直言黑人不符合人類標準
    在美國這樣一個移民國家,種族平等是必須的政治方向,這意味著,無論黑人是否屬於人類,都需要承認黑人屬於人類。儘管,在這個國家種族之間從來就沒有平等過,種族歧視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黑人的DNA是否屬於人類?智商是否比人類低?先說科學。
  • 為什麼美國黑人體型遠比非洲黑人好看,難道真是進化了嗎?
    眾所周知,很多國家影星包括歐巴馬都是黑人,但是他們的體型明顯比非洲那些黑不溜秋的黑人要好看得多。其實很多人都應該看過黑人的照片,黑人讓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的邋遢,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但是在很多美國大片之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強壯的黑人的身影。
  • 遺傳密碼進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把DNA看作是「能量密碼」
    DNA穩定性的「能量密碼」——即所謂的「分子達爾文主義」——以進一步解釋物種特徵在地球上的長期生存。「能量密碼」,它是根據熱力學定律(能量流)進化而來的,導致其進化到幾乎為所有生物都採用單一密碼的程度。
  • 黑人需要幾代才能「洗白」?
    我們知道人類繁衍史只有幾百萬年,而人種的分化史可能更短,只有幾萬年,有研究人員認為只有6.5萬年,達爾文曾認為人類發源地在非洲,然後擴散到歐洲和亞洲,最後來到美洲,但有人並不這麼看,反而認為人類起源於歐洲,然後轉移到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