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鏡像文字呢?就是在字形上左右或上下相反,不過其含義完全一樣或大相逕庭,非常有趣。在甲骨文就出現了許多這樣的鏡像文字,例如我、休等字,雖然左右(或上下)部首互換,但還是屬於同一個字。
只有一個例外——左和右。互為鏡像,但意義完全相反。
漢字歷經數千年演變,在現代漢字中,仍舊存在很多雙胞胎漢字,看起來很像,意思各有不同。比如:
一、廠乁
廠是常用詞。
乁,讀作yí,意思是移動、流動,是一個象形詞,像水流的樣子。《說文》:乁,流也。讀若移。
另外,乁還是古文「及」字,讀作jí。
二、亅乚
這兩個字,更像筆畫而不像單獨的漢字,所以很多人知其形,不知其音其義。
亅,讀作jué,意思是魚鉤上的倒須鉤。你們看看是不是很形象?
乚,讀作háo,同毫,為長度單位。
另外,乚在古代是乙的異體字。
三、片爿
這兩個字大家都不陌生。
片是多音字,讀作piàn或 piān。讀 piān時僅做名詞,意思是film。
爿,讀作pán,現代漢語常做量詞,另外也指劈成片的竹木等。例如「柴爿」。
四、孑孓
孑孓(jiéjué)指文字的幼蟲,兩字一般成雙成對出現,幾乎沒有其它的組詞。
五、後司
後和司是一對鏡像漢字。前段時間「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之爭,說明兩字同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很多漢字,左右可以互換。
六、老考
這兩個常用字也是同源鏡像字,考本來也是老的意思,《說文》考,老也。
戰國之後「考」特指離世的父親,兩者意思才逐漸分開。
七、彳亍
彳亍讀作chì chù,連用意思為慢步行走,比喻拿猶豫不決。與踟躕、徘徊同義。
八、桌球
這兩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九、凹凸
這兩字大家也都熟悉,太形象了。
十、曱甴
曱甴,普通話讀作yuēyóu,指蟑螂。粵語中常用,方言讀作gad zad。
讀音很好記,曱上面是曰字,甴很像由字。
十一、翅翄
這兩字讀音完全一樣,都是chì,意思也一樣,翅膀的意思。
十二、幣帀
幣是「幣」的簡體字,但是和帀字毫無關係。
帀(zā)是巾上方加一橫,將帥用作帽飾或杖飾的虎豹尾巴。
十三、日曰
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近形字。
兩者雖然相似,但是不同源。甲骨文中「日」是天體中一橫,是指示的造字法。
曰也是指示字,甲骨文中系「口」字上方加一短橫指嘴巴的動作。(附圖)
十四、旮旯
旮旯,方言,讀作gālá。指屋子裡或院子裡的角落,或泛指一切角落。應該「角落」兩字古音在方言中的殘餘。
至於說此詞是蒙古語的音譯,沒有什麼依據。
十五、仄亾
仄(zè),會意字,一個人側身在山崖洞穴裡的樣子。本意是傾斜。仄聲在平聲相對,上去入三聲統稱仄聲。
亾(wáng),古代同「亡」字,意思是「逃跑」。
十六、可叵
可,常用詞。
「叵」,讀作pǒ,意思是不許、不可。這是一個會意字,由「匚」字和「口」字合成。「匚」,古讀「方」,是方形容器的意思。可字是叵字的反寫,所以意義相反。
十七、昶昹
昶,讀作chǎng,白天時間長或舒暢、暢通的意思。
昹,一星星的名字。罕用。
十八、玉玊
玊,讀作sù,有疵點的玉。
各位喜歡漢文化的朋友,除了上述鏡像字外,你還知道哪些鏡像漢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