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格言:
It is not your aptitude but your attitude that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菲涅爾透鏡的故事
菲涅爾透鏡是由法國物理學家奧古斯汀.菲涅爾(Augustin.Fresnel)發明的,他在1822年最初使用這種透鏡設計用於建立一個玻璃菲涅爾透鏡系統——燈塔透鏡。
通過將數個獨立的截面安裝在一個框架上從而製作出更輕更薄的透鏡,這一想法常被認為是由布封伯爵提出的。孔多塞(1743-1794)提議用單片薄玻璃來研磨出這樣的透鏡。而法國物理學家兼工程師菲涅耳亦對這種透鏡在燈塔上的應用寄予厚望。根據史密森學會的描述,1823年,第一枚菲涅爾透鏡被用在了吉倫特河口的哥杜昂燈塔上;透過它發射的光線可以在20英裡(32千米)以外看到。蘇格蘭物理學家大衛·布儒斯特爵士被看作是促使英國在燈塔中使用這種透鏡的推動者。
透鏡連續表面部分「坍陷」到一個平面上。從剖面看,其表面由一系列鋸齒型凹槽組成,中心部分是橢圓型弧線。每個凹槽都與相鄰凹槽之間角度不同,但都將光線集中一處,形成中心焦點,也就是透鏡的焦點。每個凹槽都可以看做一個獨立的小透鏡,把光線調整成平行光或聚光。這種透鏡還能夠消除部分球形像差。
使用普通的凸透鏡,會出現邊角變暗、模糊的現象,這是因為光的折射只發生在介質的交界面,凸透鏡片較厚,光在玻璃中直線傳播的部分會使得光線衰減。如果可以去掉直線傳播的部分,只保留發生折射的曲面,便能省下大量材料同時達到相同的聚光效果。菲涅耳透鏡就是採用這種原理的。菲涅爾透鏡看上去像一片有無數多個同心圓紋路(即菲涅耳帶)的玻璃,卻能達到凸透鏡的效果,如果投射光源是平行光,匯聚投射後能夠保持圖像各處亮度的一致。
菲涅爾透鏡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光學元件,其設計和製造設計到多個技術領域,包括光學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CNC機械加工,金剛石車削工藝,鍍鎳工藝;模壓、注塑、澆鑄等製造工藝。菲涅爾透鏡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
投影顯示:菲涅爾投影電視,背投菲涅爾屏幕,高射投影儀,準直器;
聚光聚能:太陽能菲涅爾透鏡,攝影用菲涅爾聚光燈,菲涅爾放大鏡;
航空航海:燈塔用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飛行模擬;
科技研究:雷射檢測系統等;
紅外探測:無源移動探測器;
照明光學:汽車頭燈,交通標誌,光學著陸系統。
智能家居:安防系統探測器等
我航母靠啥實現艦載機著艦艦載機降落被稱為「在刀尖上跳舞」。前不久,十九大代表、中船重工704所專業科科長李媛透露,她所在的團隊研發的一套被稱為「阿拉神燈」的特種裝置,實現了我國航母上首次艦載機著艦成功。
所謂『阿拉神燈』可能是『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用於近距離助降。在電子著艦系統的引導下,艦載機在距離航母2公裡左右時,就會進入光學助降系統工作範圍的窗口,飛行員在其發出光束的導引下,沿著特定的下滑角著艦。上世紀60年代,英國發明了「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安放在航母飛行甲板中部靠左舷的一個穩定平臺上,以保證透鏡發出的光束不受航母搖擺的影響。
美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