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人和其他一些分散的部落都居住在希臘半島上,這裡的地理環境對塑造他們共同的特徵產生了重要影響。光禿禿的山脈,巖石裸露在外。其間,點綴著許許多多小塊兒的肥沃平原。但是大部分土壤乾燥且多巖石,更適合種植橄欖而非小麥。在陸路上往來於貧瘠的聚居區之間耗時且費力。
雅典是阿提卡(Attica)的主要城市。阿提卡是一塊三角形的平原,面積約為2 330平方千米。平原被幾個小山丘分割開來,兩面臨山,一面靠海。伊米託斯山(Hymettus)因盛產蜂蜜而享譽至今。彭特利庫斯山(Pentelicon)的名氣源自該地蜜色的大理石,石頭用於建造供奉神祇的神廟。
人們在東南部的勞裡昂(Laurium)發現了儲量豐富的鉛礦和銀礦,並進行開採。夏天炎熱而乾燥,秋季則時常大雨傾盆。 希臘土地貧瘠,導致了三個後果。這樣的環境孕育了強烈的個人主義,住在山兩邊的人常常意見不一,矛盾重重。小規模的城邦林立,雅典是最大的幾個城邦之一。因為人口不斷增加,為了維持生計,雅典人開始向海上發展,儘管到了冬季狂風怒號,航行十分危險。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他們像希臘其他城邦的人一樣,把過剩的人口遷移到地中海沿岸的新定居點,並從黑海和其他地方不斷進口大量的糧食。
雅典衛城(Acropolis),或稱「高丘之城」,是雅典的要塞,一座幾乎堅不可摧的城堡,高高聳立,海拔約有150米高。有證據表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這裡就存在人類活動。但是在邁錫尼君主統治時期,此地很少被提及。 雅典人認為,自己屬於一個叫作愛奧尼亞(Ionians,該詞源自Ion,即伊翁,一位傳說中雅典國王的名字)的民族,這個民族一直住在希臘。公元前2000年末期,在傳統上認為的特洛伊城淪陷後不久,另一個叫作多利亞(Dorians)的民族從北方遷移至此,在希臘定居下來。他們講希臘語,但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習俗和方言。迫於這些外來者帶來的壓力,一些愛奧尼亞人移民到小亞細亞(Asia Minor),在那裡定居、繁衍。雅典人相信它是「愛奧尼亞最古老的土地」,並認為它應該對海外同胞負有永久的責任。 這些說法有多少真實性,現已無從知曉。
我們別無選擇,無法復原歷史事實,只能用一些具有啟發性的虛構故事來開始我們的敘述。 雅典的未來取決於一位女神,即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還有一位國王,即忒修斯(Theseus)。他們傳奇般的性格特徵體現了雅典人的個性,無論是好還是壞。 雅典娜的身世非同尋常。她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顯現出非凡的力量。她的父親宙斯與智慧女神墨提斯(Metis)同房,但接著又猶豫起來。他擔心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比自己更聰明,於是張開大嘴,把墨提斯吞進腹中。9個月後,他突然感到頭痛欲裂。他命令他的兒子工匠之神赫菲斯託斯(Hephaestus)用斧子劈開他的頭,希望這樣可以減輕痛苦。工匠之神聽從了指示,於是雅典娜從宙斯頭骨的裂縫中跳了出來,體態婀娜,披堅執銳。
她永保處女之身,性格像個假小子。作為戰爭女神,她在戰場上多次擊敗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阿瑞斯(Ares,即羅馬神話中的馬爾斯)。阿瑞斯是戰神,以大肆屠殺和攻城略地為樂。不過,雅典娜對戰爭並沒有多少興致,更願意通過談判和調解來解決爭端。她喜愛陶藝和紡織。
在奧林匹斯山諸神中,只有她擁有一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她在與宙斯的哥哥海神波塞冬進行了一番爭吵之後,把雅典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波塞冬曾把他的三叉戟插進雅典衛城,以此標記雅典屬於自己。一股海水從巖石中湧出(一直流到今天)。後來,雅典娜沿著這股水流種下第一棵橄欖樹,以更和平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所有權。憤怒的波塞冬揚言要跟她決鬥,但宙斯堅持和平的仲裁。奧林匹斯山諸神經過決議,將雅典作為獎勵授予了雅典娜。波塞冬心懷怨恨,掀起海嘯,試圖淹沒阿提卡,所以雅典娜就住在城裡,時刻照看著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