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最上乘論》
一個心中有佛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佛教一直有一種說不出的敬畏,佛是心中最清淨最平靜的地方。
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今天,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成為人們生活的標配。雖然對佛教有一絲敬畏,也有一點封建迷信的感覺。但是,信仰佛教這東西畢竟不如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人們的那份瘋狂。有的只是偶爾路過寺廟,進去拜拜的形式。有時候真的很悲哀,從每個人心中的信仰,到現在偶爾的流於形式。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中國人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
人世間,因為每個人的多變和性格不同,讓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和有趣。在大家都崇尚好大學、尋找好大學的今天,一位清華畢業的大學生毅然選擇皈依佛門,震驚世界,她為何選擇這條路?25年前,這位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女學生踏入佛門,這一走就是25年。面對公眾的質疑,她笑而不語,她不後悔。
讀書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也是通往佛教的一條好路。
上世紀90年代,在國家需要大量人才的時候,學霸成為社會追逐的熱點。從古至今,成功都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從人才推薦制度到科舉制度,再到今天的高考選拔制度,這一切都是國家發現人才、任用人才、學生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獲得一份好工作和一個好職位。
自恢復高考以來,清華、北大成為所有學子心目中的文化聖地。和實現夢想的最終途徑。在課堂相對固化的今天,更公平地打破課堂的方式是閱讀。閱讀也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人們實現跨階層最公平的方式。成為禮樂龍門的代表名詞。
然而,你畢業的大學直接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獲得了知識的標準。如果他能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就拿到了通往成功的通行證。在世人的認知中,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將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享受物慾橫流的世界。
然而,清華一名女生畢業後皈依佛門的消息一經播出,便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也震驚了這名女生的選擇。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最終選擇了這樣的結局。如今,她的真名已無人知曉,但皈依佛門後,她有了一個名字,叫智弘法師。
1995年,她從清華大學哲學系畢業。和其他同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的選擇不同,剛剛畢業的她選擇了一個非常努力的佛教徒。雖然家人和朋友都不贊成,但這並不妨礙她棄世而入佛門。佛教真的不好嗎?其實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誰也說不清楚。在大家看來,皈依佛門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對於智宏法師來說,這是她心中最好的歸屬。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
縱觀智宏法師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她做出的選擇並非毫無徵兆。在她的大學生涯中,她所學的哲學專業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她曾經研究過的三個最難的哲學問題,即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做什麼。這是她選擇佛教的原因。
三個哲學問題不斷困擾著她,為了找到答案,她決定走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鍾南山,尋求內心的平靜。
大學畢業後,她心心念念地來到秦嶺,在寺廟裡潛心研究佛學和哲學。枯燥的學習生活,讓她找到了樂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生活,讓她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未來生活,當一切都安靜下來。她開始愛上了佛教的世界,愛上了佛教帶來的輕鬆和自在。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路很艱辛,才能在艱難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快樂。那你需要你的心。就像智弘法師,當她感受到佛教帶給她的快樂是,她選擇了沉浸其中,不理世事。然而,崇尚佛教的她能否真正理解佛教的本質?舍己渡人,普渡眾生。智弘法師一生都在渡人,將佛教的大愛傳遞給每一個需要她的孩子。
20年間,收養了24名女嬰和2名男嬰。
智弘法師的人生註定與常人不同。2001年的一天晚上,智鴻法師像往常一樣修行,但孩子微弱的哭聲打亂了她的修行計劃。她循聲望去,發現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哭得很可憐。她以為小女孩和家人走散了,就問家人去哪裡,可無論怎麼問,孩子沒有回答。無奈之下,她只能將孩子暫時安頓在寺廟裡。
第二天,寺廟也貼出了尋人啟事,旨在儘快找到孩子的家人。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人來領取。而也就在這時孩子檢查出患有疾病,智宏法師突然意識到,孩子不是丟了,而是被家人遺棄了。
智宏法師很和藹。她收養了這個小女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女孩恢復了健康。如今小姑娘已被國內一所佛學院錄取,成為一名研究生。在小女孩的心裡,也許是親生父母的遺棄讓她心生怨恨,但智鴻法師用母親般的關懷撫慰了她心中的傷痛。
智宏法師的善行很快被大眾所知。後來,廟門口總有被遺棄的孩子,有殘疾的,也有女孩。不得不說,有些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真的很重。從2001年至今,她在近20年的時間裡收養了24名女嬰和2名男嬰。一直以來,她都悉心照顧他們,為他們提供衣服、食物和生活費等。為此,她還在寺廟裡開闢了一塊菜地,種植各種蔬菜瓜果。並為兒童提供日常飲食。如今,她的善舉仍在繼續,並將永遠傳承下去。
結語:
《佛說無量壽經》云:"普欲度眾生。"。
在智宏法師的家人和朋友看來,她畢業後皈依佛門的決定可能並不能理解。認為她這麼多年學了這麼多知識,浪費了自己清華學生的名聲。但是,我們要明白,世界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才構造出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性格,同樣的選擇,同樣的人生軌跡,這樣一種大同的格局。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發展的機會?
優秀的人註定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很難判斷智弘大師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但這些已經不再重要。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內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智弘大師能夠遵循自己的深情。一輩子遠離塵囂,青光古佛,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此外,她用自己的善意和普度眾生的佛法,拯救了26個孩子的命運,這是一件超乎常人的事情。這也是常人無法做到的大愛。我認為智弘大師真正掌握了佛法的精髓。他不貪圖享樂。他普渡眾生,留下人間大愛。在這個世界上,不要問繼紅大師是誰,她在哪裡,她在做什麼,我們只需要記住她。並記住她的善良改變了26個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