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消息:邊坡綠化具有很好的護坡功能,對穩定路基、防止雨水衝刷、保持水土具有直接的作用。邊坡綠化要求覆蓋率高,綠期長。但由於邊坡坡面土質多為路基填築土或路塹開挖後暴露的土體,土質不宜於種植,且灌溉條件差,
養護難度高。尤其是巖石邊坡綠化,無植物生長的條件,
施工成本高,難以做到一勞永逸,日後人工維護和管理很難保證。因此,邊坡綠化的草種選擇、種植方式、前期養護等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的邊坡綠化多採用客土噴植技術、厚層基材技術(TBS)、植被混凝土技術、噴混植生技術等。
採取人工種植
攀援植物的方法,能很好地避免邊坡不宜種植、維護和管理困難的缺點。具體的做法是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頂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構造物,減少構造物的壓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的作用。
我國攀援植物種類豐富,大多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適用於邊坡綠化,但目前在綠化工程中尚未得到廣泛應用。長江以北地區常用的有爬山虎、五葉地錦、紫藤、牽牛花、野
薔薇類等;長江以南地區除三角花、炮仗花、中華常春藤等幾種以外,很多種類與北方差別不大。實際上,各地均有不少適於當地栽培並富有特色的種類,如東北地區的木通馬兜鈴、荷包藤,西北地區的大瓣鐵線蓮、刺山柑,華東地區的油麻藤,華南地區的買麻藤、長春油麻藤、西番蓮等。通過種植這些優良的藤本植物,和其他施工手段結合起來,就能夠達到「恢復植被,保護生態」的目的。邊坡綠化應該順應自然,該草則草,該藤則藤,等到本地植物一經「侵入」,就能形成穩定的自然群落,與周圍環境溶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