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消息:高速路巖石邊坡上植物難以自然生長,如何進行生態防護?隧道內不間斷照明每年耗電不少,如何更節能?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統稱「六宜高速」)是廣西在建的重要項目,其在高速公路節能、生態、人文建設方面有不少創新舉措。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護坡:神奇的麻袋和固化劑
「這種袋子叫生態袋,像麻袋一樣有許多小孔,袋子裡面裝著土壤和種子。」六宜高速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顏建春說,每個生態袋裡裝有幾十公斤混合了營養物的土壤,袋子透水不透土,能實現和袋外土壤的正常水分交流,使植物穿過袋體自由生長。袋中種植的是生命力旺盛、根系強大的植物,等它們慢慢長大,根系就會進入袋子外的邊坡土壤中,且時間越長,邊坡越加牢固,還能大大降低維護費用。生態袋防護在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史上尚屬第一次使用。
據介紹,六宜高速沿線廣泛分布著大量的炭質泥巖。這種巖石開挖暴露在空氣中後,一旦遇水便會崩解,軟爛如泥,極易導致邊坡大規模崩塌和滑坡。以往的解決辦法往往是噴射混凝土。然而這樣成本較高,也影響山體的自然景觀。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六宜高速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功研製出一種固化劑。在剛開挖的炭質泥巖邊坡塗上一層固化劑,它便像一張透明無色的膜保護著炭質泥巖,防止水滲透進巖石。綠化施工人員再在錨杆框架梁內進行掛網培土植草,便實現了炭質泥巖邊坡生態防護。
扮靚:民族風情融入高速路
一位多年在廣西修建高速路的工程師感慨,過去修高速路,主要是在保安全、保通車,現在隨著廣西經濟文化的發展,修高速路越來越「講究」了,高速路越來越有文化內涵了。
記者在六宜高速看到,多條隧道出入口都裝飾有經過精心設計的浮雕。在天生橋隧道出口,浮雕上的主體是巨大的抽象銅鼓,很有視覺衝擊力,周圍配上簡潔的流雲以及飛鳥,展現出濃鬱的民族風情。除此外,繡球、壯錦等也都是六宜高速隧道景觀常見的符號,行駛在該路上,濃濃的「廣西味」撲面而來。
廣西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作為廣西交通建設的主力軍,把項目建設和高速公路景觀文化建設融合起來,全力打造文化景觀路。六宜高速根據線路沿線城市民族風情濃厚的特點,在設計上充分運用了長壽文化、白褲瑤文化、山歌文化、儺俗文化等題材,著力打造一條千裡八桂風情路,讓各地司乘朋友能「走一條路,知一方土」。
推薦閱讀:
建築裝飾行業:掘金高成長的裝飾 園林股
蘭州:雁灘黃河大橋500餘盆裝飾鮮花慘遭毒手
中國花藝市場趨勢與花藝裝飾設計市場分析
杭州:挑花色 揀裝飾 比插花 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
(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