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區是世界上觀賞植物資源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毛杓蘭
綠花百合
中國園林網1月6日消息:「秦巴山區有『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的美譽,是全球陸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種子植物4400餘種,這裡不僅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更是極其珍貴的種質資源庫。」說起秦巴山區的植物資源,西安植物園主任李思鋒頗為自豪。他告訴記者,西安植物園正是以秦巴山區、黃土高原植物保護為重點,經過52年的收集、引種、保護,已成為西北地區引種、保育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
秦巴山區寶藏多
秦巴山區是秦嶺山系和大巴山系的總稱,北起秦嶺伏牛山,南抵大巴山和神農架南坡,東臨豫東和江漢平原,西達甘肅隴南山地,包括陝、川、鄂、甘、豫、渝等6省區76個縣市,其主體部分位於陝西南部,是陝西省和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天然生態屏障。
秦巴山區地形複雜,中心地帶為漢中盆地,南北兩側分別為大巴山系和秦嶺山系,呈典型的「兩山夾一江」的地勢構造,形成了一個「喇叭形」的半封閉式的獨特單元。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秦巴山區類型豐富的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高山灌叢草甸等,隨海拔高度變化而形成明顯的垂直植被帶譜。
西安植物園植物多樣性研究室主任黎斌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性專項「秦巴山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評價」的主力隊員,他很多時間是在秦巴山區的密林中度過的,對秦巴山區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數家珍,「不僅有起源於熱帶地區的觀賞植物山楠、無患子、紫金牛、海桐、山合歡等,還有典型的溫帶地區觀賞植物鹿蹄草、短枝六道木、華北紫丁香、山梅花等。本區特有的觀賞植物如陝西石蒜、太白貝母、太白山紫斑牡丹、秦嶺烏頭、廟臺槭等也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黎斌介紹說,這些植物不僅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態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開發利用十分前景廣闊。
為摸清秦巴山區的植物資源狀況,西安植物園先後30餘次組織科技人員到秦嶺東段及中段進行植物資源科考及標本採集,行程近15000多公裡,涵蓋了秦嶺山地所有縣市。目前,他們已採集、壓制、烘乾、製作植物標本5395號20510份,並鑑定了植物標本3500餘號11227份,採集、保藏植物種子507份,引種、移植並保存植物151種384株。
黎斌表示,這其中有很多野生花卉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如能加以開發利用,將極大豐富城市觀賞植物的多樣性,提升綠地水平。
開發利用價值大
由西安植物園承擔的「秦巴山區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評價」課題統計結果表明,在秦巴山區4000餘種種子植物中,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植物有117科1800種以上。其中觀賞種類在50種以上的大科有薔薇科、豆科、槭樹科、菊科、蘭科、毛茛科、虎耳草科、玄參科、唇形科等。
這些野生植物中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珍稀花卉如蘭科植物,在秦巴山區有42屬81種,包括杓蘭屬的毛杓蘭和扇脈杓蘭等開發價值較大的品種。
對這些寶貴的植物資源的利用,黎斌建議採用四種途經。
一是直接利用。這主要是針對那些觀賞性好、生態適應性強、種群易恢復的野生花卉而言,可通過引種與採挖、人工繁殖,直接應用於城鎮綠化或風景旅遊區綠化,迅速有效地豐富園林建設的物種多樣性、鄉土性。
二是引種優選。這種方式針對的是那些觀賞性好但生態適應性較弱的珍稀野生花卉,可採取「引種→馴化→人工栽培與繁殖→優選→規模化繁育」的方法,循序漸進、逐步鍛鍊,使其適應新的栽培環境。
三是遺傳改良。通過育種技術,將野生花卉資源中的抗逆性(抗寒、抗旱、抗病、抗蟲等)基因導入至栽培品種,或通過雜交,產生新品種、品系。
四是種質保護。對珍稀瀕危野生花卉,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及其繁殖技術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圃,在保證其種質資源安全生存的前提下進行適度利用。
推薦閱讀:
政協委員建議以植物為街道標誌 打造東莞特色城市綠化
廣西「六宜高速」:邊坡植物扎深根 民族裝飾美
武漢植物園上演蘭花「化妝舞會」
常見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及注意
(來源:中國花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