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嵐皋縣林業局:秦巴山區林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2021-01-08 陝西法制網

秦巴山區,主要是指秦嶺以南的秦嶺南坡和大巴山範圍。該區域位於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一河兩岸,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處於我國南北過渡性地帶,境內雨量充沛、河流溝溪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水源涵養區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保護區,肩負著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和「南水北調」的重任。該區域森林覆蓋率較高,林分多以天然次生林為主、人工林為輔,人工林主要是中幼林,因此林地單位平均蓄積量不高;同時由於地形複雜、海拔落差較大、土壤瘠薄,經濟林發展水平較低。再加國家將該區域劃定為生態限制開發區,林業產業今後如何發展,值得深思。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正式列為國家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十九大,黨中央又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兩山理論,進一步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定,為中國林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依照本人30多年的林業工作實踐經驗積累,個人認為:秦巴山區未來林業發展工作的重點,應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理修復為前提、為基礎,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樹立創新融合發展思想,靠山吃山,以山林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重點,是改善山區人民生活現狀、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因為秦巴山區林地面積大,森林覆蓋率高,區域內已基本滅荒,新造林已沒有建設空間,不可能再搞大規模基地建設;再加上該區域的森林雖然面積大,但林分結構多以中、幼林為主,近成熟林不多,平均每公頃森林蓄積僅有50-60m3,與發達國家森林蓄積平均水平相差較大。因此,秦巴山區未來林業的發展要以「提質增效、林分改造和林改培」為重點,各地要樹立大局觀念,按照「一縣一業」的建設思路,走特色發展之路,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和布局,大力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未來林業產業發展的潛力重點在林下,走「立體循環」空間發展之路,最終實現生態環境改善、宜居、和諧、農村產業高度發達的發展目標。

主要對策建議如下:

1、要建立林業幹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各縣林業局、各鎮林業站技術幹部年齡老化和人員緊缺的現狀,建議市縣各級政府要給予關注。一是要保證編制,林業局下屬各股室、各鎮林業站都應足額配備業務幹部,確保每個股室、站所至少有2-3名業務幹部,健全縣、鎮基層林業幹部隊伍機構組織建設,確保林業工作有人管、有人幹;二是要協調人社局放寬林業人才招錄門檻,解除非林業專業大中專院校學生不準進入林業行業的條件限制,對於熱愛山區林業事業,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非林專業或涉農專業學生可以擇優錄用,充實基層幹部隊伍培養,緩解當前各縣特別是基層林業技術幹部緊缺,斷層的窘境;三是要加大鄉鎮林業站長的培訓,每年都應對基層林業站長適當輪訓,通過對口院校、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基層林業技術幹部的政策落實、業務能力和專業化管理水平。

 2、加大林業產業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議各市、縣按照各自地方財政收入水平,每年應設立足額財政預算山林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於本市縣主導產業獎補和扶持,「十四五」期間應重點放在園區、龍頭企業和品牌培育創建上;二是要捆綁林業項目資金、涉農整合資金,重點向本縣特色產業基地、園區、龍頭企業傾斜,增強林業經營主體造血功能,充分發揮它們的帶頭示範引領作用;三是要統籌領導,各縣產業發展要按照「一鎮一產業」、「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因地、因村施業,科學謀劃發展。

 3、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建議要緊緊抓住國家鄉村振興、「國土林地」一張圖的歷史發展機遇,深化各縣土地結構調整,結合各縣「十四五」期間農村產業發展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政策配套,為鄉村產業發展鬆綁放行,最大限度挖掘本縣土地活力,釋放改革紅利。具體講,就是要在保障全縣基本農田紅線面積前提下,由政府出面,協調自然資源局、林業局,適當調整全縣耕地、林地結構,措施有:①、將坡度在15-25度之間的棄耕地劃為林地,用於新造林項目實施或發展經濟林;②、授權林業部門在各縣公益林、商品林林地總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將立地條件好、靠近河道村莊、交通便利、適宜發展產業的地方公益林地塊調整為商品林用地,對等將立地條件差、不利於開發利用的商品林地塊調整為地方公益林,為各縣人工造林、國儲林項目建設、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③、建議各鎮村結合本鎮村產業發展實際需要,對已建低產、低效未成林地塊進行調整,在林業主管部門指導下,實施「退林還耕」,用於農民發展積極性高的農村產業。通過上述舉措,提高秦巴山區林地、耕地利用價值,激發農村土地活力,增加農民收入。( 郭永和)

責編:鄭黎波

主編:姚啟明

作者/來源:陝西法制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秦巴論壇舉辦 聚焦秦巴山區的綠色循環發展
    胡和平在致辭中說,秦巴山區是我國的中央水庫、生態綠肺和生物基因庫,也是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任務十分艱巨。近年來,陝西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綠色循環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加大移民搬遷和脫貧攻堅工作力度,著力構築秦巴生態屏障,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雙贏。
  • 西安植物園多途徑開發秦巴山區植物
    說起秦巴山區的植物資源,西安植物園主任李思鋒頗為自豪。他告訴記者,西安植物園正是以秦巴山區、黃土高原植物保護為重點,經過52年的收集、引種、保護,已成為西北地區引種、保育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秦巴山區寶藏多秦巴山區是秦嶺山系和大巴山系的總稱,北起秦嶺伏牛山,南抵大巴山和神農架南坡,東臨豫東和江漢平原,西達甘肅隴南山地,包括陝、川、鄂、甘、豫、渝等6省區76個縣市,其主體部分位於陝西南部,是陝西省和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天然生態屏障。
  • 國家林業局 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林業及相關產業分類(試行)》的...
    (試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森工(林業)集團公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統計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和黨的十七大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決策,改進和完善林業產業統計工作,規範林業及相關產業的口徑、範圍,國家林業局、國家統計局在共同研究的基礎上
  • 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首屆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新聞...
  • 張鋒副研究員在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成立大會上作報告
    5月27-28日,陝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張鋒副研究員受陝西省林業產業協會邀請在首屆會員大會暨成立大會上為該協會會員代表及河南、山東、新疆等地林業產業代表約160人作「農藥的科學使用」專題講座。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
    陝西省商洛市林業局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退耕還林工程服務中心 陝西省渭南市林業局 陝西省安康市林業局 陝西省鹹陽市林業局 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林業局 陝西省延安市林業局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林業局河南省清豐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馮寶春 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管理分局局長 張慶連 河南省原獲嘉縣政協農業工作委員會原主任 亓建農 河南省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中心主任 肖武奇 河南省林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 湖北省
  • 《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本月起實施
    原標題:《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本月起實施 防治「不冒煙的森林火災」 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事關森林資源安全、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記者從日前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陝西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於用法治手段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控制、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疫情,依法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保護我省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林業有害生物災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
  • 林業局:如何推進我國經濟林建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據統計,全國經濟林總面積已發展至5.84億畝,產品產量達1.58億噸,經濟林種植與採集業實現產值突破1萬億元,佔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在近千個特色經濟林重點縣,經濟林收入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成為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經濟林也以「生態」為落腳點,在美麗中國建設事業中備受關注。
  • 上海市林業局調研浦東新區林業建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月13日訊 上海市林業局日前調研浦東新區林地建設。在調研中,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匯報了「十三五」造林任務完成情況和森林覆蓋率達標情況,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市林業局支持的事項,並重點就林地建設、森林資源管理匯報了浦東新區2021年林業工作計劃。
  • 四川省林學會赴綿陽市調研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綿陽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史友黎,綿陽市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趙志等領導參加了此次調研。調研組在綿陽市林業局召開了四川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研討暨林草中藥材調研工作會,參會領導和林業專家分別就四川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質認定管理辦法和林草中藥材發展情況展開了座談研討。
  • 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14家單位入選2020年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
    日前,陝西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通報,公布2020年陝西省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基地)
  • 在秦巴山脈構建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中部集群
    陝西省佛坪縣熊貓谷內的秦嶺金絲猴。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秦巴山脈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統籌協調秦巴山脈保護與發展整體戰略,將秦巴山脈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成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家安全的生態基石。要想實現上述建設目標,宜採取以下6項戰略途徑,即優先生態保護、保障精準脫貧、搭建生態廊道、引進旗艦物種、融合自然文化和創新跨省治理。其中,「優先生態保護」是國家戰略對秦巴山脈的總體定位。
  • 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發展建議
    2007年,國家林業局編制了《全國能源林建設規劃》和《林業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設方案》,將規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業發展規劃,預計「十一五」期間建設能源林示範基地66.7萬hm2,到2020年達到1333萬hm2,可提供約600萬t生物柴油,滿足1100萬kW裝機容量發電廠的燃料需求。
  • 中國林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但是,林業產業基礎薄弱、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效益不好、市場發育不全等問題還相當突出,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物質產品、生態產品和文化產品的需求。為了加快和規範林業產業發展,充分挖掘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潛力,發展現代林業,推動生態建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根據國家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要求,特制定本政策要點。
  • 科技對產業的承諾:探索、闖關、開路(關注林業生物質能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水平的高度,決定著產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對於林業生物質能源這個新興產業,情況尤其如此。  國家能源非糧生物質能源原料研發中心主任馬履一在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國的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提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安全。
  • 湖南省「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
    堅持嚴格保護、持續發展,加強自然生態系統、重要溼地和重點公益林資源的保護,統籌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關係,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堅持分類經營、分區施策,針對不同生態功能區的生態需求和主導功能,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堅持創新機制、科學發展,創新林業發展機制,激勵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促進全省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 萬畝萬壽菊種植項目落戶平安鄉 林業產業扶貧添新路
    中國奉節網訊(記者 田鈞文 通訊員 熊歡)近日,記者從縣林業局了解到,為切實加大林業產業扶貧力度,助力平安鄉脫貧攻堅工作,縣林業局引進重慶珍西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平安鄉實施萬畝萬壽菊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