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如何推進我國經濟林建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經濟林常以「民生」為出發點,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寫下絢麗篇章。

從《孟子》的「可以衣帛」,到《賦棗》的「美果良木」,再到《本草綱目》的「補氣養血」,經濟林與人類生存繁衍息息相關。據統計,全國經濟林總面積已發展至5.84億畝,產品產量達1.58億噸,經濟林種植與採集業實現產值突破1萬億元,佔林業第一產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在近千個特色經濟林重點縣,經濟林收入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成為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經濟林也以「生態」為落腳點,在美麗中國建設事業中備受關注。

從《三峽庫區坡耕地經濟林複合模式生態特徵研究》到《福建省毛竹林生態與經濟價值評價》,再到《中國經濟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各類科研成果揭示了經濟林不容忽視的生態價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研究顯示,經濟林涵養水源的價值最大,佔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的58.59%。此外,固碳制氧、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育土壤、淨化環境和營養積累的價值分別佔其16.29%、15.59%、5.54%、4.01%和1.98%。

經濟林在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及綠化國土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有關專家一致認為,新形勢下推動經濟林發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把握經濟規律,重視經濟林種苗、種植、深加工及營銷等產業發展各個重要環節,及時解決制約產業發展問題,促進經濟林持續、健康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

頂層設計亮起經濟林蓬勃發展的航燈

上下同欲者勝,與民同利者興。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期待已經從過去的「盼溫飽」「求生存」轉變為現在的「追品質」「享生態」,因此,享譽較高的木本油料、乾鮮果品等經濟林產品和具有良好生態效果的經濟林備受國家高層與社會各界關注。

推動發展經濟林,既能有效改善生態,又能實現保障民生,所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重要文件接踵頒布,重大政策相繼出臺。2015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等,分別從不同層面對發展特色經濟林給予扶持。

2015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通過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營造林,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將發展經濟林寫入中央1號文件,為歷年來首次。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要發展特色經濟林等林業產業。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為特色經濟林搭建了新舞臺,拓展了新空間。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產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也是提供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的重要來源,強調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在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戰略中的特殊地位,提出制定油茶、核桃、油橄欖、杜仲、油用牡丹、長柄扁桃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分樹種產業發展規劃,要求把發展特色經濟林與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及地方林業重點工程緊密結合,因地制宜擴大面積。這是我國從中央政府層面第一次全面系統部署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事宜,凸顯了經濟林在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國務院批准實施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取消了栽種生態林與經濟林的比例限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等綠色低碳產業,以增加就業崗位,提高林區職工群眾收入。

國家林業局是經濟林發展頂層設計的政策「智囊」,「十二五」初,就已將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納入了「十二五」時期林業發展十大主導產業,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全國優勢特色經濟林發展布局規劃(2013-2020年)》,並出臺了《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快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經濟林在林業建設中的地位不斷攀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正在加大。

經濟林作為山區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特色產業、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大眾創業的新興產業,政府、企業、農民、公眾各界普遍關注,國家、省、市、縣4級協同推動的良好發展局面初步形成,經濟林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提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摘掉貧困地區帽子的奮鬥目標,經濟林作為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於一身,融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生態富民產業、山區支柱產業,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山區脫貧致富、推動實現綠色發展、維護國家生態與糧油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大好機遇,經濟林發展要適應新形勢必須積極謀劃推進之策,努力破解存在的實際困難,促進經濟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林業建設實現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根據有關文件,到2020年,我國將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齊全、效益良好的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格局,實現特色經濟林資源總量穩步增長,產品供給持續增加,質量水平大幅提高,木本糧油產業發展取得突破,經濟林產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富民增收效果顯著增強的發展目標。同時,我國還將重點發展一些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經濟林,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競爭力強、國內知名的主產區,培育一批以特色經濟林為當地林業支柱產業,產業集中度較高的重點縣,並建設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特色經濟林示範基地。屆時,我國將擁有經濟林6.15億畝,總產量達1.76億噸,木本油料佔國內油料產量比重提高到10%;良種使用率超過90%,優質產品率超過80%;重點縣農民來自經濟林收入大幅增加,累計提供就業機會40億個工日。為此,「十三五」期間每年營造經濟林比重需達到全國人工造林的40%以上,比「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至少10個百分點。

創新推動促進經濟林建設保持發展活力

當前,經濟林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種植核桃等特色經濟林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明確要求今後全省每年發展特色經濟林100萬畝以上。據統計,2014年山西營造經濟林達128餘萬畝,佔全省人工造林完成面積的37%,經濟林產品產量逾470萬噸,發展勢頭很好。山西省發展特色經濟林的態勢是全國的縮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經濟林的發展趨勢。

經濟林見效快,收入穩定,比較效益高,與農民切身利益結合緊密,得到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可見,經濟林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並堅持在市場導向、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統籌推進,以確保經濟林健康快速發展,發揮更大的生態與經濟效益。

椰子是海南的特色經濟林。1999年,《中國綠色時報》曾針對海南百萬畝椰林工程建設進行深入報導,指出椰樹是海南最具特色的熱帶經濟樹木,千百年來與海南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故人們稱椰樹為「生命樹」「寶樹」。

然而,當時海南的椰子林,絕大部分是農民自發採種、育苗、栽植,技術落後,經營粗放,也形不成規模,最終資源優勢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農民利益也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由此可見,發展方式是關鍵,必須推動機制創新。

在政策機制上,要統籌生態建設和經濟效益,突出農民利益保障,不分林種樹種因地制宜推進,優化林地發展和林木空間布局,大力扶持特色經濟林建設。如取消經濟林和生態林的比例限制、不分林種樹種享受同樣的補貼待遇等經濟林發展限制性政策的破解,極大地解放了林地生產力,據統計,2015年「三北工程」營造經濟林比重已佔該項工程人工造林的25%,較2014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增長了約一倍。

在組織形式上,必須充分整合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造林主體的優勢與作用,建立產業發展聯盟和利益共同體,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等經營模式,做到整合集中生產要素、適度規模整體推進、產供銷一體經營,如是,產業發展的成效才能得到良好體現,參與產業發展的各方,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有力保障。如河南內鄉縣、陝西延平縣通過創新組織形式,在山上種上了核桃等特色經濟林,綠化了過去無法綠化的貧瘠荒山,國家得到了生態,百姓得到了實惠,特色經濟林的優勢與作用明顯不同。

在栽培模式上,實行經濟效益、生態保護相統一,兼顧長、短期收益,重視水土保持,實行林灌、林藤、林草(花)等立體種植、複合經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經濟林綜合生產能力。如在條件適合的地方,積極推行機械種植、採收、分級,以提高經濟林現代培育經營水平。

在發展理念上,需突出公共利益,增強綠色觀念,全面推行增施有機肥,以及病蟲無公害防治措施,推進經濟林產品的綠色栽培、有機栽培,加強精細管理,提高經營質量;注重科學引種,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加大鄉土優良、本地特色經濟林木挖掘、選育、栽培力度,提升經營效益。如山東省積極響應落實國務院、國家林業局提出的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發展意見,結合謀劃推進「十三五」林業建設,於近期出臺了加快山東省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經濟林產品食用安全生產與監管認證。近年來,山東省充分發揮省經濟林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作用,實現科研與培育、生產、加工相結合,積極推進經濟林產品向無公害和綠色方向發展,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核桃、冬棗、無花果等一批經濟林產品先後得到有機認證和綠色標識。

夯實基地提升經濟林發展質量與效益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因此,單純注重數量擴張、增長肯定是不可持續的,必須高度注重質量、效益。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過新品種選育,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芬蘭實行造林良種化,使森林工業總值、林業出口總值、紙和紙板的出口量分別約佔世界總量的5%、10%、15%,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不難看出,居於農、林、牧、漁等生產鏈條源頭的種子,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資源,更是產業發展的基石。

早在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林木種苗工作的意見》就指出,林木種苗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強調要重視良種繁育,要求全國各地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強化林木良種基地建設、提高種苗質量與市場監管水平等,以確保為實現綠色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當前,一些經濟林的種苗基礎並不十分堅實。

牡丹,從觀賞到藥用、油用,為人類發展服務的社會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其屬性也由觀賞花卉轉變提升為特色經濟林,並被列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的要重點扶持發展的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之一。牡丹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麻酸含量高達43%,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牡丹異軍突起,用於油用開發,轉向特色經濟林方向發展,不僅是牡丹一個花卉品種如何更好地發展服務人類社會的問題,由於它原本是著名觀賞花卉,其啟發、示範效應也將對整個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促進作用,意義重大。發展油用牡丹得到有關領導、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這也對又好又快地推進油用牡丹栽培與產業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2013年9月召開的全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關於油用牡丹的良種繁育問題一度成為與會專家們關注的焦點。從國家林業局新品辦和國家林木品種審(認)定委員會獲悉,目前,還沒有一個專司油用的牡丹新品種通過國家林業局授權,更沒有一個油用牡丹良種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認)定。

辣木,生長快,耐熱,耐乾旱,有望成為突破推進我國乾熱河谷地區造林的適宜樹種之一。辣木葉子已被國家衛生計生委確定為新食品原料,辣木也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區域特色經濟林樹種。近年來,辣木在我國雲南等地聲名鵲起,包括藥廠、糖廠等各類中小企相繼投資辣木產品開發生產,2013年底以前第一批介入辣木生產的企業只有20餘家,到2014年8月已發展近70家。

然而,產業快速推進的背後,露出了發展基礎較弱這一短板。目前,沒有一個辣木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認)定。今年5月,中國林產工業協會辣木發展促進會在成立之際,發布了中國辣木產業發展《昆明宣言》,指出了辣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包括良種選育滯後、基礎研發薄弱、產業跟進過急等問題。《宣言》呼籲加大辣木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支撐,同時強調行業協會要發揮作用,加強服務、引導。

與之相比,杜仲的發展基礎相對較實。杜仲是我國特色經濟林,資源總量佔世界的99%以上,廣泛分布在我國27個省(區、市)。它不僅是名貴中藥材,還是優質天然橡膠樹,更是價值特殊的木本油料樹種,杜仲油中亞麻酸含量高達60%,在目前發現的植物油中含量最高,同時,杜仲木材也是製作高檔家具的優質材料。杜仲集油用、膠用、藥用、材用於一身,是難得的果材兼用樹種。推進發展杜仲,既能在短期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又可有效實現荒沙荒地綠化、增加國家儲備林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多年持續努力,在良種繁育上相繼取得突破,已先後有10個品種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認)定,並開始在生產中推廣應用。以良種為依託,積極創新優化栽培模式,大幅提高了杜仲油、杜仲橡膠產量,確保了投入效益,為後續產業發展作了堅實鋪墊。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種業的技術突破和生產力影響,不僅對於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然而,根據《林木品種審定辦法》及林木的自然生長規律,培育一個林木良種至少需要10年左右時間。這確實是一個時間較長的過程,但是,這個規律必須遵循,這樣才是對國家,對社會,對農民負責。

因此,一些良種滯後的經濟林樹種,在適生區域開展試栽試種、小面積發展,是完全可行的,但大面積推行一定要慎重、穩妥。有關文件也有明確要求,例如工程造林、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中央農發資金名優經濟林項目等,都已相繼明確要求必須使用良種。

該緩的要緩,該快的也一定要快,經濟林良種繁育步伐一定要加快,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當前,要大力支持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新品種和良種科技研發與推廣,瞄準關鍵技術組織攻關,組裝核桃、杜仲綜合栽培技術,形成技術體系,及時推廣應用;推進油用牡丹種子園建設、油橄欖種質資源保護,帶動並加快良種繁育進程;提升長柄扁桃等特色經濟林豐產栽培技術水平。並制訂發布一系列高產、優質、無公害經濟林培育技術規程,扶持一批經濟林木良種壯苗生產基地、栽培示範基地建設,不斷提升經濟林培育技術水平

善做除法著力提高經濟林市場化程度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要做好加減乘除。加法——投資、需求、創新,減法——淘汰落後產能,乘法——創新驅動,除法——市場化程度。現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補課。

經濟林產業發展同樣存在「除法」較少的問題,亟需加大市場化程度,尤其要加強主要經濟林樹種中長期市場調查研究和分析預測,掌握區域、全國,乃至國際的主要經濟林產品需求,研判市場動態,推動落實適度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解決生產經營分散、發展規模小、組織程度不高、承受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突破經濟林產業發展瓶頸。

以杜仲產業發展為例,杜仲橡膠具有獨特的橡(膠)塑(料)二重性,並且天然綠色無汙染,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通信電力,以及食品、醫療、文體等行業,杜仲作為木本油料已納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杜仲資源培育不斷創新發展,已由粗放、單一、低產、低效向集約、綜合、高產、高效發展,杜仲的適生區域也相對廣泛。目前,一些企業已對杜仲產業表現出濃厚興趣,民間資本開始注入,與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的產品雖沒形成規模,未進入市場,但已難能可貴。然而,杜仲還沒有吸引更多地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目光,目前僅在河北、河南、山東、湖南、甘肅、新疆等地小規模發展,許多適生地區無發展規劃、無推進措施,更見不到一定規模的杜仲人工林。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在營養健康生活方式的驅動下,全球經濟林產品市場貿易活躍,銷量呈明顯上升趨勢。以核桃為例,近年來需求量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在每年人均消費方面,美國1.5公斤、法國1.2公斤、德國1.1公斤,比我國人均0.8公斤明顯多出不少。究其各種主要原因,除了價格因素、購買能力、品種質量差異以外,另外一條是產品結構,再進一步探究,就反映了市場化成熟程度。我國核桃產品除了核桃和核桃仁以外,其他基本形不成產業規模,核桃油由於沒有解決氧化問題,很難大規模進入市場,核桃產品多為原始或粗加工形態、結構單一、供需脫節等問題比較突出,這也反映出產業發展市場研究不夠、創新不夠、推動不夠等市場觀念缺乏的問題。

推進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經濟林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我國宏觀經濟來看,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經濟體制從典型的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不斷轉變,市場化程度總體上超過55%。但這表明市場化進程尚未完成,需要繼續推進。推動經濟林產業市場化發展,僅靠林果科研單位和企業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有政府的扶持、引導和服務,這隻看不見的手該出手時要出手,才能使科技成果及時轉化,服務社會,服務群眾。

要加強頂層設計,制訂核桃、油橄欖、棗木本糧油等單一樹種產業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扶持,落實國家和各地重點工程造林推進特色經濟林發展的措施,增加中央財政造林、農發名優經濟林示範建設等經濟林補貼補助投入,地方各級財政應設立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發展專項,協調加大政策性貸款投入;加強林改後續政策配套完善,優先扶持特色經濟林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強化政府協調服務,在農民自願和保障權益前提下,促進林地流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加強後續產業推進力度,鞏固發展第一產業,突出加強第二產業,統籌推進第三產業,著力解決核桃油、杜仲油、牡丹油的抗氧化技術問題,以及其他系列產品的生產加工與質量保證技術問題,積極研發滿足現代社會生活消費需求、適銷對路的經濟林精深加工產品,推進供需對接,實現產銷平衡,提高產業發展效益。

我國山區和林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9%,人口佔全國的56%,今後我國生態建設與民生建設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全面建成小康,重點在農村,關鍵在山區和貧困地區。由於資源和地理條件因素,經濟林產業是發展山區經濟的優勢產業。同時,經濟林產業涵蓋範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能吸收大量的勞動力,是山區就業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發展經濟林,對促進實現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現農民收入倍增、貧困地區摘帽、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等「十三五」重大建設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今後5年必須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繼續強化對特色經濟林發展的政策扶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創新發展機制、強化發展保障、完善發展體系,不斷推動我國特色經濟林布局結構更合理、經營措施更先進、產業體系更健全、供需對接更精準、發展成效更突出。

過去,經濟林因其兼具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價值,而得到各界重視;今後,經濟林也必將因其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進程發揮出重要作用,而贏得廣泛讚譽。

知識點

經濟林是以生產木本油料、乾鮮果品、森林藥材,以及林產飲料、調(味)料、工業原料和其他森林食品等為主要目的林木,分為木本油料(核桃、油橄欖等)、乾果(棗、板慄等)、水果(蘋果、梨等)、森林藥材(枸杞、人參等)、林產飲料(茶葉、咖啡等)、林產調料(花椒、八角等)、林產工業原料(生漆、松脂等)、其他森林食品(竹筍、食用菌等)共八大類,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作者 周力軍、吳兆喆)

相關焦點

  • 陝西省嵐皋縣林業局:秦巴山區林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該區域位於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一河兩岸,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處於我國南北過渡性地帶,境內雨量充沛、河流溝溪密布,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水源涵養區和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保護區,肩負著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和「南水北調」的重任。該區域森林覆蓋率較高,林分多以天然次生林為主、人工林為輔,人工林主要是中幼林,因此林地單位平均蓄積量不高;同時由於地形複雜、海拔落差較大、土壤瘠薄,經濟林發展水平較低。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尊敬的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向各位領導匯報我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些思考和認識,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只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把資源環境生態利用好、保護好,才能維護資源環境對人類的長遠供養能力,使後代具有生存和發展的公平機會。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有效破解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約束資源是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要實現13億人口的全面小康,對資源的需求是很大的。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很多重要資源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 科技部 林業局關於印發《主要林木育種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5年...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部署林業種業科技創新工作,加強主要樹種中長期育種和良種繁育等科研攻關及種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林木種業發展,科學技術部和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制了《主要林木育種科技創新規劃》。(二)我國對林木育種的戰略需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8 13:26 來源: 林業局網站    5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深入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 科學調整樹種結構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近十多年來,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林特別是速生豐產用材林,廣西森林資源大幅增加,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林產工業迅速發展壯大,為緩解南方乃至全國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國家木材安全,推動我國林漿紙一體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 國家儲備林建設 創新發展深度融合
    2018年3月,國家林業局正式印發了《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規劃》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建2000萬公頃國家儲備林,實現一般用材基本自給。促進我國木材生產由粗放向精準轉變,數量型向質量生態型轉變,生產力布局由被動適應向戰略儲備調整轉變,實現總量平衡、結構優化、進口適度、持續經營的木材安全戰略目標。
  • 上海市林業局調研浦東新區林業建設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月13日訊 上海市林業局日前調研浦東新區林地建設。在調研中,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匯報了「十三五」造林任務完成情況和森林覆蓋率達標情況,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市林業局支持的事項,並重點就林地建設、森林資源管理匯報了浦東新區2021年林業工作計劃。
  • 河南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這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尤其是2018年11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開了1.8萬人參加的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動員大會,打響了一場新時代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森林河南建設十年規劃要求所有省轄市建成國家森林城市,所有縣(市)建成省級森林城市。
  • 資源嚴重不足 我國杜仲橡膠儲備制度亟待建立
    加快推進杜仲橡膠資源開發利用,扭轉我國天然橡膠供應受制於人的狀況,不僅有利於維護國家安全,而且對於提升我國裝備製造水平、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打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現代橡膠工業體系、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 2020年湖南省國家森林儲備林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縣召開
    省林業局一級巡視員吳彥承出席會議,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楊出席會議並致辭。近年來,我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打好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為主線,大力實施「生態臨武建設四年行動計劃」,始終把生態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近三年來,共完成植樹造林近10萬畝,完成封山育林4萬畝,申報並實施中央財政預算內退化防護林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項目、天然商品林保護項目等生態建設工程。
  • 國家林業局:我國森林認證工作進展的情況綜述
    我國開展森林認證的指導思想是:以建設現代林業為目標,著力提高我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水平和林產品市場競爭力,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引導相結合的方針,打好基礎,擇優試點,穩步推開,建立起符合我國林業發展實際和國際慣例的森林認證體系。
  • 權威發布 | 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情況如何?請看...
    另外,還比較堅持擴資源和與提質量同步推進、雙向發力,不斷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我們兩手都要抓。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強力動員部署;可以說打響了新一輪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攻堅戰的衝鋒號角。
  • 河南省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讓中原大地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為大地植綠,「創森」遍地開花  森林城市建設是林業生態建設的最重要載體和綜合性載體。從2005年許昌市第一個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到2019年安陽市、信陽市創建成功,15年來,我省國家森林城市數量由「零」增長到16個,省轄市級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居全國前列。  這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區域發展帶動作用  當前,我國正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心城市與城市群已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
    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 發表時間:2020-11-16 08:12:14 作者:張維 來源:
  • 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會議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 臨縣「增綠」促「增收」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將生態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之一,統籌生態生計的同時協調了增綠增收,在一個戰場打響了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場脫貧大戰役。眼下正是秋冬季植樹造林的時節,在山西臨縣玉坪鄉生態治理工程現場,5個造林合作社的100多名工人正在山頭忙碌,在很多行走不便的陡坡上,當地還動用無人機來幫忙運輸苗木。
  • 全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暨營造林工作推進會召開
    11月24日,全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暨營造林工作推進會召開,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漢華,副縣長楊曦出席會議。會議通報了全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暨營造林工作推進情況,並就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是鞏固脫貧成效,助推農戶增收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富裕的重要抓手,對黔西縣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家具產業的標準化如何實現?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設計引領、品牌帶動」發展戰略,推進「現代家居城」建設,打造世界家具集散地——南康家具產業正呈現逆勢增長、快速裂變的良好發展態勢,產業集群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正朝高質量發展方向闊步邁進。    6月22日,中國(贛州)第五屆家具產業博覽會和南康家居小鎮展示會開幕之際,中國(贛州)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在南康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