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產業作為江西南康的首位產業、富民產業和扶貧產業,歷經20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蝶變」,成為贛南蘇區最具特色的千億元產業集群之一。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設計引領、品牌帶動」發展戰略,推進「現代家居城」建設,打造世界家具集散地——南康家具產業正呈現逆勢增長、快速裂變的良好發展態勢,產業集群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正朝高質量發展方向闊步邁進。
6月22日,中國(贛州)第五屆家具產業博覽會和南康家居小鎮展示會開幕之際,中國(贛州)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在南康舉辦。專家們從南康家具產業發展出發,將目光放在全國範圍內,探索我國家具產業的發展良策。
原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主任、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 黎雲昆
多年來,我國家具產業從用材、工藝、設計等方面都逐漸向中高端發展,呈現多樣化、安全化、個性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特點,在追求健康舒適的同時,也逐漸滿足人們的藝術需求。網上銷售的興起解放了店面和倉庫,同時對於實木家具來說,實體店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而目前,家具產業在標準化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同一種類材料的材質、規格、等級過多,產品設計缺乏規範,零部件數量多、工藝製作差異大。另外,資源緊缺的珍貴木材,也存在著大材小用、浪費嚴重的問題。而這對於提高家具產品質量、減少原材料和能源浪費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家具產品從設計開始就應符合標準化的要求,使用紅木等珍貴木材的替代材,或嘗試珍貴木材與普通用材混搭等方式,減少珍貴木材用量;同時制定珍貴木材製品主要構件毛料尺寸標準等,促進常用珍貴木材製品標準化;對珍貴木材進口、加工和銷售進行統一,使企業不需採購珍貴木材原料,只需從專業市場購進各種零件的毛料,即可加工各種產品。
另外,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必不可少。目前,市場上的加工技術能做到在木雕上表現翎毛、皮毛、紗的觀感,這就是加工技術上的創新。利用新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應用手段,為家具市場帶來全新的銷售模式,採用綠色加工技術,實行清潔生產;加大中華家具文化的發掘,中國家具產業的文化創新應在深厚博大的中華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除了要科學、合理,還要注入情感、歷史等元素,給人帶來親切、溫馨的感受。
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會長 宋維明
我國家具出口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由2005年的68.43億美元猛增到2016年的222.06億美元,年均增長11.81%。我國木質家具進口額總體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長26.6%。2016年,中國木質家具進口額達9.7億美元。但從貿易結構來看,國產家具只能滿足中低檔市場需求,高端市場進口家具仍佔據主導地位。義大利仍是中國家具進口重要的供應國,2005年佔據我國22.8%的市場份額,2016年,這一比重上升至27%。
隨著家具產業的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我國木材原料高度依賴進口資源,木材進口來源地逐漸向發達國家轉換。從國際上看,一些發達國家競相加強木材合法性要求,對此,發展中國家採取鏡像措施,原木出口限制不斷出現,客觀上對木材貿易形成阻力。另一方面,由於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城鎮化率停滯,短期內我國家具需求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基本維持目前水平。
我國家具產業正以進步迎接挑戰。我國家具產業國內市場佔比增加,消費者對個性化要求漸增,家具行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持續減弱,發展模式進一步轉變為內需導向為主,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內銷率由2011年的74.34%擴大為2016年的78.94%。「個性化家具定製」 會越來越流行,將成為家具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行業。
近年來,家具行業技術進步對行業發展產生十分明顯的積極影響。行業的技術進步一方面主要通過信息化、資本和人才等方面的特徵反映出來;另一方面又通過信息化、資本和人才的效應獲得更強大的推動力。產業融合發展帶來跨界發展正成為家具行業發展的趨勢,網際網路、大數據、智能製造為家具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此外,品牌戰略和「一帶一路」倡儀的實施有助於優化市場布局,在從製造為主向研發為主轉型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快家具產業的聚集化發展進程,擁有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將逐漸成為我國家具行業產業整合的主力軍。
國家人造板與木製品質檢中心主任 呂斌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先後發布了《關於加強林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林科發〔2017〕157號)》《關於印發〈林業品牌建設與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加強木質林產品品牌建設。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林木製品質量提升的意見(國質檢監聯〔2017〕313號)》,重點推動林木製品標準體系建設、加強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與監測、深化人造板生產許可證「放管服」改革、培育創建一批林木製品質量提升示範區、加大林木製品標準化示範推廣力度、推進林木製品品牌建設、加強林木製品質量狀況調研與分析、推動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加強行業自律、嚴厲查處制假售假等質量違法行為。
品牌對於企業來說,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是消費者腦海中對於該企業的印象,好的品牌可以為企業業務的增值帶來巨大的作用,因此品牌建設值得高度重視。打造優秀品牌,需要企業重視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由製造向創造轉變,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走中高端產品發展之路,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企業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創造價值。重視標準化工作,通過先進標準帶動企業提升品牌競爭力。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認知度,積極參加社會、行業公益活動,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也發布了關於加強品牌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協會將重點完善林產工業品牌建設與評價標準體系,制定木質林產品動態品牌目錄,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品牌的質量保障能力,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持續開展品牌建設與推廣的主題活動。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工業設計院一所所長、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 張忠濤
2017年,環保部發布20項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修改單的公告。其中修改《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對物料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及生產工藝過程中的VOCs控制、廢氣收集系統等做了詳細規定,全面增加無組織排放控制措施要求。
同年,環保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到,木製家具製造行業,要大力推廣使用水性、紫外光固化塗料,到2020年底前,替代比例達到60%以上;全面使用水性膠黏劑,到2020年底前,替代比例達到100%。木材加工行業應重點加強幹燥、塗膠、熱壓過程VOCs排放治理。
環保部辦公廳於2017年7月28日公布《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旨在構建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的核心制度,明確企業落實按證排汙責任、實行自行監測和定期報告的義務,明確政府依證嚴格開展監管執法、嚴厲查處違法排汙行為的責任。目標是分行業、逐步推進排汙許可證制度,到2020年,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全國排汙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有效運轉。基本建立法規體系完備、技術體系科學、管理體系高效的排汙許可制,對固定汙染源實施全過程管理和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實現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的「一證式」管理。
2018年3月,環保部在對木材加工及人造板行業有關環保政策的復函中提出,將加快相關標準制定工作,配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力推進人造板和木材加工行業環保設施升級改造,推動打造一批標杆企業,促進行業綠色轉型。通過申請、評審、公示、認定等環節認定第一批中國林產工業環保標杆企業。認定的企業將表彰宣傳,向環保部門推介,爭取給予政策傾斜、提供技術支持。
因此,應對我國愈發嚴格的環保要求,木製家具企業如何入手?
首先是過程控制,減少排汙。採用先進技術裝備、降低末端治理負荷等。
其次是末端治理,達標排放。採用先進、可行、適用的汙染治理技術。
再次是強化管理,提高意識。減少人為因素,強化環境管理,提高環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