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脫貧和發展,靈璧縣以產業帶動為突破口,在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1項特色產業、至少建成1個扶貧產業園,每個有發展條件和意願的貧困戶發展1項特色產業項目。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興旺產業」的互促局面和「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產業選擇:結合地方實際,彰顯地方特色

    「自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我每月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記者日前走進靈璧縣朝陽鎮楊橋村脫貧戶樊福超的花卉苗木基地,只見他正和幾位村民在給盆景和苗木施肥剪枝。2014年,因病因學致貧的樊福超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為他制定了產業發展計劃,並對他進行了資金和技術幫扶。樊福超通過種植花卉苗木,年收入4萬多元,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帶領其他村民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靈璧縣優化產業布局,每個有條件的村確定一項特色種養業或傳統手工業、休閒觀光農業,確保每個有條件的村和每個自種自養戶達到產業發展標準。結合該縣南北方地理環境差異以及農耕習慣的不同,該縣引導各鎮村科學選擇主導產業。目前,韋集、黃灣等南部鄉鎮重點發展品牌雜糧、花生、加工和養牛循環產業;婁莊、漁溝等北部鄉鎮重點開發蔬菜、水果。各村相對集中發展1個特色種養業,有條件的村都選定了適宜的主導產業,且至少建成了1個扶貧基地。

    在選擇各村主導產業時,靈璧縣注重結合地方地理特點和種植、養殖傳統,儘可能選擇村民熟悉的產業,不僅便於村民接受,更容易形成地方特色。該縣制定完善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管理和獎補辦法,及時、足額保證扶貧項目資金需求;引導當地規模較大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與鄉鎮村對接,大力推進扶貧車間、扶貧基地建設。針對有產業項目的貧困勞動者開展「菜單式」培訓,著力解決貧困戶缺少技術、發展後勁不足問題,確保對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全部輪訓一遍,力求讓每個貧困戶都能掌握1至2項技能。截至目前,靈璧縣共有208個經營主體帶動困難群眾2.2萬多戶,帶動比例達80%。

    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市場,提升「造血」能力

    產業是否能精準對接市場、適應市場需求,能否經受住市場檢驗,關係到農村產業發展的成敗。靈璧縣立足提升產業競爭力,推進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養殖,助力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產業自身「造血」能力。

    靈璧縣引導群眾根據市場需求選定產業,不斷培養企業品牌意識,提升產品競爭力。虞姬鄉浩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種植葡萄、草莓、西紅柿等優質果蔬,通過貧困戶入股分紅、吸納扶貧小額信貸、棚內務工、技術服務等多種方式帶動附近村民實現脫貧。2016年,浩園果蔬註冊「虞浩園」商標,並取得綠色食品A級標準。下一步,浩園果蔬將繼續提升產品品質,申請農產品有機認證、歐盟認證,推進產業往高端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為促進鄉鎮產業有效對接市場,靈璧縣不斷強化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支持扶貧基地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貯藏保鮮、分揀分級、電子結算、安全監控等設施設備,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強化供需信息對接,開展多種形式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積極推動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電商平臺與產業基地精準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係,為企業消除後顧之憂。

    該縣引導經營主體組建秸稈綜合利用協會、果蔬聯盟等合作組織,合作建立微信小程序平臺、App銷售平臺、抖音直播帶貨平臺,創新銷售方式。目前,靈璧縣在310個行政村、社區已建成阿里村淘、淘實惠等電商服務網點300餘個,實現村級電商全覆蓋,為特色農產品拓寬市場搭建橋梁。

    產業保障:創新扶持模式,防範化解風險

    傳統農業地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有限,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能力較弱,如何有效防範化解產業發展中的風險、保障產業發展的延續性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靈璧縣通過科學論證指導產業發展、引導企業籤訂兜底保障條款保障村民收益、創新保險模式降低產業風險、推進「金融+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發展,確保群眾持續增收。

    為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靈璧縣注重技術引進和產品研發,加強與高校產學研合作,共同搭建科研平臺和產學研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撐。該縣定期邀請專家對養殖和種植類產業項目開展技術指導與合作,及時幫助解決難題。成立特色主導產業專家組,指導群眾科學選擇特色主導產業,分析項目收益與前景,提示各種潛在風險。

    為幫助農戶防範市場風險,靈璧縣突出新型經營主體作用,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立基地,通過「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品牌化銷售。農業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提供產前培育、產中指導、產後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確保農戶獲得穩定收益。近年來,靈璧縣9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分別採取合同訂單、種苗供給、保護價收購等兜底保障合作形式,與73個貧困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戶2.2萬多戶。

    為防範因自然災害與意外事故等影響產業發展產生致貧、返貧風險,全方位保障產業扶貧穩健推進,2018年,靈璧縣政府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新實施「一張大保單」產業保險,為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集中辦理自然災害保險和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近年來,靈璧縣通過科學選擇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大力推進兜底保障,推動扶貧產業健康發展,不僅保障了脫貧效果可持續性,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有助於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無縫銜接。」靈璧縣委負責同志說。(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許聰)

來源:安徽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村有當家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人有一技之長——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
    原標題: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興旺產業」的互促局面和「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產業選擇:結合地方實際,彰顯地方特色  「自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我每月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
  • ...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 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
    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興旺產業」的互促局面和「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產業選擇:結合地方實際,彰顯地方特色「自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我每月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
  • 落地生根如何水培與養護?
    落地生根如何水培與養護?落地生根為多年生草本,莖有分枝,羽狀複葉,小葉長圓形至橢圓形,先端鈍,邊緣有圓齒,圓齒底部容易生芽(圖),芽長大後落地即成一新植物。圓錐花序頂生,花下垂,花冠高腳碟形,呈現淡紅色或紫紅色。種子小,有條紋。開花季為1--3月。
  • 【砥礪奮進的五年】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廣西...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落地生根——我區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綜述之一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蔣 秋我區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千千萬萬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家庭上,將「星級文明戶」創建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相結合、與促進農村發展和改善民生相結合、與文明村鎮創建相結合。「門上十顆星,全家都開心;門上少顆星,無顏見鄉親。」我區「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一經推出,很快在鄉村掀起一股「追星」熱。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村裡228戶800多人基本上都是建檔立卡戶,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生了病不能得到及時治療,除傳統的玉米種植外無產業可言,閉塞、貧困成為貼在這個海拔2000米左右的小山村的標籤。這個拍攝對象又是進取的。說起「貧困」兩個字,人們多會聯想到「髒、亂、差」,可居於海拔2000米之上的這個村莊卻非常整潔。
  • 她攜帶空間,去到鄉村落地生根,種蔬菜、種水果,養寵物!種田文
    她攜帶空間,去到鄉村落地生根,種蔬菜、種水果,養寵物!種田文看小說是現在人們都比較喜歡的休閒方式,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小編也加入了書蟲大軍,接下來就和大家安利4本超級甜的種田文,她攜帶空間,去到鄉村落地生根,種蔬菜、種水果,養寵物!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在融創鄉村中洞見未來 2020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在嘉興舉行
    在融創鄉村中洞見未來 2020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在嘉興舉行 2020年11月14日 07:13:03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王雨紅 王杭徽   浙江在線嘉興11月13日電 (記者 王雨紅 王杭徽) 11月13日,2020全球鄉村產業生態大會在嘉興舉行。
  • 龍頭企業協同特色產業 讓援疆項目落地生根
    魯網1月1日訊(記者 範金鑫)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緊扣當地實際,聚焦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招商隊伍、優化營商環境。在項目援疆上,破解民生瓶頸,用一系列組合拳,讓產業援疆項目在當地落地生根。大航城產業園項目在援疆過程中,山東從產業扶持和合作發展上下功夫,把自身的優勢與當地區位、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切實增強當地發展的內生動力。水發集團是第一家落戶第十二師的山東省屬國企,產業布局廣泛、產業鏈條完整。
  • 嘉興港區現代農業園 加快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核心。2020年,嘉興港區現代農業園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堅持「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以及農業姓「農」原則,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速優質產業項目落地,穩步推進市場化運作,進一步激發了園區發展內生動力,擴大了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集聚效應。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興雲 本報記者王松)讓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農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日前,一場有關「康養產業與鄉村振興」的大討論在黔南州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大茶倉展開,探討如何將康養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多種模式,推進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特殊時期,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務必要瞄準產業發展的政策施力點,按照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拓展延伸,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鵬程)6月24日,百萬新型職業農民公益教育項目啟動暨海大鄉村振興教育學院、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大集團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海大集團在儀式上宣布,未來將利用五年時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十大新型農業產業園,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產業強鎮,建立千個鄉村振興技術服務站,培養萬名鄉村振興服務工程師隊伍,孵化萬名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最終實現培育百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千億元產值的目標。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賣花的收入都歸村集體所有,我們算了算第一年可能產量稍微低一些,也得突破15萬元以上,村民按每天來打工,每天收入90元,按10天算的話,平均一個人增加900塊錢。」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農村最寶貴的資源是土地,在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中,如何讓「資源」變「資金」?產業帶動產業特色種植 讓園區變景區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興旺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頂梁柱」,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主心骨」。位於沙坪垻區回龍壩鎮四龍村的「彩雲農業休閒觀光園」,今年第三批優質水蜜桃已經開始向市場供貨。
  • 如何養好落地生根?夏天到了,你還要注意這些問題!
    落地生根是一種生命力非常強的植物,之前野生的比較多,長的高的都有一個初中生這麼高,葉片呈現橢圓形。是一種非常適合養護在家中的觀葉植物呢。如何養好落地生根?夏天到了,你還要注意這些問題!1、繁殖方式養護植物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繁殖方式,落葉生根常見的繁殖方式有扦插和播種。我們扦插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在5-6月份,選擇健壯的葉片插入到盆土裡,可以適當的澆一些水保持溼潤。
  • 落地生根是什麼植物,落地生根花有毒嗎
    落地生根是生活中比較少見的植物,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落地生根是什麼植物,以及落地生根花有毒嗎。
  • 隆陽區金雞鄉黃毛社區多措並舉推動「甜蜜產業」落地生根
    為實現貧困人口順利脫貧,促進當地農戶增收致富,在上海市閔行區的幫扶下,隆陽區金雞鄉黃毛社區結合社區實際,積極探索,多措並舉,精心安排部署2020年中華蜂養殖工作,確保「甜蜜產業」落地生根。通過此項目的實施,有望讓貧困群眾補齊收入短板,養蜂示範戶帶動當地群眾發展養蜂產業。強化惠農,推進獎補實施。通過獎補政策激發農戶內生動力,進一步發展壯大中華蜂養殖產業,確保政策切實服務產業發展。該項目扶持資金50萬元,計劃購買中華蜂727箱,每箱750元,項目補助650元,農戶自籌100元。目前,農戶自籌資金已全部交至供貨商處。創新模式,助推項目落實。
  • 鄉村業態上演「蝶變記」 產業融合激活鄉村遊人氣
    鄉村振興,鄉村旅遊是重要引擎,農旅融合是突破口。從村落古鎮觀光、農事體驗、精品民宿到鄉村「旅遊+」文創、電商、養老、體育、研學、健康,一二三產融合形成多矩陣發展之路,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成為杭州旅遊最具開發潛力的新市場,旅遊經濟增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