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可持續脫貧和發展,靈璧縣以產業帶動為突破口,在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1項特色產業、至少建成1個扶貧產業園,每個有發展條件和意願的貧困戶發展1項特色產業項目。通過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形成「產業帶動就業、就業興旺產業」的互促局面和「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良好氛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產業選擇:結合地方實際,彰顯地方特色
「自從發展花卉苗木種植,我每月增加了3000多元收入。」記者日前走進靈璧縣朝陽鎮楊橋村脫貧戶樊福超的花卉苗木基地,只見他正和幾位村民在給盆景和苗木施肥剪枝。2014年,因病因學致貧的樊福超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為他制定了產業發展計劃,並對他進行了資金和技術幫扶。樊福超通過種植花卉苗木,年收入4萬多元,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帶領其他村民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靈璧縣優化產業布局,每個有條件的村確定一項特色種養業或傳統手工業、休閒觀光農業,確保每個有條件的村和每個自種自養戶達到產業發展標準。結合該縣南北方地理環境差異以及農耕習慣的不同,該縣引導各鎮村科學選擇主導產業。目前,韋集、黃灣等南部鄉鎮重點發展品牌雜糧、花生、加工和養牛循環產業;婁莊、漁溝等北部鄉鎮重點開發蔬菜、水果。各村相對集中發展1個特色種養業,有條件的村都選定了適宜的主導產業,且至少建成了1個扶貧基地。
在選擇各村主導產業時,靈璧縣注重結合地方地理特點和種植、養殖傳統,儘可能選擇村民熟悉的產業,不僅便於村民接受,更容易形成地方特色。該縣制定完善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管理和獎補辦法,及時、足額保證扶貧項目資金需求;引導當地規模較大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與鄉鎮村對接,大力推進扶貧車間、扶貧基地建設。針對有產業項目的貧困勞動者開展「菜單式」培訓,著力解決貧困戶缺少技術、發展後勁不足問題,確保對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全部輪訓一遍,力求讓每個貧困戶都能掌握1至2項技能。截至目前,靈璧縣共有208個經營主體帶動困難群眾2.2萬多戶,帶動比例達80%。
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市場,提升「造血」能力
產業是否能精準對接市場、適應市場需求,能否經受住市場檢驗,關係到農村產業發展的成敗。靈璧縣立足提升產業競爭力,推進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養殖,助力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品牌效應,不斷提升產業自身「造血」能力。
靈璧縣引導群眾根據市場需求選定產業,不斷培養企業品牌意識,提升產品競爭力。虞姬鄉浩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種植葡萄、草莓、西紅柿等優質果蔬,通過貧困戶入股分紅、吸納扶貧小額信貸、棚內務工、技術服務等多種方式帶動附近村民實現脫貧。2016年,浩園果蔬註冊「虞浩園」商標,並取得綠色食品A級標準。下一步,浩園果蔬將繼續提升產品品質,申請農產品有機認證、歐盟認證,推進產業往高端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為促進鄉鎮產業有效對接市場,靈璧縣不斷強化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支持扶貧基地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貯藏保鮮、分揀分級、電子結算、安全監控等設施設備,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強化供需信息對接,開展多種形式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積極推動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電商平臺與產業基地精準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係,為企業消除後顧之憂。
該縣引導經營主體組建秸稈綜合利用協會、果蔬聯盟等合作組織,合作建立微信小程序平臺、App銷售平臺、抖音直播帶貨平臺,創新銷售方式。目前,靈璧縣在310個行政村、社區已建成阿里村淘、淘實惠等電商服務網點300餘個,實現村級電商全覆蓋,為特色農產品拓寬市場搭建橋梁。
產業保障:創新扶持模式,防範化解風險
傳統農業地區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有限,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能力較弱,如何有效防範化解產業發展中的風險、保障產業發展的延續性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靈璧縣通過科學論證指導產業發展、引導企業籤訂兜底保障條款保障村民收益、創新保險模式降低產業風險、推進「金融+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發展,確保群眾持續增收。
為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靈璧縣注重技術引進和產品研發,加強與高校產學研合作,共同搭建科研平臺和產學研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撐。該縣定期邀請專家對養殖和種植類產業項目開展技術指導與合作,及時幫助解決難題。成立特色主導產業專家組,指導群眾科學選擇特色主導產業,分析項目收益與前景,提示各種潛在風險。
為幫助農戶防範市場風險,靈璧縣突出新型經營主體作用,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立基地,通過「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實現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品牌化銷售。農業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提供產前培育、產中指導、產後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確保農戶獲得穩定收益。近年來,靈璧縣9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分別採取合同訂單、種苗供給、保護價收購等兜底保障合作形式,與73個貧困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戶2.2萬多戶。
為防範因自然災害與意外事故等影響產業發展產生致貧、返貧風險,全方位保障產業扶貧穩健推進,2018年,靈璧縣政府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創新實施「一張大保單」產業保險,為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集中辦理自然災害保險和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近年來,靈璧縣通過科學選擇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大力推進兜底保障,推動扶貧產業健康發展,不僅保障了脫貧效果可持續性,也為鄉村振興打下了良好基礎,有助於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無縫銜接。」靈璧縣委負責同志說。(記者 何雪峰 通訊員 許聰)
來源:安徽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