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英語是「法治」的語言,而漢語是「人治」的語言。
這一兩百年,隨著中國社會與西方世界越來越頻繁的交流與互動,現代漢語已經融入了西方語言的大量特徵,但總的來說,英語對於形式的嚴謹和講究,生活在漢語環境中的我們仍然很難有清楚的認知,並在英語的學習和使用當中高度重視。
英語的形式主義,就像iPhone的設計語言或者王家衛的導演風格,如果不能嚴格貫徹,可能也就不好說是地道的英語。落到實際層面,如果我們在英語國家學習,或者在國內從事英語為工作語言的工作,如果連基本的形式都掌握不好,錯漏百出,或許也會嚴重影響別人對我們的水平、水平的判斷,因為受過良好教育的英美人士是不會犯這些錯誤的。
比如標點的運用,因為文言文基本上不用標點,現代漢語對於標點的用法也沒有嚴格要求,所以我們很容易把這種隨意性帶到英語的運用中去。像句號和逗號,在漢語中很多時候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不存在用錯的情況。
而在英語裡面不能隨心所欲,句號用來分隔句子(Sentence),逗號用來分隔分句(Clause),它們的作用是有明確劃分的。
例如:
我喜歡吃蘋果,他喜歡吃香蕉。我喜歡吃蘋果。他喜歡吃香蕉。
這兩種用法都沒問題,前面一句看起來還更自然。
但如果是英語,在嚴格的語法環境中,就不能寫成:
I like apples, he likes bananas.
因為逗號前後不是由從屬連詞、關係代詞或者其它結構連接的主從句關係,就是由並列連詞連接的並列分句關係,只用逗號連接兩個並列分句就不行,可以改成:
Ilike apples. He likes bananas.
非要用逗號的話,可以加一個並列連詞:
I like apples, and he likes bananas.
或者
I like apples, but he likes bananas.
另外一種情況,看起來是用了特定的詞來連接兩個分句,但也不能用逗號,例如:
He is kind, therefore, we all like him.
因為「Therefore」只是連接性副詞,不是連詞,可以表達邏輯關係,但不能建立形式連接,要改成:
He is kind. Therefore, we all like him.
He is kind; therefore, we all like him.(分號可以用來直接連接分句,而不用連詞)
He is kind, so we all like him.
He is kind, and therefore we all like him.
從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能認真學習,並且在實踐中重視,一個簡單的句號和逗號的用法問題,也可能長期得不到解決,更不要說其它那些更為陌生、複雜、嚴格的文法問題、表達習慣。而無數的這些形式上的細節,不僅構成了英語的表象,也正是英語作為一門與漢語相去甚遠的語言而存在的原則和特質。只有克服了無法避免的枯燥和繁重,潛心盡力,花足夠的時間,才能真正掌握好英語的外在與內在。這一過程的結果不僅是學會了一門語言,可能還有很多尚未可知的好處。
另外說一句,大家在用Word進行英文寫作的時候,可能發現了很多標點下面系統自動顯示紅線,但感覺並沒有用錯,這也是漢語帶來的認識慣性。在英語裡,大多數標點後面都要空一格(打字機時代有空兩格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