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區系列展示之:
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渤海遼東灣內遼東半島南端的大連市西部沿岸、海域以及島嶼,由5~40m深的海底巖基和幾十個大小島嶼組成,有巖石性海岸和海底巖礁,是斑海豹跨海洄遊路線上的重要位置之一。覆蓋大連市沿渤海岸線的大部分海域,其主要保護對象為斑海豹及其生態環境。
斑海豹保護區是全國第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2002年1月,保護區被列入《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保護區在國內、國際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斑海豹的特性
西太平洋斑海豹(Phocalargha)又叫斑海豹。隸屬於食肉目(Carnivora),犬形亞目(Caniformia)的一個單系群鰭足類(Pinnipedia),海豹科(Phocidae),斑海豹屬(Phoca)。
斑海豹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海水中度過的,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換毛時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塊的邊緣上。它們在岸上群棲時,警惕性很高,成獸聽到輕微聲響後,先是將頭抬起來窺望,而後立即滑落水中,行動迅速。初生的幼獸行動緩慢,警惕性不高。
隨年齡的增加,成長迅速,活動漸靈活,聽覺銳敏。未脫換完胎毛或尚未脫離母獸的幼獸,聽到動靜後有脫逃舉動,但行動緩慢。當中午有陽光照射,天氣暖和時,幼獸多進入睡眠狀態。哺乳期結束後已同母獸分離的幼獸,顯示了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警覺性很高,聽到動靜,先抬頭四處窺望,危急時立即進入水中。索餌棲遊水中的群體,當船隻從其附近或群中駛過時,雖有潛水逃避行為,但並不遠離。
斑海豹繁殖
斑海豹在冬季生殖,屬冰上產仔類型的冷水性海洋哺乳動物。遼東灣的冰封期從12月末到第二年的3月初,產仔期與遼東灣的結冰期和開凍期有密切關係。遼東灣繁殖區的斑海豹產仔期在1月初至2月上旬,晚至2月中旬,分娩時間比西太平洋北部的其它七個繁殖區的斑海豹早。
斑海豹性成熟的年齡為3~5齡,也有2齡就達到性成熟的,性成熟後生長趨於緩慢,雄性15齡,雌性10齡後就不再增長。繁殖期不集結成大群,多是雌雄伴居在單一冰塊上,直至產仔後同仔獸組成一個小的群體「家庭群」,通常一塊浮冰上只有一個「家庭群」。哺乳結束後,這個「家庭群」便告解體。雌獸的妊娠期約為8~10個月,斑海豹每胎只產1仔,分娩時需要爬到岸邊或冰塊上。親體一般產後20餘天即在水中進行交配。
幼仔初生時體重約為5~6kg,全身披著白色的胎毛,白色的胎毛在冰雪的環境中使它們不易被天敵發現。但胎毛也因為能吸收大量水分,不利於它們在水中遊泳。幼仔在出生後16天左右,皮下脂肪形成時開始脫換胎毛。約需9天時間,胎毛全部脫換完,換成短、粗、硬,光亮而有斑點的新毛。經一個月左右的哺乳期,幼仔體重增至20kg以後,就開始獨立生活。
中國的斑海豹
中國海域內的斑海豹,出生時體重7~11kg,體長81~90cm。性成熟年齡雄獸3~4年,雌獸3~5年,性成熟的個體體重雄性約140kg,雌性約120kg;體長雄性約1.8m,雌性約1.6m左右。
親獸與幼仔組成家族群,哺乳期雌海豹兇暴,護幼性極強。斑海豹在冰上產仔,當冰融化之後,幼獸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繁殖期不集群,仔獸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繁殖期後,可上百隻聚集成群,主食魚類,兼食甲殼類和烏賊,有遷徙性。斑海豹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渤海和黃海,偶見於東海和南海。
資料來源:
大連市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
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