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制裁力度,與華為一樣,同在深圳的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訊方舟集團」)同樣出現在美國制裁名單上,也同樣令人擔憂。華訊方舟集團於2007年成立於最具創新精神的深圳,是一家專注於包括Ku/Ka/THz在內的高頻譜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是Ka高通量衛星及Thz領域的國內國際諸多標準的參與者與制定者,亦是該產業領域全球引領者。
就遭遇美國制裁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華訊方舟集團(以下簡稱公司)相關人士。公司方表示,面對這場中美科技戰,掌握自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必然首當其衝。「我們首要的任務是積極應對,減少企業損失,謀劃長遠布局。當前,受到制裁的科技企業應重點突破卡脖子的瓶頸,積極響應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力'一帶一路'與國內市場」。
損失:歐美市場幾乎全部丟掉
面對此次制裁,公司認為,在這場中美科技戰中,像他們這樣掌握自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必然首當其衝。首要的任務是積極應對,減少企業損失,謀劃長遠布局。
「對於集團而言,現實層面的挑戰是歐美市場幾乎全部丟掉,一些海外的應收帳款因為各種原因而一時無法回籠,參加重要的國際科技會議受到排擠,國際空間被大大壓縮。」公司方表示。
公司方認為,既然外部受到衝擊,接下來將積極響應國家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高科技賦能雙循環,在「一帶一路」與國內市場開闢新天地。
制裁:衝擊軍民融合高科技企業
記者了解到,華訊方舟集團的技術路徑與行業特點決定該公司是軍民融合的高科技企業,也確實承擔了國家的一些國防項目,這些都成了該公司受到制裁的原因。對於目前31家中國企業受到制裁的情況,華訊方舟集團表示並不感到驚訝,因為這些公司的確是中國最具實力的國企央企,反倒他們公司作為一家民企出現名單裡「顯得有點另類」。
應對:換道超車突破卡脖子瓶頸
作為31家被制裁企業中為數不多的民企,華訊方舟集團切實就感受到制裁帶來的諸多問題:從供應鏈上講,美國的高端晶片被限制出口數量或禁止出口;從客戶方面講,長期的合作客戶受到壓力,暫時中止或者停止合作;從金融方面講,由於是美元結算體系,帳戶時常出現莫名其妙的異常,資金無法正常流轉。
對此,華訊方舟集團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核心要培養自己的人才,以換道超車的思維在高端晶片領域突破卡脖子的瓶頸,積極響應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高科技賦能雙循環,大力布局「一帶一路」與國內市場。
展望:中美關係很難回到從前
川普下臺後中美經貿形勢會不會有所好轉?就這個問題,華訊方舟集團表示並不樂觀,「中美之間關係走到今天,並非川普上臺才會如此,只不過他順勢而為罷了,無論誰上臺,中美關係也很難回到從前。中美競爭的主要領域還是在高科技,希望國家大力扶持高科技企業發展,以高科技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制裁,逆風而行
據記者了解,華訊方舟集團除了這次因為涉軍被制裁,事實上在其他領域也存在被制裁和限制的情況。華訊方舟集團在Ka高通量衛星通訊及近軌星座領域,已形成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地面設備及系統,包括核心跟蹤算法及硬體設備。曾長期保持 Ku/Ka波段兼容地面網絡商用衛星行業細分領域的全球佔有率第一,而商民用衛星領域本來就是極敏感領域,該行業或多或少跟國家主權相關。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的直接後果,可能使該行業自此步入完全主權經濟時代。
資料顯示,早在1998年美國國務院就出臺了《武器國際運輸條例》(ITAR),主要目的是軍事技術的出口控制,航天技術是其中一部分,這些都限制了華訊方舟集團衛星事業的發展。
另外,華訊方舟集團在太赫茲領域擁有多項自主算法及半導體為基礎的核心智慧財產權,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同時用三大類方式、七小類方式獲得太赫茲源並生產對應產品的企業。曾連續舉辦三屆太赫茲國際會議,是全球太赫茲產業的領先單位。太赫茲技術是6G通訊的基礎,是中美競爭的關鍵技術。
記者了解到,2019年3月15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一致投票決定開放「太赫茲波」頻譜,意味著美國開始為6G研發在無線電頻率方面鋪好道路。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發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 是一家獨立的政府機構,直接對美國國會負責,華訊方舟集團所從事的太赫茲技術研發與應用受到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關注、限制、乃至制裁也屬於正常。
目前,美國國務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美國白宮(The White House)分別在衛星、通訊、涉軍等三個方面,從供應鏈、客戶、金融、人才甚至是關鍵人物方面對華訊方舟集團(China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CCT)進行全方位限制與制裁,這在國際上也是少見的。
面對制裁,華訊方舟集團表示,沒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會逆風而行,做好自己,強大自己,爭奪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