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許奉彥
「中國SCI論文發表數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發表在國外期刊」;
「許多行業把SCI作為評價學術的質量指標,這導致中國大量的知識資源、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外」;
「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但最終並沒有把科研論文成果首發在中國」;
「我們刊發的SCI文章中國人看得並不多,實際上都是在免費給西方打工」;
「希臘一本雜誌,居然有94%的刊發文章來自中國」;
「在國外期刊每發一篇SCI論文發表費在3萬元左右,有的甚至達到5萬元,每年將有100億人民幣流失國外」;
……
面對這些問題的靈魂拷問,不禁要問,導致這些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破解「重洋輕中」的困境?我國醫藥領域該怎麼辦?
在11月6~7召開的「中國醫藥期刊大會暨醫學期刊質量建設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對此進行了詳盡的討論,他們呼籲,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那麼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應取消「SCI」作為任何項目的評價指標,並應儘快建立適宜中國國情的科學、客觀、公正的科技期刊學術質量評價體系。
曾幾何時,我國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科研水平的評價標杆,迷信國外的學術載體,將其權威化、神聖化,而不是以適宜國情,不是以創新與質量為依據,不是以推動社會進步為依據,這必將使科研與學術偏離了自身的終極目的,甚至走上歧途。
會議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報刊出版管理部王德主任介紹,大量的證據顯示,影響因子、引文率只代表期刊的影響力,不代表期刊的學術質量。引文指標無助於評價研究論文的科學性、可靠性、創新性以及社會價值。
「我們是時候行動起來了,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特此中國醫師協會科研出版工作委員會經過研究並廣泛徵求專家意見,「中國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標準」專家共識(第一版)出爐。
王德主任對此信心滿倍,「早就應把醫務人員從不切實際的論文要求中解放出來了!」
據悉, 「中國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標準」專家共識(第一版)囊括12大項評價指標,並納入「科技期刊學術質量指數量表」考核表。共識對於「政治方向、雜誌權威性、編輯委員會的組成、專業評審、學術不端、對文章的『三審五定』」等評價指標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會議上,還公布了「醫務人員學術(職稱)論文類型專家共識」,對於9項類型進行了闡述說明。
王德主任表示,「任何變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這是共識的第一版,我們還將不斷修正和完善,讓評價體系真正服務於國人。一定要讓全國醫學領域的科研體系、國內醫學期刊行動起來,保衛我國的核心戰略資源,真正實現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王德主任
大會開幕式
相關連結
目前,許多行業和單位把「SCI」作為評價科技期刊和科技論文的學術質量指標,這導致中國大量的知識資源、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外(期刊)。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科研經費,最終並沒有把科研論文成果首發在中國 。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指示,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相關文件精神,應取消「SCI」作為任何項目的評比指標,並應儘快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客觀、公正的科技期刊學術質量評價體系。中國醫師協會科研出版工作委員會經研究並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形成以下專家共識。
「中國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標準」專家共識
1.沒有政治錯誤,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具有CN和ISSN刊號(刊登在雜誌指定位置)。
3.具有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編輯委員會(編委名單每年至少刊登1-2次)。
4.具有明確、固定的編輯部地址,包括聯繫方式及符合要求的編輯人員和辦公條件,具有固定的投稿平臺和網站。
5.發表的論文至少有1-2位同專業評審專家評審且同意發表。同等條件下,發表的論文文末標明評審專家姓名的雜誌優先(指同意發表的專家,不同意發表的專家姓名不刊登)。
6.發表論文的文末標明本文責任編輯的姓名。
7.具有嚴格的不端行為檢測制度,發表論文整體複製比小於30%,單篇複製比小於15%。
8.有完善的編輯部管理制度及論文「三審五定」的操作流程規定。
9.學術、技術類期刊年發文量小,按240頁月刊計算,每期不多於80-120篇。
10.經期刊所在學科領域專家評審認可,或在本學科排序位於前五分之四。
11.論文相關資料和數據,包括單位介紹信、實驗數據、實驗圖片、專家審稿意見等必須上傳期刊投稿平臺備查,以防學術造假。
12.期刊學術質量指數排名在前80%範圍內,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傳播(詳見附件:科技期刊學術質量指數量表)。
中國醫師協會科研出版工作委員會
執筆:王 德
2020年11月6日
「醫務人員學術(職稱)論文類型」專家共識
長期以來,醫務人員發表的臨床經驗總結、臨床病例報告,疾病述評綜述等被排除在醫務人員職稱論文之外,甚至有的資料庫也不收錄這些論文,然而,這些論文卻是最實用的貼近臨床的文章。
為把醫務人員從不切實際的論文要求中解放出來,減輕醫務人員負擔,中國醫師協會科研出版工作委員會經研究並廣泛徵求專家意見,達成以下專家共識。
「醫務人員學術(職稱)論文類型」專家共識
●論著類論文:具備學術論文的基本要素,符合科技論文的編寫規範。包括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調查研究。
●述評類論文:針對某一學科某一熱點問題或研究專題進行較為廣泛而深入的闡述和精闢的評論,要求觀點鮮明、針對性強。包括專家述評、專家筆談、專家論壇、焦點論壇。
●綜述類論文:以某一專題為中心,查閱、收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原創醫學文獻,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整理而寫出綜述,以反映出該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等情況,並做出初步的評論和建議。綜述類論文包括文獻綜述和meda分析(薈萃分析)。
●診療規範或專家共識(執筆者):由某一疾病或某一研究專題的權威專家集體對某一疾病或某一研究專題形成的文章。
●病例分析或病例報告:病例分析是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並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雜症,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導但尚有重複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經驗教訓或經驗總結:包括臨床誤診誤治、診療過程中經驗等方面的文章,包括短篇報告和個案報告,字數不少於2000字。
●臨床病理(例)討論:主要是針對某些疑難複雜易於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診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 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例)討論則以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和相關討論為主。
●醫學人文:促進人文精神提升,弘揚正向、向善的仁愛文化。加強醫務人員對醫學人文的認識和關注,改善醫患關係,推進醫學高質量發展。
●其他:如學術會議紀要、臨床查房報告、書評、作者來信等,有學術價值,且內容較豐富,字數不少於2000字,亦可作為職稱晉升論文。
中國醫師協會科研出版工作委員會
執筆:王 德
202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