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怎麼這麼牛!

2021-01-09 環球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

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

跨越4600公裡 的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

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

29年前

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

在實驗室誕生時

傳輸距離是32釐米

△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那麼

什麼是量子

量子通信網有多牛

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

量子是物理量的最小單元

既有絕技又有怪闢

量子 就是質量、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 ,它以某種粒子狀態存在。比如光其實是以光子為單位一份一份變化的,一個光子就是一個量子。

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 。科學家利用這些特性,可以製做出最安全的保密鑰匙,從而讓信息傳輸變得更加安全。

量子通信:給數據加上牢不可破的鎖

中國科學家們構建的量子通信網絡,就是給傳統通信方式加上量子密鑰。

現有的密碼體系是通過增加計算複雜性來保證安全的。以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之一——我國「天河二號」為例,以其運算速度分解一個300位的數字需要15萬年 ,而如果用量子疊加並行計算,1秒鐘 就可以計算出來。

△量子通信網絡加密通信的流程示意圖

量子密鑰 由於作為信息載體的單光子不可分割、量子狀態不可克隆,進而能保證用其加密的內容不可破譯。量子密鑰分發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未來沒有量子通信的國家,其信息安全在別國看起來就等同於透明。

量子通信已在我國多領域應用

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

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9月,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超過2000公裡,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總距離4600公裡。

目前,量子通信技術已經在我國獲得應用。其中,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十九大等國家重要會議和活動 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此外銀行業監管信息報送、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網上銀行數據異地災備系統 等都應用了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未來,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可進一步廣泛應用。

爬坡過坎

一個個技術難關被攻破

△ 量子通信衛星與地面站實驗示意圖(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量子通信團隊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在這當中他們遭遇了怎樣的技術難關?

難關一:單個光子製備

在量子通信技術的研發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是製備單個光量子的技術難題。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來解釋這一關鍵技術的難度:一個普通的15瓦左右的燈泡每秒鐘輻射出的光量子個數可達十萬億億個,想要實現單個光量子的製備就如同在這十萬億億個光量子發射出來的瞬間捕捉到其中的某一個。

難關二:單光子的探測

單個光子已經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能量是非常微弱的,需要發展出非常精密和高效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具備了單個光量子的製備和探測能力後,才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

△ 2016年11月26日拍攝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興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鏈路。

難關三:星地通信好比萬米高空投硬幣

「墨子號」衛星常務副總設計師王建宇舉例說,「要從1000千米的高度把一個個光子發射到地面站,就好比在萬米高空高速飛行的飛機上,同時向地面兩個旋轉的投幣口細長的儲蓄罐扔進一個個硬幣。儲蓄罐的投幣口是細長的,相當於光的偏振,它是有方向的,硬幣要把方向對好才能扔進去,而且不是扔一個,要兩邊同時都扔準才行。」

難關四:地面探測難度遠超千裡眼

根據計算,一根火柴劃一下大概有1017個光子,而衛星地面站的探測能力,相當於在地球上的人要發現在月亮上有人劃了一根火柴。此外,還要在每秒一億個光子裡面,搞明白地面探測到的是第幾個光子,這些光子都是排好隊的,探測一個就要知道它是第幾個,這樣才能用來做密鑰。

目前,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雛形已基本形成。骨幹網的擴展,將形成更複雜的拓撲結構,並在基礎上構建國家地基授時網絡,為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地面網絡與量子衛星結合,為超大尺度量子幹涉的相關實驗提供了有利基礎,如探索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融合等問題,為量子引力的基礎檢驗和用於計量應用的大規模幹涉測量提供了可能。

監製丨陸毅

主編丨張媛

記者丨帥俊全

編輯丨邵希煒

相關焦點

  • 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怎麼這麼牛!「組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9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時傳輸距離是32釐米△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那麼
  • 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到底有多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9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時傳輸距離是32釐米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那麼
  • 從32cm到4600km,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牛在哪裡?|科技前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9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時傳輸距離是32釐米△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那麼什麼是量子量子通信網有多牛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 從32cm到4600km,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到底有多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學研究小組成功了,超過了4600公裡,星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經建設起來了,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29年前,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量子通信,實驗室誕生的時候,傳輸距離是32釐米。
  • 我國量子通信就是這麼牛,從32cm突破到4600Km
    說到量子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什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成像等等一些方面都有量子技術的支撐,今天我們就著重講述一下量子通信,以及我國是怎樣將量子通信從32cm突破到4600Km? 圖為 量子通信 據《央視新聞》1月8日的報導稱,中國科技技術大學成功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這標誌著人類從此前32釐米的傳輸距離一下子就上升到4600公裡。那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量子通信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 從32cm到4600km,我國已實現量子通信!
    那麼,什麼是量子?量子通信網有多牛?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量子就是質量、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最小單元,它以某種粒子狀態存在。比如光其實是以光子為單位一份一份變化的,一個光子就是一個量子。量子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科學家利用這些特性,可以製做出最安全的保密鑰匙,從而讓信息傳輸變得更加安全。
  • 科學新知|從32釐米到4600公裡!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科學新知|從32釐米到4600公裡!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從32釐米到4600公裡!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劉方強)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徐令予 | 量子通信網有多牛?
    1月8日,央視新聞發表了文章《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怎麼這麼牛》,文章開篇就拋出了一句:量子通信網有多牛?一篇關於量子通信的科普文章為什麼使用「震驚體」,實在令人費解。 科普文章有某種程度的傾向和偏愛也正常,對「量子通信網」的評價過高了一點也不是大問題,但是科普文章實事求是應該是作文的底線。
  • 32釐米到4600公裡!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題為《一個超過4600公裡的集成星地量子通信網絡》的研究論文。文章認為,這項工作表明量子技術成熟到了足以實用的地步。通過地面光纖及衛星將更多國家量子網絡連接起來,全球量子網絡可以實現。
  • 星地量子通信網構建 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我國量子通信成功將32cm提到4600Km,美國眼饞了!
    32cm突破到4600Km?  據《央視新聞》1月8日的報導稱,中國科技技術大學成功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這標誌著人類從此前32釐米的傳輸距離一下子就上升到4600公裡。  那麼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量子通信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量子通信裡最重要的量子。
  • 從32釐米到4600公裡!潘建偉院士團隊建成全球首個量子通信網
    ▲量子通信衛星與地面站實驗示意圖(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所帶領的團隊通過2016年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衛星與2017年我國建成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串聯,構建了一張集成的空間對地量子通信網絡
  • 從32釐米到4600公裡!我國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從32釐米到4600公裡1989年,當首個量子密鑰分發(QKD)實驗在IBM實驗室內實現,線路只有32釐米。如今,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交互下,中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劉方強)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
    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僅傳輸了 32 釐米。如今,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 1400 多萬倍。從 32 釐米到 4600 公裡1 月 7 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團隊構建了 4600 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 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實現跨越4600公裡星地密鑰分發
    新華社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劉方強)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釐米。而今,中國人將這個距離擴展了1400多萬倍,實現了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通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發。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 闖出科創「無人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該網絡覆蓋範圍從北京到上海,並通過衛星連接到了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