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殺豬過年!回望豬年,豬也的確被吹上了風口,豬價的高企也讓今年名副其實的成為了「金豬年」。
這一年,「豬事」成為政府高官、黎民百姓共同關心的大事。中國的養豬業也在這一年發生巨變,其所發生的大事都足以載入史冊。
站在歷史的關口,《中國豬業》編輯部盤點了豬年「豬事」,期望與您一起,復盤豬年,迎接鼠年。
▍1 2019年全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63起
2019年,全國共報告發生63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39萬頭。從2018年8月3日,中國確診發生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至今,全國共報告發生了162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撲殺近120萬頭染疫生豬。
非洲豬瘟防控形勢總體來說依然複雜嚴峻,非洲豬瘟病毒已經形成較大汙染面,預計疫情將來還會在中國呈點狀發生。
▍2 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減少約1.5億頭,豬肉產量下降超1000萬噸
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豬肉產量4255萬噸,下降21.3%。從生豬存欄和出欄的情況來看,也出現了明顯的下跌。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跌27.5%;生豬出欄54419萬頭,同比下跌21.6%。
2018年與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全國生豬存欄、豬肉產量
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全國生豬存欄
▍3 2019年豬肉價格暴漲42.5%
受非洲豬瘟、市場供求等諸多因素影響,自2019年3月起,我國各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201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生豬價格大幅暴漲,10月末全國多地生豬價格突破40元/公斤關口,2019年10月28日,全國生豬均價上漲至歷史高點41.11元/公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月上旬生豬(外三元)價格為36.6元/公斤。從全年來看,2019年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2.5%,推動2019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9%,增速創2012年以來新高。
(圖表數據來源:行情寶)
▍4 中央及地方出臺系列生豬穩產保供扶持政策,各省細化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目標任務
2019年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與此同時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部門,出臺了17條政策措施,從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保障生豬養殖用地等方面給予支持。如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在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並允許「建樓」養豬;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之外的其他文件不得作為禁養區劃定依據,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嚴禁採取「一律關停」等簡單做法;年出產量5000頭以下的生豬養殖項目,無需辦理環評審批、不得要求申領排汙許可證和取得排汙總量。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國各地相繼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多數省份將生豬穩產保供的目標分解到市縣,進一步壓實責任;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擴產增養,建設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增加產能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
▍5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
2019年5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消息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分離了我國第一株非洲豬瘟病毒,創製了非洲豬瘟候選疫苗,臨床前中試產品工藝研究初步完成。10月18日,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表示,目前,非洲豬瘟疫苗的實驗室研究階段和中試階段都已經基本完成,研究人員嘗試了十幾種技術路線,最後遴選出來幾個基本安全有效的疫苗候選株。在進入最後的臨床試驗階段之前,有關申報材料將接受同行專家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評價,目前,正在接受同行專家評估。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歩志高團隊聯合攻關,首次應用冷凍電鏡技術,在近原子解析度水平展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全病毒的結構,解析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揭示非洲豬瘟病毒入侵宿主細胞以及逃避和對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6 國家試點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中南六省禁止部分活豬調入
2019年10月30日,中南六省(區)防控應急指揮部聯合發布《關於中南區試點實施活豬調運有關措施的通知》,明確自2019年11月30日起,中南六省(區)開始試點禁止非中南區的活豬(調種豬、仔豬以及在2020年11月30日前符合中南區跨大區「點對點」調運備案條件的生豬除外)調入中南區;自2020年11月30日起,中南區內省(區)與省(區)之間禁止活豬跨省(區)調運,種豬、仔豬除外。
▍7 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2020年全部退出
2019年7月1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要求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自2020年1月1日起,除中藥外所有促生長藥物飼料添加劑產品質量標準廢止,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關獸藥產品,同時註銷相應的獸藥產品批准文號和進口獸藥註冊證書。此前已生產、進口的相關獸藥產品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底。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商品飼料。此前已生產的商品飼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底。
▍8 強制免疫疫苗可授權經銷商銷售
2019年12月9日,農業農村部就修訂《獸用生物製品經營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提出「養殖場(戶)可向國家強制免疫用生物製品生產企業或其授權的經銷商採購自用的國家強制免疫用生物製品」,以及「國家強制免疫用生物製品生產企業可將國家強制免疫用生物製品直接銷售給各級人民政府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或養殖場(戶),也可由其授權經銷商銷售。」這意味著國家或將正式認可強制免疫疫苗經銷商的地位。
▍9 海印股份炒作「今珠多糖注射液」預防非洲豬瘟終成鬧劇
2019年6月11日,海印股份發布公告,稱擬與許啟太、海南今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署9億元合作合同,共同開發今珠多糖注射液,該注射液可以實現對非洲豬瘟不低於92%有效率的預防。之後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6月13日在官網發布公告稱海南南藥研究團隊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對多種熱帶植物進行篩選,從中分離出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複方成分,組方製成今珠多糖注射劑,用於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經初步臨床試驗,顯示出一定的預防效果。
6月13日晚,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就網傳「今珠多糖可防治非洲豬瘟」,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非洲豬瘟防控科研必須依法依規確保生物安全》的文件,明確指出「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尚未受理過任何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預防治療藥物或疫苗,所謂『可以防治非洲豬瘟的今珠多糖注射液』,沒有申請獸藥註冊,有關企業更未取得《獸藥生產許可證》」,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沒有使用非洲豬瘟病毒開展動物實驗數據的情況下,「今珠多糖可有效防治非洲豬瘟」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6月17日,海印股份承認「今珠多糖注射液」不是疫苗,但聲稱這「僅是一次筆誤」,並重申「信披真實準確,不存在虛假陳述或誤導性陳述」。7月26日晚,海印股份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10 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事件
2019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2名學生檢測出布魯氏菌抗體陽性。11月29日該團隊布魯氏菌抗體陽性的人數增加至4人,隨後該團隊學生集體進行了布魯氏菌抗體檢測,陸續檢出抗體陽性人員,導致全所在讀學生的擔心,不少學生自行前往醫院或疾控中心進行布魯氏菌抗體檢測。
截至12月25日16時,蘭州獸研所學生和職工血清布魯氏菌抗體初篩檢測累計671份,實驗室覆核檢測確認抗體陽性人員累計181例。抗體陽性人員除一名出現臨床症狀外,其餘均無臨床症狀、無發病。
2019年12月26日晚間,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蘭州市人民政府通報了上述事件調查情況。與蘭州獸研所相鄰的中牧股份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隨風傳播至下風向的蘭州獸研所,蘭州獸研所師生吸入或黏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
▍11 雛鷹農牧退市
2019年8月19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由於雛鷹農牧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深交所決定將雛鷹農牧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並自2019年8月27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2019年10月16日,雛鷹農牧被深交所摘牌,正式告別A股市場。
雛鷹農牧成立於1988年。2010年9月,雛鷹農牧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以生豬養殖和銷售為主業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2018年6月開始,因先前投資規模較大、行業不景氣等多方因素影響,雛鷹農牧的資金與信任危機開始爆發。資金鍊斷裂,負債百億債務,甚至鬧出「沒錢買飼料餓死豬」的傳聞。
▍12 牧原股份市值突破2000億元
2020年1月14日晚間,牧原股份披露了2019年度業績預報。公告稱,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將實現淨利潤60億元至64億元,同比增長達1053.38%–1130.28%。對比公司2014年上市之初全年約8000萬元的淨利潤,增長已達到75倍。2019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1025.33萬頭 ,其中商品豬867.91萬頭,仔豬154.71萬頭,種豬2.71萬頭。目前,牧原股份總市值突破2000億元,穩坐河南地區上市公司市值榜榜首。
▍13 2019年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17萬噸
為保障城鄉居民豬肉消費需求,確保豬肉市場供應穩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加大凍豬肉儲備投放,2019年,中央先後分7次投放儲備凍豬肉合計17萬噸。
▍14 2019年全年豬肉進口增加75%
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衝擊和一些地方不當行政幹預影響,我國生豬產能在2019年出現大幅下滑,豬肉供應相對偏緊,豬肉供需缺口較大。據海關總署消息,2019年我國全年進口豬肉210.8萬噸,增加75%。
▍15 畜牧獸醫界再添3位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共選舉產生75位新院士,其中農業學部增選7位新院士,和畜牧獸醫行業有關的有3位新院士,分別是湖南師範大學劉少軍教授(水產養殖專業)、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員(動物飼養與飼料學專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湧教授(臨床獸醫學專業)。其中張湧教授為我國以臨床獸醫學專業增選的首位工程院院士。
▍16 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
2019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誕生。據悉,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這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是該領域內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
豬年豬事,順境逆境,對於我們養豬行業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差的一年。」有同行還在默默堅守,有同行已經選擇離開,更有很多同行還在面臨「要麼轉型,要麼轉行」的「生死抉擇」!
這一年,從政策到市場都為養豬人帶來了全新的機遇,但高回報從來伴隨著高風險、養豬成本的不斷增加、疫情的可能反覆,未來豬價的不確定性都牽動著養豬人的心。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曾是這個行業內的一份子,都為行業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在歲末年初之際《中國豬業》編輯部衷心的祝福大家,能夠在新的一年裡順風順水,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