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為了教會年輕人謀生,而是教會他們創造生活!
1 放牛班的春天的來到
這是一部感動過無數人的法國音樂電影,由法國著名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導演,曾獲得法國年度票房冠軍。2005年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這部電影就是《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開頭是50年以後,我們看到成年之後的莫翰奇,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指揮家。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蒙馬修遺留下的日記,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莫翰奇記憶的深潭。
克萊蒙馬修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
學校名為「池塘畔底」輔育院,在這個寄宿學校裡,有著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羈的孩子:每周六等著自己父親來接自己的孤兒貝比諾;有著天使臉龐魔鬼心腸的莫翰奇;經常惡作劇搗蛋的蓋賀克……
在馬修剛來到學校打算進入新班級的時候就發生了「重大事件」——麥神父遭到了學生的襲擊,而後校長找不出兇手為了以儆效尤要馬修隨便叫了個名字來頂替罪名。在這個學校,犯了錯的學生就必須享受「額外福利」
馬修漸漸的發現哈校長長期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他認為教育不應該是體罰,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改善班級,學校的狀況。
2 老師的教導
到學校的第一天,他的那群「問題」學生就給他取了「光頭」老師的愛稱,他對於學生的調侃並未在意。上第一節課時,馬修要求他們每個人寫下自己的名字、年齡、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他意外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於是更堅定了他想要改變這群問題少年的心。
在知道襲擊麥神父的人是蓋賀克之後,他沒有將他送去「小黑屋」,只是要他去好好照顧受傷了的麥神父;在學生們把他的樂譜偷到廁所看的時候他沒有懲罰他們還讓學校的警衛誤會他侵犯學生;在莫翰奇因為犯錯被罰關禁閉時他考慮到莫翰奇的敏感沒有向莫翰奇的媽媽說真實原因……
他為孩子們隱藏了所有他們做的「壞事」,但是改變問題學生的任務並不簡單,學生一再的挑戰他的底線,他一再的忍讓反而讓學生愈發的肆無忌憚。
3 合唱團的成立
直到他發現這些問題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甚至有些學生的音樂天賦很高,於是他開始教他們音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教導」嘗試後他發現效果不錯,然後組了一個合唱團來鍛鍊學生們的個體能力和團結能力。
馬修的合唱團不僅讓他所帶的班級變得越來越好,還帶動了學校氛圍的改變,所有人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每天都好像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甚至連帶著自私死板的哈校長都悄悄的有一絲絲改變
但是結局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在馬修教學途中插入了一個從管訓中心來的性格殘暴的問題少年孟丹,孟丹正好在哈院長的20萬法郎被偷時逃跑,就被哈院長認定為是偷錢的小賊,然後孟丹就被遣返管訓中心。
然而孟丹的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在某一天校長去參加上級會議,馬修和麥神父帶學生外出郊遊時,孟丹在學校放了一把火,燒毀了將近半個學校。
最後校長以馬修擅自帶學生出遊導致學校失火開除了馬修,哈校長還用盡了諷刺的語氣來羞辱馬修,說他是蹩腳的大聖人,只是一個過氣的音樂家,是一個小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
4 老師離職
馬修氣憤離開,在走向校門口的路上,他內心有些失望沒有一個孩子違規出來送他,在轉角處他突然聽到了教室傳來的合唱,看到了滿地寫了字的紙飛機,還有不斷從窗口飛出來的帶字飛機……
他的內心無比喜悅,可是他日記的最後卻還是寫道:根本沒有人在乎我的存在,我只是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難道馬修真的沒人在乎嗎?他的音樂生涯最後到底是什麼樣子?難道校長就一直這樣猖狂下去嗎?這些問題就要大家自己去觀影獲知了。
5 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漫而平凡的故事一直是法國電影的主基調。如同一杯葡萄酒,喝過後會有著香濃的回甘,仔細品來才能感悟其電影的魅力。
馬修是一個平凡的音樂家,平凡的代課老師,但是他卻用了自己全部的愛和耐心來對待這群問題學生,他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來對抗毫無人性的學校教育制度。
是馬修用愛拯救了這群孩子,是馬修用音樂給這群少年帶來了希望,是馬修用自己小小力量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的春天》不是一部愛情電影,但是電影的溫情卻如同一部心靈的頌歌,它用音樂和歌聲給每個觀眾帶來心靈的溫暖。 」
」
佩奇喬治永瘦宮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