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

2021-01-13 驕陽網

2020年12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通過分析來自愛羅西塔最終赤道深度調查(eFEDS)的數據,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星系團。

超星系團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之一,它包含了各種不同質量的結構,從巨大而密集的星系團到低密度的暗條等。

據悉,最新發現的超星系團由8個星系團組成。在這8個星系團中,被命名為eFEDS J093513.3+004746的星系團,位於超星系團的北部,是8個星系團中質量最大、亮度最高的一個。據計算,它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580萬億倍。

此外,質量最小的2個星系團,其質量大約是130萬億倍太陽質量。科學家估計,其餘5個星系團的質量在140萬億—250萬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研究人員表示,超星系團的發現與研究,對於提高我們對宇宙巨大暗條形成和演化的理解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超星系團
    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結構中,超星系團包含著各種質量不同的結構,從龐大而密集的星系團到低密度的聯結橋、細絲和物質片。為了增進對大型宇宙細絲的形成和演化的理解,詳細發現和研究超級團簇將是必不可少的。    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的一組天文學家最近報告發現了一種新的超星系團,通過eROSITAFinalEquatorialDepthSurvey(縮寫eFEDS)調查在其性能驗證階段確定的。
  • 銀河系附近發現巨大超星系團
    北京12月25日電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25日消息稱,一個龐然大物竟藏在銀河系的背後——來自南非、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國際團隊在銀河系附近發現了一個超星系團,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超星系團之一,其質量甚至會影響到銀河系的運動。  超星系團是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的更高一級的天體系統,因此又被稱為二級星系團。
  • 天文學家發現新的超星系團 為解釋星系演化鋪平道路
    據外媒報導,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一個新的超星系團,可能有助於解釋星系演化的基本原理,並驗證了eFEDS項目對宇宙中一些最大的已知結構提供突破性新見解的能力。 隨著宇宙的擴張,超星系團在我們的銀河系之上擴展了幾個數量級,並有可能跨越數十億光年。
  • 最大的原始超星系團被發現
    近日,歐南臺公布一則驚人消息,一支國際天文小組利用甚大望遠鏡在早期宇宙發現一個巨型結構,質量估計超過太陽的一千萬億倍。驚了!
  • 發現原始超星系團中,被嵌入兩個新原始星系團,成已知宇宙最大!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利用夏威夷凱克天文臺,天文學家探測到了嵌入原始超星系團中的兩個新原始星系團,研究介紹了這一發現,並提供新發現的基本信息研究論文現發表在《arxiv》上。現在,由日本東京大學俊東川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了兩個新的高紅移原生星系團。這一發現是對三個星系過密區域D1RD01、D1GD02和D4GD01進行後續觀測的結果,這三個區域最初是由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遺產調查(CFHTLS)深場計劃確定的。
  • 40億光年外發現出現超星系團,天文學家無語了!
    我們知道宇宙中的天體都因為萬有引力而進行著永恆的運動,而不同天體的引力由維持著不同的系統,科學家將不同層次的天體系統劃分為不同級別,例如月球和地球組成的地月系,更高一級的太陽系,然後是銀河系,而在銀河系之上則超星系團。
  • 天文學家在星系團中,發現雙無線電遺蹟,達500萬億倍太陽質量
    天文學家使用平方公裡陣列fiNDER(ASKAP)對一個被稱為SPT-CL J2032SPA5627的星系團進行了觀測發現一個雙無線電遺蹟(射電遺蹟),可以提高我們對這個星系團的了解,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無線電遺蹟是發源於同步加速器彌散、拉長的射電源,它們以壯觀的單對稱弧或雙對稱弧形式出現在星系團的外圍。
  • 宇宙到底有多大(五)離我們最近的十萬個星系與本超星系團
    這些信息為我們拼出一幅更大的圖景:星系們聚集在一個盤形區域中。銀河系的恆星大多分布在一個薄薄的中央盤面上,本超星系團裡的絕大多數星系成員也是如此。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恆星匯聚形成星系,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星系團進一步結團形成超星系團。而本超星系團的中心就位於室女座方向。 如果把一千個銀河系首尾相接,其總長度將會是1億光年——這正是本超星系團的尺寸。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十八世紀著名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還編制了梅西耶天體表,裡面包含了大量被稱為「星雲」的瀰漫天體,其中就包括這個天體表中的第31號--M31,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都被認為是銀河系內天體的仙女星系。後來的觀測陸續發現M31具有恆星本質,而長時間的曝光使人們看見了它的螺旋結構。通過觀測M31內的新星,天文學家更是發現之前大大低估了M31的距離,因此部分天文學家對M31是否為銀河系內天體產生了懷疑。
  • 天文學家發現超怪物級黑洞,一手掌控6個星系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後不久,6個星系就落入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重力網,對此天體的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這些神秘怪物黑洞的發展過程。宇宙歷史早期出現的黑洞,被認為是由第一批恆星坍縮形成,但天文學家對它們如何膨脹成更巨大的怪物感到困惑。
  •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銀河系位於超星系團,那比超星系團更大的是?
    天文學家也許可以勾勒出我們處在宇宙的某處,但很明顯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告訴大家宇宙在哪裡!這是一張從太陽繫到整個可觀測宇宙逐級關聯圖,各位應該很清楚的看到我們太陽系所在銀河系以及更高的本星系群與超星系團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在大的尺度上表現是比較均勻的,那麼宇宙在小一些的尺度上是如何表現的呢?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超罕見的黑洞
    與雷射幹涉法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合作社(LSC)和處女座合作社合作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周三宣布,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察到由中間質量的形成而產生的引力波。黑洞(IMBH)-它的質量是我們當地恆星的142倍。該團隊利用了美國的兩個LIGO傳感器以及義大利的第三個LIGO傳感器進行觀測。他們將其稱為重力波GW190521。
  • 太陽系和銀河系歸屬的「國家」——本超星系團
    ,作為主人,為了區分我們人類和「外星人」所在的星系而構成的天體系統,天文學家們就客氣地用了Local——「本」來標識自己所在的天文位置。星系團聚合成超星系團的現象,叫作星系的超級成團,或稱二級成團。  通常,一個超星系團通常只包含幾個星系團。擁有十幾個或幾十個成員星系團的超星系團目前來說還是不多的。
  • 10億光年的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
    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是一個容納本超星系團的超星系團或大尺度纖維狀結構。1987年,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學院的天文學家布倫特·塔利確認了這個複合體。估計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複合體的尺度大約是10億光年長,1億5千萬光年寬。它是已知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結構,但不及史隆長城(13億7千萬光年)、克勞斯-坎普薩諾超大類星體群(20億光年)、U1.11LQG (25億光年)、Huge-LQG(40億光年)和武仙-北冕座長城(100億光年)長。
  • 迄今最遙遠原始星系團是如何發現的?
    日本國立天文臺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有日本、英國、義大利、瑞士、德國、美國等國的科學家,利用多個天文望遠鏡觀測,在距地球130億光年的遙遠之地,發現了由12個星系組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是迄今為止所觀察到的最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許多人自然會好奇地問:如何能從地球上發現如此浩瀚的太空中存在的這個極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的呢?是真的存在嗎?
  • 太陽系外漫遊③:星系與星系團 | 觀天者說
    十八世紀著名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還編制了梅西耶天體表,裡面包含了大量被稱為「星雲」的瀰漫天體,其中就包括這個天體表中的第31號--M31,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都被認為是銀河系內天體的仙女星系。後來的觀測陸續發現M31具有恆星本質,而長時間的曝光使人們看見了它的螺旋結構。通過觀測M31內的新星,天文學家更是發現之前大大低估了M31的距離,因此部分天文學家對M31是否為銀河系內天體產生了懷疑。
  • 我們的宇宙其實就是一個大超星系團!
    比如說,大麥哲倫和小麥哲倫星雲是雙重星系,因為離我們銀河系最近,和銀河系又構成了三重星系,並且這個三重星系又與御夫座星系等7個近距離矮橢圓星系構成了十重星系;這還沒有完,這個十重星系系統又和以巨型旋渦星系——仙女座大星雲M31為中心的另一個多重星系構成一個大星系群。
  • 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兩個星系團
    星系團是幾百個甚至數千的星系和嵌入的暗物質組成的,它不發射或吸收光線,但可以通過它的引力效應來探測。
  • 【天文物理】天文學家發現宇宙第二古老星系,超高齡 128 億歲
    天文學家再度發現天體物理學中的神話存在,證實宇宙已知的第二個超古老星系「G09 83808」成形於大爆炸後 10 億年內,提供科學家對早期宇宙更獨特的見解。美國研究團隊表示,想觀測到大爆炸 10 億年內的宇宙天體,除了仰賴強大的望遠鏡,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敘述的「重力透鏡效應」也功不可沒。
  • 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科學家發現超巨大纖維結構「南極長城」
    天文學家很早就注意到星系在宇宙中並非隨機分布,仔細一瞧,會發現它們其實相互連接,就像纖維一樣形成「宇宙網」。最近,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個新的超巨大纖維結構,橫跨長達 13.7 億光年、被命名為南極長城,距離我們僅 5 億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