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傑院士:大數據時代需要新「元素周期表」—資訊—科學網

2021-01-18 科學網

李國傑

■本報記者 陳彬

「當前,大數據已成為社會熱潮。這股熱潮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網絡服務公司,各地政府投資大數據的主要目的則是增加GDP,但其實發展大數據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經濟上。」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大數據時代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表示,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大數據的挖掘分析還能促進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面對大數據浪潮,我們的科學研究也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

「大數據就如同蜜蜂,其主要價值是傳播花粉,自己生產的蜂蜜價值並不大。」李國傑介紹說,2013年世界範圍內狹義的大數據產業產值只有186億美元,但廣義的大數據應用幾乎覆蓋所有產業。據麥肯錫公司預測,開放數據僅在教育、保健等7個行業便可釋放3.2萬億~5.4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然而,在李國傑看來,大數據對社會的貢獻並不僅限於經濟領域。「大數據分析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新工具,將開拓計算機科學的新領域——數據科學,同時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科學研究第四範式必將給全球科技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當前,大數據的發展已給傳統計算機科學帶來挑戰。李國傑坦言,計算機科學是關於算法的科學,傳統的圖靈計算把「輸出值」當成「輸入值」的函數,假定輸入的數據是隨意的,並不關心輸入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然而,現在的研究發現,其實輸入數據本身也是值得研究的對象。「這就是數據科學要研究的內容。」

「在某些情況下,小數據條件下好的算法在大數據條件下可能不再適用。反過來,也有一些問題,數據多了反而更容易解決。大數據的興起導致計算機科學的重點從算法研究向數據科學轉移。」李國傑說,目前的大數據技術大多是針對專門應用開發的,其實應研發更加通用的大數據分析和管理技術,發展像關係資料庫這樣的理論指導海量非結構化Web數據的處理。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在數據不斷湧現的科學領域摸索,數據驅動型發現也將成為科研的主要形式,熟練應付大數據將很快成為必備技能。對此,李國傑表示,伴隨著所有科學都迅速變成「數據科學」,需要在各領域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熟悉數據分析的人才,使之擁有分屬於不同領域的「雙腿」支撐前進。

此外,李國傑強調,為順應大數據時代潮流,我們需要重新構建一張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門捷列夫周期表」。

「『門捷列夫周期表』的發現,為化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在很多學科中,我們也需要對某些基本元素進行系統分析。」李國傑表示,目前生物領域有基因組學,生理學、病理學、製藥、幹細胞等領域都在研究「基因組」,也有人在討論人類語言的「基因組」,這些基因組其實都是構成學科整體的基本元素。而發現這些「基因組」需要通過計算機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這導致各學科領域紛紛出現「某某信息學」的分支學科,凸顯了大數據在許多學科中的基礎性作用。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圍繞計算複雜性,已形成了以算法研究為中心的計算機科學。但隨著計算機科學與其他科學的交叉融合,其研究重點將逐步轉移到以研究各種基因組學為重點的數據科學。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已經到了發現一張新的『門捷列夫周期表』的時候了。」李國傑說。

《中國科學報》 (2014-05-22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元素周期表家族又添「大塊頭」
    元素周期表家族又添「大塊頭」Otto/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物理學家已經製造出了超重元素的新成員—— 一種原子核中有117個質子的原子。這個「龐然大物」位於元素周期表的外層,在這裡,腫脹的原子核傾向於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 元素周期表中最貴的元素是什麼?
    鑥目前已知的元素達到了118種,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七個周期已經剛好填滿。從1號氫元素到94號鈽元素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而94號元素後面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周期表正所謂物以稀為貴,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少的元素,或者需要依靠昂貴的人工方法製造出的人造元素都非常昂貴。
  • 元素周期表新玩法
    但是,人們對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最合適的位置,不是沒有疑問的。正如音符可以以各種方式排列產生音樂一樣,元素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判斷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更真實,有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對於當前周期表中某些元素排列,至今仍爭議不斷;一些化學家甚至主張用更激進的方法重新設計元素周期表。
  • 科學網—四元素登上周期表
    四元素登上周期表到那時,研究人員已經有了該元素的3個原子。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為IUPAC的決定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科學家而言,這比一枚奧林匹克金牌具有更大的價值。」(野依良治並非日本研究團隊成員,但他是RIKEN前任所長。)
  • 科普貼: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嗎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新年伊始,教科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該更新了,因為科學界在去年底宣布確認了4個新元素的發現,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七周期(也就是第七行)因此被填滿。
  • 科學網—元素周期表有沒有盡頭?
    ■本報記者 胡珉琦 去年底,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宣布第113,115,117,118號元素存在,這將意味著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將全部填滿,元素周期表總共已經有118個元素了。 6月8日,IUPAC正式公布了4種新發現元素的名稱:113號元素Nihonium(Nh)、115號元素Moscovium(Mc)、117號元素Tennessine(Ts)和118號元素Oganesson(Og)。 其中,113號元素是首個被亞洲國家率先發現的新元素,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森田浩介團隊最終使用了日本本國發音來命名。
  •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啥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抖音真的是可以了,終於還是向元素周期表下手了!在網上經常能看到有關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的梗,那麼大家知道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有點文化的應該是知道的吧!
  • 沿用150年的元素周期表,現在可能需要更新換代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伴隨了我們已整整150年,但在這期間內,化學家們卻仍然致力於根據最新的發現來修改和完善它,隨著越來越多的元素被發現和合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也變得五花八門。
  • 元素周期表新成員命名那些事
    在原子核的所謂超重質量區,核內大量質子的超大庫倫斥力使原子核極不穩定,乃至不可能存在,不僅未在地球自然界觀察到,從實驗上合成和鑑別這些超重原子核,也面臨極大挑戰,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第7行右端出現長期空缺。
  • 關注丨金湧院士:元素周期表讓化學化工從技藝走向科學
    為紀念發表150周年,聯合國宣布今年是「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撰文闡述自己眼中的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撰文/金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在很多書籍中,俄羅斯科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都被認為是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製作者和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而人類對化學元素性質周期律的認知,也是化學化工學科從技藝走向科學的重要裡程碑。
  • 科學網—揭秘元素周期表背後的戰爭
    揭秘元素周期表背後的戰爭4種新元素評審過程飽受爭議
  • 一輪複習||元素周期表
    2.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建構元素周期律。 3.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第三周期的鈉、鎂、鋁、矽、硫、氯以及鹼金屬和滷族元素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質的逆變規律。
  •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很多學生覺得元素周期表很難背誦,想知道怎麼才能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元素周期表口訣快速記憶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的方法諧音記憶周期表的具體方法如下:一、按周期記憶第一周期:「氫氦」。諧音:「輕嗨!」
  • 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 - 人民周刊
    1869年,35歲的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下來,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為預測的未知元素留下空白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也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科學家說「化學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化學元素曾經帶給人類災難,也曾造福於人類。
  • 元素周期表正在被人工智慧重塑,新材料指日可待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程序,並利用該程序重塑了元素周期表。他們希望藉此發現和設計新材料。該程序通過自我學習,重塑了元素周期表。這對於新材料的發現與設計或有重要意義。科學家們花費了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反覆試驗,才將化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元素周期表整理成現在的形式。而Atom2Vec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同樣的壯舉。Atom2Vec通過分析在線資料庫中的化合物名稱,成功學會了區分不同原子。
  • 元素周期表到底是咋來的?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門捷列夫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的論文,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並且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當中涵蓋了當時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
  • 元素周期表再添四位新成員,第113號或稱「日本元素」
    元素周期表再添四位新成員,第113號或稱「日本元素」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16-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
  • 元素周期表
    認為門捷列夫完全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元素周期表是不妥的。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了,解讀元素的那些事兒……
    總背不下元素周期表?從這個意義上說,元素周期表對於化學的重大意義,完全可以媲美於同時代的麥克斯韋方程對於物理學、達爾文進化論對於生物學的重大意義。對元素的研究是近代化學最重要的內容,元素周期表無疑為預測和發現新元素指明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受限於當時的研究基礎和條件,門捷列夫發表的元素周期表並不完善,最初只收錄了氫、碳、金等63個元素,還留下一些空格。
  • 科學網—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隨著生產和科學實驗不斷發展,幾乎平均每年都有一種元素被發現。到1869年已經有63種元素被人們認識,這些元素之間沒有聯繫,而積累的大量資料令人眼花繚亂,給教學和科研帶來了許多不便,人們迫切需要從這些雜亂無章的資料中理出頭緒,找出其內在的規律。